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秀云 《职业圈》2010,(10):94-94
写序不难,但对一个“盲人”来讲,真的很难,而我在管理学上就是一个“盲人”。我花了一天时间,一口气读完这本书,回味无穷,此书深深地打动了我。  相似文献   

2.
5月12日晚上,收看上海综合新闻电视频道,才知道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那一个个镜头无不在感动和震撼着我,让我悲痛揪心,泪流满面,也更让我立刻牵挂着家在成都的二妹。一种要与她联系的强烈冲动,促使我给她打去电话。不知怎么的,电话成了一个“废物”,无论是打二妹的手机还是座机,  相似文献   

3.
在群峦叠蟑、碧波万顷的大森林里,有一幢黄墙红瓦的俄式小木屋,依山傍水静静地伫立在那里,时而有人出入,时而有马嘶鸣,时而有鸟儿飞过,远远看去就如同一幅西洋油画,静谧而精美。您一定会觉得这是一个绝好的森林旅游去处吧?听我告诉您,这是一个叫做“吉落部”的森林警察外站,三十年前我就曾工作生活在那里。那里撒下过我青春的汗水,播种过我理想的种子,我把“吉落部”外站看做是我人生旅途的第一个出发之地。  相似文献   

4.
严介和 《职业圈》2010,(1):24-24
我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凡是我不知晓的,我都希望知晓;凡是我不会做的,我都希望去尝试。我在培养自己的疯癫,因为我觉得企业家不能没有个性,更不能没有激情。我从张扬的个性走向了柔韧的个性,从疯狂的激情走向了内敛的激情,这就是从成长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5.
在我童年的时候,广东就是一个被我的华裔同学所描写和想念的城市,虽然他们与她也素未谋面。在我1992年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就感觉早已相熟。一天下午、在省府广州的一个小饭馆里,我偶然遇到了一个童年的朋友。他回来探望回国居住的父母,也许有一天他们会死在故乡的土地上。  相似文献   

6.
李会谱 《职业圈》2008,(10):74-75
我是一个精神心理医生,曾接诊一个病人,说一个月来每天上班时胸口就像堵了东西一样难受,快坚持不下去了,而—下班就什么不舒服都没有了,去心血管内科做各种检查都未见异常。她的不适似乎与工作有很大关系,进一步询问发现她刚受雇于某美容机构三个月,特别厌倦这份工作。之前不久我接诊过来自同机构的另一个美容师,也曾抱怨与工作有关的一些问题,所以我对这个美容机构感到好奇,便以顾客的身份进行了亲身体验。  相似文献   

7.
黄呜 《职业圈》2014,(4):46-47
一个网友曾在我的博客后面留下一则小故事,我看后触动很大。故事大体意思是讲一个年轻人历经险阻获得沉香木,却羡艳邻居家的木炭好销售,遂将沉香烧成木炭用来贱卖,这个年轻人还以为赚了便宜而窃喜。  相似文献   

8.
言论集纳     
《对外大传播》2009,(12):61-61
“互联网下一步将走向实体世界……它将无所不在。当我走进一个房间时,它就知道我来了,和我对话。”——1969年10月29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莱昂纳德·克莱因罗克带领一个研究小组,首次把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一台电脑和一家研究机构的另一台电脑连接起来,让它们“交谈”,成为互联网雏形。近日,在庆祝互联网诞生40周年时,克莱因罗克预测了互联网的未来。  相似文献   

9.
言论集纳     
《对外大传播》2011,(6):63-63
我以私人身份步行在小巷,走进一户人家。他们并不知道我是谁,于是我们开始聊天,他们给我展示他们的房间,把我介绍给他们的家人。正式访问我从来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生活,这非常有价值。有时候我确认了中国政府告诉我们的情况——当地人很满足、幸福;也有时,他们会告诉你其他地方听不到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我来自美国中部印第安那州的安德森市,一个人与人之间相处非常友善的城市。为商谈我的家乡安德森市和浙江杭州市余杭区建立姐妹城市,我已经两次访问余杭。今年10月,我将第三次访问浙江省。访问浙江的经历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相似文献   

