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城市与文化的关系始终是一种历史的相互生产和创造的关系,城市生产文化,而文化又再生产城市,现代城市对传统城市空间的利用和再生产实际上就是城市空间的再利用和文化空间的再生产,成都宽窄巷子是这种再利用和再生产的一个成功的典型案例,它以一种战略性的眼光、整体性的把握和综合性的视野重新生产了成都乃至中国城市中引人注目的"金名片",其文化空间再生产的成功经验在当今中国的城市改造利用中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城市流感     
正前几日,北京的王胖子打来电话,说有一个小伙子拿着吸尘器在北京街头吸尘一个月,然后用吸取的尘埃制作了一块板砖。这样的消息在听闻后除了感觉有些黑色幽默的味道外,让人不禁陷入沉思。这件事情表象的背后,就是经常被人提及的"城市病"。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所身处的城市生病了。城市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城市了,虽然人还是那些人,街道还是那些街道,但冬天愈发冷冽,夏季也炎热得显得有些漫长。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叶城市进入高速发展以  相似文献   

3.
城市场所空间是由"不变的"纪念物与"可变的"一般性城市建筑体共同构成的,二者作为图底关系共同构成了城市场所空间的整体特性与气质,因此在对一般性城市建筑体进行维护与更替时也应当对其承载历史信息的时间性要素加以一定的尊重与研究,在条件的许可范围内保护期时间性要素,使其承载的历史价值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4.
位于青藏高原上的拉萨,气候、地理环境复杂,社会条件特殊,加之传统社会中各阶层的政治、社会地位、经济实力等多有不同,造成个体或群体的居住环境差别悬殊。从城市内外、僧俗之间两个方面来看,民国时期拉萨城市人居环境开始发生变化,在建筑材料、居住样式、空间和格局等方面多有反映。然而,由于海拔、气候、交通等条件的制约,西藏社会形态未能发生整体改变,拉萨城市人居环境的变化十分有限,仅体现在一些局部方面和部分群体身上,城市人居环境整体呈现出"差序性"和"等级性"的双重特点。  相似文献   

5.
走进寺前村     
正六月的一个周末,我们来到了佛教名山鸡足山脚下,鸡足山脚下遍布着很多大小的村庄。我们这次前往的是寺前村。刚到村口,村门建立在村边的小河上,是一座小小的廊桥建筑。廊桥正门口一块黑漆的匾上,镌刻着三个耀眼的镏金字"寺前村"。门框上贴着对联:"临水登山一路渐入佳境,寻源访古此中无限风光",也是黑底镏金  相似文献   

6.
张谨 《中华文化论坛》2015,(3):5-10,191
城市文化是与农村文化相区别的空间指向性文化形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代表着城市的精神风貌和整体形象。它有着特殊的历史记忆、多元的开放格局、强大的辐射能力、完整的规范体系。目前我国城市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城市景观建设千篇一律,城市人文精神弘扬不力,城市创意产业后劲不足,城市文化生活单调乏味。对此,我们在城市建设与文化资源的开发中必须传承传统文化,守望城市的文化精神,强化对本地区城市文化的认同,彰显城市文化的时代魅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其重中之重是精神文化服务,包括遵纪守法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科普知识宣传、生活环境改善、文娱体育活动、健康卫生知识普及、社区安全教育等等。在城市创意产业建设方面,广泛开辟投融资渠道,扩大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更好地发挥创意产业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动力引擎功能,彰显文化产业或创意产业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熊猫是成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名片之一。但成都市在大熊猫宝贵资源挖掘利用等方面,还存在力量整合、内容策划、产业培育、品牌推广等差距短板,大熊猫城市品牌塑造和推广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本文认为成都应紧紧抓住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机遇,打出"1234"组合拳,进一步推动成都熊猫之都建设。  相似文献   

8.
刘咏琴 《寻根》2022,(2):108-111
民俗学关注的不仅仅是人类文化历史,也有"民"的现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研究民俗的目光也转移到都市中来.都市民俗活动的空间位置构建于都市之中,其研究不能脱离"民"这一主体,也离不开居民的日常生活,在如今的城市生活中,民俗自身的运行规律以及出现发展的动因也是民俗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守住一块地     
正一我家有一块大地,这地的彝语名字,汉语直译意为"地母"。"母",在这里以其"母亲"的原意,被延伸为大、居首位的意思。大块的地称为地母。大块的田称为田母。在一院房子当中,主房称为房母,家里的祖先牌位一定要供在房母的楼上。家里的大锅称为锅母。村中最大的井称为井母,节日里享受香火祭奠。最大的树称为树母。头上的天空称为天母——天母是最大的"母"。这块地是我家最大的一块地。相应地,村庄里许多人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叶以来,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在重塑城市形象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提升城市经济形象的"新引擎"、繁荣城市文化形象的"催化剂"、改善城市环境形象的"优化器"和城市口碑形象的"传播器"。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以文化产业推动城市形象的提升路径,要充分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的手"的双重作用,着眼于文化产业与经济、社会、文化的良性互动,培育出城市经济的"新常态",城市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城市文化繁荣的新驱动。  相似文献   

