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路程和位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位移为零时,路程一定为零B.路程为零时,位移不一定为零C.物体沿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可能等于路程  相似文献   

2.
例1 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止确的是( ) A.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B.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C.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等于路程D.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小于路程错解选C. 剖析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运动中所通过的路径的长度.路程为零,意味着物体没运动,B正确.位移是矢量,其方向由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而大小为初始位置和  相似文献   

3.
<正>高一物理学习机械运动时,学生开始接触到位移这个物理量,学生在刚学习位移时会觉得这个概念不如路程直观、好理解,因为初中已经对路程概念比较熟悉,并习惯了用路程来解决简单的单向直线运动问题。高中物理要学习研究更复杂的运动形式,包括运动  相似文献   

4.
李庆 《中学物理》2011,(1):32-33
在运动学竞赛辅导中需要弄清“四线”,这“四线”是指:“路程”、“位移”、“相对路程”和“划痕”.这四条线的长度一般来说是不同的,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是相同的,例如当物体相对于地面运动时,“路程”和“相对路程”是相同的;当物体的运动轨迹不出现重叠时,“相对路程”和“划痕”是相同的;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相对路程”与“...  相似文献   

5.
高中教材上所说的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仅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才是成立的.对于曲线运动和有方向改变的直线运动,这一结论并不成立.因为速度的定义式是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而速率的定义式是运动物体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只有在单方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这时速度的大小才是速率.  相似文献   

6.
一、选择题 1、下面给出白翎姻量中,叨卜‘布嗯妈握提菊量() A.位移B.力C.路程D.速度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运动而选取的 B.宇宙中的物体有的静止,有的运动 C.只能选取不动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D.同一个运动对不同的参考系,其观察结 果一定相同的 孰下了蜂牙位移锹舰纷碳法中正确白够粼) A.沿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和路程是相等的 B.质点沿不同路径由A到B,其路程可能不 同而位移是相同的 C.质点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为零 D.质点运动的位移大小不可能大于路程 4、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  相似文献   

7.
本刊2005年第11期发表了《一道易解错的路程问题》一文,文中例举的题目是:如图1,已知圆盘的半径为R,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A点为圆盘最低点,圆盘在水平地面上无滑动地向前滚动一周,求此过程A点经过的位移和路程各为多少?圆盘滚动一周,易知A点的位移是2πR;对于A点的路程,原文先指  相似文献   

8.
关于运动等问题的对话──据关心本刊的读者来信提出的问题而作夏之问: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速度.通常把速度的大小叫速率,速率是标量.对于这句话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速率是运动物体经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另一种认为速率是运动物体的位移的大小和...  相似文献   

9.
测距和计时一样,是体育竞赛的生命线。一切运动都离不开在三维空间中的精确定位,许多项目的成绩都是以路程和位移的量化为最终结果的。  相似文献   

10.
本章内容包括位移、路程、时间、时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在学习中要注意准确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特别应该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传送带是重要的机械装置,问题特点表现为水平传送带的匀速、加速、减速传动,斜面传送带的向上、向下传动;解决问题的中心环节是分析相对运动,画出必要的运动情境图,确定相对位移或路程;解决问题的主要知识和规律是运动学知识、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  相似文献   

12.
“队伍行进”问题是一类涉及位移、路程、速度、时间等知识的常见问题,是同学们怕做、易错的问题之一.主要原因是在动态变化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梳理不清,感觉无从下手.笔者通过下列三道似同非同的例题赏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新修订的数学大纲指出:“要适当安排一些有多余条件或开放性的问题,用算术方法解。”因此我们要以教材为依据,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对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有价值的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如教学人教社第七册教材第150页例5:如图,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小强每分钟走65米,小丽每分钟走70米,经过4分钟,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通过观察图示,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两种解题思路:一是先求两人各自走的路程,再求总路程。二是先求两人的速度和,再求总路程。然后,教师以例题为基础设计了一道很好的练习题:…  相似文献   

14.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找相等关系.不同类型的问题,其基本的数量关系不同,如行程问题有“路程二速度X时间”,工程问题有“总工作量一工作效率X时间”等.但对于某些问题,若换个角度去理解,又可能转化为另一类问题.如行程问题,当把行路视为工作,则路程便是总工作量,速度便是工作效率,这样行程问题就转化为工程问题了.在实际解题中,有一部分行程问题,其路程不确定,此时若能转化为工程问题,巧妙地设总路程为单位1,则速度为1/时间,使用工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便为解题找到了捷径.例甲、乙两人各走完…  相似文献   

15.
教材分析《机械运动》是技校物理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教材围绕机械运动的概念,作假设选取参照系,建立物理模型———质点,区分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矢量和标量等概念。学生分析通过对初中《自然》的学习,学生建立了运动、路程、时间等概念,但质点、时刻、位移、矢量等概念还未学过,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学习物理积极性不高,应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着手,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学目标(一)知道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为了描述运动必须选取参照系。(二)建立质点的概念,能正确判断运动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看作质点,并知道…  相似文献   

16.
巧求平均数     
题目:某汽车过一段有上坡、弯道、下坡的路程,各段路程相等,已知上坡的速度为每小时行30千米,过弯道的速度为每小时行40千米,下坡的速度为每小时60千米,求汽车在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分析与解:要求汽车的平均速度,应该用三段路的总路程除以行三段路的总时间,而题中这两个条件都未知,这时,我们可以假设上坡的路程为120千米(30,40,60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按平均速度的数量关系列式为:(120+120+120)÷(120÷30+120÷4+120÷60)=360÷9=40(千米)。答:汽车在整个路程…  相似文献   

17.
在行程(或工程)问题中,当路程(或工程总量)没有给定时,常设总路程为S(或工作总量为“1”),但这样做往往碰到一定量的分数计算,比较繁难。如果把总路程(或工作总量)设为某一恰当的整数值,就能使计算简单些,从而提高解题速度。例1摇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4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24天完成。现在先由甲队单独做8天,剩下的部分由甲、乙两队合做,需要多少天完成?【分析解答】若按常规方法设工作总量为“1”,则甲、乙两队的工作效率分别为140和124,这样就出现了较麻烦的分数计算。若把工作总量改设为120(40和24的最小公倍数),…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阶段,利用简化后的回旋加速器模型,对带电粒子在回旋加速器中回旋的轨迹间距和回旋的圈数、总路程、总时间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相遇问题是匀速运动中的一种,也叫做行程问题,题里反映的是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但是,由于运动带有方向性,从而使数量关系变复杂了,产生了不同的计算问题,根据数量有已知和未知的不同,又分为求路程、求相遇时间和求速度3种情况。“求路程”这节内容是求相遇时间、求速度的基础,也是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的基础。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本章节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教学目标确定为:1.理解求路程的行程应用题的结构特征;2.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3.能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求相遇时间的行程应用题。…  相似文献   

20.
速度与速率     
简言之,速度的定义是位移与时间之比,速率的定义是路程与时间之比。由于位移和路程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显然,速度和速率也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从意义上来讲,速度表征了物体在作机械运动时位置变化的快慢程度;而速率则表征了物体运动得快慢的程度。例如,物体在△t时间内,从A点运动到B点。对于不同的运动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