11.
2006年,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我来到了中国衢州。在这个全新的国度里,我从事了一份以前未曾做过的工作,同时也交上新的朋友。对我来说,以前从未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来到衢州时一直有些紧张和担心,而即将独自去面对所有的一切让我尤其感到焦虑不安。此前,我曾经到过中国首都北京,但那是完全不同的一种情况:那时我是学生,  相似文献   

12.
谢昭光 《文化交流》2009,(10):68-71
从海鸥老人雕像说起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我到云南参加一个会议。在昆明报到前夕,我下榻海鸥宾馆。这里离翠湖很近,翌晨我就直奔翠湖而去。翠湖公园早早就布满了晨练的人群。漫步其间,仿佛自己也是其中一员。湖边有一海鸥与老人的铸像特别引人注目,仔细一瞧,那老人与海鸥相逗成趣,栩栩如生。旁边还有一块石碑,题为《海鸥老人铸像落成记》:  相似文献   

13.
赵志平 《职业圈》2008,(28):50-51
“当我穿着背带裤,系红领巾的时候,拉着妈妈的手,望着蓝天、白云,告诉她,昨夜,我梦见一只红蜻蜓。”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天气,红蜻蜓的掌门人钱金波先生向作者娓娓道来红蜻蜓的品牌来源。美丽的楠溪江,给了一个孩子快乐的童年,还有无尽的诗性幻想。有人说,追溯一个品牌,要从这个品牌创始人的童年开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红蜻蜒已有三十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傅琦 《文化交流》2009,(11):38-40
记得在6月期末考试结束的那一天,辅导员忽然打电话给我,问我7月24日至8月1日这段时间是否有空,学院需要一些同学接待来杭交流的台湾学生。当时我已经安排了暑期补习,但又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进行两岸文化交流。考虑再三,我决定将补习天数缩短,报名参加这个活动。  相似文献   

15.
日本占领广州后,我第一阶段的战地报道工作画上了一个句号,因为我一到香港,合众社就把我开除了。在香港,我在宋庆龄领导下工作一年多,帮助她宣传并争取全世界支持中国的事业。  相似文献   

16.
雪禾 《生态文化》2009,(6):26-30,34
一九六八年,我下乡到了一个叫青沟子的地方。 青沟子四面环山,被茂密的大森林包裹着,是一个山水相宜,好山好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磨难     
宗源 《生态文化》2010,(1):39-40
二00九年九月八日,是我生命中一个极其黑暗,极度恐怖的日子。 这一天,天空晴朗,太阳明晃晃地悬在天上,秋高气爽,送给人们的便是格外好的心情。我却因为遭到破伤风突袭而倒在了病床上,那一刻,我分明看到了死神狰狞的面孔。  相似文献   

18.
今天,我听了《空山鸟语》这首曲子。 听着这首曲子,我仿佛被带进一个幽静的山谷之中。那里群山翠谷,山清水秀。鸟儿们在欢快的歌唱。我快乐极了,总想高歌一曲,以表示我满心的愉快。我已经被大自然美丽的杰作给迷住了。  相似文献   

19.
我心中的树     
《生态文化》2001,(1):11-11
树,在我儿时,是我的另一个世界。那上面的蝉、鸟、蜂、蚁构成了我的童话;它长出的枝、叶、花、果点缀着我的梦境。  相似文献   

20.
我是虫子     
兰草 《生态文化》2011,(5):44-44
说起来是十几年以前的事情了。一个高中生说他在食堂吃面条的时候,正吃得津津有味,忽然觉得有些味道不对。于是把吃的东西吐出来,发现了一个虫子。那正是我大妹妹的躯体,而且是半条躯体。当时他怪叫一声,当机立断跑到洗手间拼命地漱口刷牙,他恶心得三天没有到食堂吃饭!嘻嘻,你们看,我们虫子厉害不厉害?我妹妹的半个躯体,就令他一生难忘,我妹妹多有魅力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