11.
兄妹     
时间 当代.某日下午 地点 彝族村寨路口 人物 甲,女,18岁,山区彝族、肢残人(穿彝族服装) 乙,男,18岁,城市人、肢残人(城市青年打扮) [幕启:青山,小溪,一块搭在小溪上供人过往的桥板被山洪冲塌。  相似文献   

12.
光绪初年,新疆建省,东疆相继设有镇西直隶厅、哈密直隶厅和吐鲁番直隶厅,其后又在吐鲁番直隶厅下设鄯善县。民国时期,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东疆分别形成了以吐鲁番和哈密为中心的多层级城市行政体系。东疆城市行政体系的构建促进了东疆城市经济文化的交流;逐渐清除了城市发展中的旧制度残余,有利于早期现代化的推进;对城市空间分布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东疆城市的空间分布格局形成于清代,清早期城市空间以隔离为主,以满足因俗而治的需要,出现了双城或三城的结构。晚清民国以后,随着新疆建省,东疆各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内部结构开始发生一定的变化,城市空间由隔离向融合转型。  相似文献   

13.
遗失的弹弓     
李达伟 《大理文化》2011,(12):39-43
一在后山,那片坟地里,有许多的蚂蚁,当我们把一块又一块石头掀起时,它们惊慌失措,它们叼着那些被我们称为"米"的蚂蚁卵,慌乱地从我们的眼前里消失。从对蚂蚁卵的追逐行为里可以看出,在那个乡间,我们早就意识到米是最为金贵的东西,那  相似文献   

14.
正一城外,一条柏油路横卧眼前。记不清是何年何月,我像被一只候鸟衔一粒种子那样带去南方,丢在喧嚣的城市一角,独自生长。最初立志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拥有自己的一块土地和一片天空。渐渐地,发觉与我有着同样理想的人实在太多,按照老家父辈说的那句"侧着身子过得去就行了"的俗语,我学会礼让他人。这似一种消极的想法,但在我看来,留住老家三分地,不怕没有  相似文献   

15.
正在瑞典布罗斯举行的"无限"街头艺术展吸引了许多优秀的壁画和装置艺术家来为这座小镇增添一抹色彩,同时也展现出其浓厚的文化和历史韵味。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都以街头艺术这种艺术表现形式装扮着自己的城市,可以说风格各异,各具特色,观众们对公共空间艺术的体验也各不相同。这座位于瑞典西南部的幽静小镇是全球公认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在河流清理、废物管理、清洁技术、纺织产业集群等领域具有科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中国城市史学作为一门学科开始兴起,初步构建起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中国城市史学之兴起与专业性研究机构的建立、研究队伍的构建、全国性专业学会的建立、学术研讨会的举办、专业性期刊杂志的创办等有着十分直接的关系;而"三大体系"的建设主要表现在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研究成果十分丰硕,初步形成了理论模式和研究范式。新时代要进一步完善中国城市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就必须要加强研究方向的凝炼、学术队伍和科研基地的建设、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推进学术研究与服务社会相结合,提高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显示度,加大理论创新与方法创新,从而推动中国城市史学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夏天,漫步纽约街头随处可见巨型的广告牌,可以嗅出一股清新的女性主义艺术之风吹进了这座商业化的城市。一场由非营利组织"拯救艺术空间"承办的名为"未来属于女性"街头艺术展于6月底拉开了帷幕。常见的广告牌或涂鸦墙成为艺术家即兴创作的画板。策划者试图将纽约街头装扮为城市画廊,以此激发年轻人  相似文献   

18.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空间叙事研究大致有两种趋势:一种是来自于"空间"转向之后的叙事学界对学科自身的再思考;一种倾向于就已有的对空间叙事理论(或言叙事理论中的"空间")的研究成果,观照、剖析具有叙事性的不同媒介的作品。就小说艺术而言,关于空间叙事问题研究大致集中的热点有两个:第一,真正结合文本实际,探讨"空间"叙事问题的成果。主要表现为从叙事作品中文本所建构的故事情节发生的"空间"和人物视点角度出发用眼睛和言语看到并讲述后所建构的"空间"研究探索叙事规律。第二,则属于对空间叙事问题的外围研究。主要表现为据佐伦、列斐伏尔、弗兰克及爱德华·索亚等相关"空间"理论对小说空间进行分类,着重解读小说艺术的空间形式以及文本作品的空间叙事结构。还包括对小说空间形态、空间构成的研究,以及小说空间形式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起初,因我父亲那一辈人兄弟姊妹多,分家时分得山地只有"碗大"的那么一块。"手有粮,心不慌"。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粮食匮乏而饱受过饥肠辘辘的她,深知家里人口多而种地又少就无法生活。只有开辟一块像模像样的山地才能养家糊口,才能维持生命。  相似文献   

20.
金狮镇谈往     
前段时间,我在北京城东北四环外的东坝镇做民俗调查.这镇子有个响亮的名头--"金狮镇",曾是北京东郊有名的集镇.如今,它已随着北京城市空间的扩张而成为都市的边缘角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