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短”趣     
同学们都知道,现在的人们都提倡开短会、说短话、写短文,下面我就向同学们介绍几则“短”趣: 一个标点的信法国大作家雨果将小说《悲惨世界》投寄出版商后,一直没有回音,他给出版商写了只有一个“?”号的信,出版商也很巧妙地回了只有一个“!”的信,表示小说将要出版。  相似文献   

2.
标点书信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写了一封信给出版商,向他询问对其手稿《悲惨世界》的意见,信里只有一个"?"。有意思的是,出版商的回答也只有一个"!"。不久, 这部轰动世界文坛的巨著便与读者见面了。标点对联1949年4 月1日,南京各大学的学生上街举行反饥饿、反内战示威游行,被国民党当局  相似文献   

3.
雨果把《悲惨世界》的手稿寄给了编辑部 ,好久没有消息 .雨果便写了封信去问 ,信是这样写的 :“ ?———雨果”编辑部的回信来了 ,写的是 :“ !———编辑部”不久 ,《悲惨世界》这本名著便问世了 .会说话的标点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标点是"无声的符号,有声的语言"。许多高明的作家,总是巧妙利用标点符号表情达意,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引进标点符号的鉴赏,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联想、理解,沿波讨源,从而更好地体会作品中深邃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性。在此,笔者就中外作家的创作实践,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世界上最短的信,要数1862年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与他的出版商赫斯特和布莱特之间的一次通信。雨果的信十分简单,只有一个"?";两位出版商给雨果的回信也十分简单,只有一个"!",这是两封名副其实的"无字信"。  相似文献   

5.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中用来表示停顿语气及词语性质和作用的符号。郭沫若曾说过“标点之于言文有同等的重要。”民间有不少妙用标点和用标点断句的趣事,现撷取数则。 1.标点信件——世界上最简洁的语言。著名作家雨果把《悲惨世界》书稿寄给出版社,但久久不见回音。他给出版社寄了一封信,全文“?”,含蓄地问自己的作品怎么样?出版社收到信后,立即回答,全文是“!”,意为好极了!成了文坛上作家妙用标点的佳话。 2.标点救人——标  相似文献   

6.
短诗美国一家文学出版社的刊物曾发表过一篇题为《生活》的诗,全诗只有一个字:“网”。它成功地揭示了生活关系的方方面面是何等地错综复杂,意蕴深邃,耐人寻味。短信法国大文学家雨果写了一封信给出版商,询问《悲惨世界》出版情况,全信只有一个“?”,出版商的回信也只有一个“!”。两个标点符号分别把  相似文献   

7.
标点符号有没有感情色彩?听我先讲一个故事: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在写完《悲惨世界》后,把原稿寄给了一个出版商,过了些日子,他写信去问。整个信只有一个“?”。出版商很快就回了信,也很妙,只有一个“!”。但双方的意思都很明白,都富有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8.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将《悲惨世界》手稿寄给某出版社后,过了好一段时间还不见出版,于是就给某出版社去了一封信,内容只写了:“?——雨果。”很快,他便收到出版社的回信,内容也极短,只有:“!——编辑室。”过了不久,轰动世界的《悲惨世界》便与读者见面了。这两封信,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信”。只用两个标点符号,就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雨果先用问号,是在向编辑询问《悲惨世界》是否能出版,为何这么久还没消息。再用破折号表达期待编辑给以回答和说明缘由的心情。编辑回信中的感叹号表达了对《悲惨世界》的赞叹及肯定出版此书的态度。又…  相似文献   

9.
1862年,为了询问和答复《悲惨世界》的发行情况,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和他的出版商之间进行了一次世界上空前绝后的最短通信,全部内容如下:“?”——维克多·雨果“!”——编辑室此信虽短,但一方问得巧,一方答得妙。一个问号,急切之情尽在其中;一个叹号,惊喜之状跃然纸上。两个标点竟使双方的全部情感尽在不言中,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充分表明标点符号不仅具有不可或缺的语法功能,而且还有巨大的修辞作用。一、抒情功能此功能在文章中较常见,逗号、引号、感叹号等都可具有。例如:(1)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犹使我耳不忍闻。  相似文献   

10.
知识之窗     
世界著名的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写完他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之后,随即寄给了出版社。可是,过了好长时间,投有得到出版社的回信。他有点着急,就给出版社写了一封信,信的全文是:“?——雨果”。 出版社的编辑收到信后,便给雨果写了一封回信,写的是:“!——编辑室”。  相似文献   

11.
雨果,想必你对他并不陌生,他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传世佳作.对于巴黎,雨果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在《悲惨世界》中,主人公马吕斯的经历,就有雨果自己的影子.马吕斯出生在巴黎,而雨果也一直认为巴黎才是他真正的故乡.  相似文献   

12.
一、长篇小说《悲惨世界》在雨果的创作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这部作品起意于青年时代,到流放时才完成;它是整整三十年思考和多年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悲惨世界》不仅是雨果规模最大的一部探讨社会问题的长篇小说,而且是作家整个思想和艺术发展时期的总结。《悲惨世界》是十九世纪上半叶法国人民生活的长篇史诗,表明雨果特别关心当代生活,同情普通人民,憎恨社会不公平。  相似文献   

13.
亢霖 《中文自修》2008,(7):28-30
有一个法国人叫雨果,他写了《悲惨世界》,他对悲惨的事情特别敏感。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雨果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雨果又说,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汇集于此了。雨果还说,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相似文献   

14.
十九世纪法国伟大作家、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维克多·雨果(1802——1885)逝世100周年快到了。在纪念雨果的日子里,笔者在这里粗略地谈谈其代表作《悲惨世界》的创作方法,以及与之有关的问题,就教于同行和读者,参加对雨果的纪念活动。维克多·雨果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这大概是世界公认的。但是其代表作《悲惨世界》是一部怎样的作品,是浪漫主义作品,还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目前在我国说法不一。有的说:“《悲惨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其理由是“小说的很多章节,闪烁着现实主义的光辉,如冉·阿让被迫害的经历,芳汀的悲惨命运,以及滑铁卢战役,1832年巴黎的街垒战等,都写得比较真  相似文献   

15.
法国作家雨果的名字读者都很熟悉,许多人读过他的小说《悲惨世界》、《九三年》,但大都不知道他曾写过一封谈及中国的信,一封有关圆明园的信。 雨果的这封信是怎么写出来的呢?原来,在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对世界瑰宝圆明园进行丧心病狂的抢掠和焚毁之后,一个名叫巴特雷的法军上尉写信给雨果,征求他对所谓“远征中国”的看法。在巴特雷看来,“这次在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旗号下进行的远征中国的行动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干得“体面而漂亮”。  相似文献   

16.
说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是一部伟大的小说,不单是因为它曲折离奇的情节、也不单是因为它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角色。《悲惨世界》还堪称是巴黎的百科全书。在《悲惨世界》的开篇,雨果就不胜其烦地介绍了修道院的历史和清规戒律,只是为了把冉·阿让引入修道院;为了让一群盗贼讲俚语,他用相当长的篇幅来作关于俚语的"论文";为了写冉·阿让从下  相似文献   

17.
张晓华 《初中生》2007,(21):72-73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将《悲惨世界》的手稿寄给出版社后,过了一段时间还不见此书出版.  相似文献   

18.
雨果作为法国,甚至于世界的文坛巨匠,其长篇小说《悲惨世界》将世界、社会的人性以及对于人内心的探究都揭示了出来.在小说当中,主人公冉阿让等人物,虽然是出现在资产阶级社会当中最为卑微的低下阶层,但是他们却没有丧失人道主义精神,而这一点也是在雨果的《悲惨世界》当中最闪光之处,也是最主要的思想光芒.  相似文献   

19.
张晓华 《初中生》2007,(7):72-73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将《悲惨世界》的手稿寄给出版社后,过了一段时间还不见此书出版。于是他给出版社去了一封信,内容只写了:“?——雨果。”很快,他便收到一封出版社的回信,内容也只有:“!——编辑室。”过了不久,轰动世界的《悲惨世界》便与读者见面了。  相似文献   

20.
音乐剧《悲惨世界》是音乐剧的一个“另类”,它将“悲”的主题以音乐的形式进行了阐释,完美的解读了雨果小说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特点,而音乐审美的大众化与史诗性、音乐形式性与文学性则让《悲惨世界》更富有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