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导磁力仪是通过液氦的降温作用来维持其超导状态的,因此,随着液氦的消耗,向超导磁力仪灌加液氦是一项重要的仪器维护工作。在认真研究既有的传统方法和相关液氦传输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超导磁力仪"低压灌加液氦"的方法。该方法在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760R超导磁力仪上成功应用3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方法可靠,高效,安全,可应用于类似产品的液氦灌加中。  相似文献   

2.
高温超导体     
超导体得天独厚的特性,使它可能在各种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早期的超导体存在于液氦极低温度条件下,极大地限制了超导材料的应用。人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各Bi—Pb─Sr—Ca─Cu─O超导材料的方法,并测量了该材料的2223相单品样品的内耗和有关性质,发现在110K处出现内耗峰,比热─温度曲线相应温度处也出现明显的比热反常峰,以上结果说明:在发生超导转变前有某种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4.
超导电现象与超导体黄秀兰杨柳(云南师大,昆明,650092)(云南师大昆明五华区实验中学)超导电性是某些物质在低温下出现的电阻为零和排斥磁感线的现象,这类物质称为超导体.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昂里斯发现,当温度降到4.2K时,水银的电阻突然消失,第...  相似文献   

5.
超导输电     
超导输电东方随着超导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渐趋成熟,不久的将来,你会发觉它在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上将扮演重要角色。目前国际知名物理学家马蒂斯教授等正在积极探索高温超导体的机理。超导体一般可分为“低温”与“高温”两类。第一类须在低温下,如4K(-269℃)下超...  相似文献   

6.
利用具有光学宝石窗和电磁搅拌的高压釜测定了正了烷和异丁烷两个含水体系高温高压下的相平衡数据.温度和压力范围分别为500K到660K和10MPa到300MPa左右.两个体系的临界曲线都是从纯水的临界点开始,首先趋向于较高压力和较低温度,经过一个温度最小值然后伸向高温高压方向.两个体系的温度极小值分别为624K和625K.还给出了相界面上的过剩体积.实验结果与其正烷烃-水体系的临界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大家知道,宇宙中温度的下限是一273.16℃,这个温度叫绝对零度.在地球上要使温度降低到接近绝对年度需要极其复杂的技术.1980年,德国科学家用液氦制得了接近.273.15℃的低温.这是当今世界人工创造的最低温度,它比宇宙中的超冷区还要低3℃,人们不禁要问:低温有尽头吗?低温技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18世纪,英国科学家汤姆生通过对气体物理性质的研究,得出了一273.16℃是物质世界最低温度的推论,这是绝对零度的由来,也是物理学中热力学温度的起点.绝对零度的提出,引起了众多物理学家的探索.19世纪初,法拉第首先用加压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超导是超导电性的简称,它是指金属、合金或其他材料电阻变为零的性质.超导现象的发现与极低温度的探索密切相关,而极低温度的获得又是从气体液化技术开始的.早在19世纪前半叶人们就开始研究气体的液化,到了19世纪末,已经液化了除氦以外的所有气体,也得到了14K的低温.1908年,荷兰物理学家昂内斯经过努力,终于液化了最后一个“永久气体”——氦气.并得到了低于4K的低温.  相似文献   

9.
超导技术是研究物质在超导状态下的性质、功能,超导材料以及超导器件的研制、开发和应用的技术。某些物质在温度降到一定值时电阻会完全消失,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电性。具有超导电性的物质称为超导材料或超导体。超导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国民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固定床流动反应装置,研究了负载型镍催化剂上制备条件对CH4与CO2转化制合成气催化性能的影响.在本实验条件下,研究表明,采用浸渍法和焙烧温度为673K制备而得的10mol%Nio/γ-Al2O3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1023K和空速为2500ml/g·h下,对CH4与CO2转化反应会显示最佳的催化性能.本文还对有关实验结果作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1.
卡末林·昂尼斯(KamerlinghOnnes)是一位低温物理学家,1853年9月21日生于荷兰的格罗宁根.他因制成液氦和发现超导现象而于1913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2.
加速实现高温超导器件的实用化陈桑,颖健1908年,在发现超导现象的同时,人们就在追求从理论上对它的解释。然而并未马上成功。临界温度在最初的60年中,从4K到23.2K增长的非常缓慢。但是,自1986年缪勒和拜德诺尔茨发现氧化物超导体以来,临界温度(由...  相似文献   

13.
<正>1911年,荷兰科学家卡麦林·昂内斯(18531926年)在低温实验中意外地发现:水银的电阻率并不像预料的那样随温度的降低逐渐减小,而是当温度降低到-269℃(液氦温区)附近时,电阻忽然消失了,这种特殊的导电性质的特质状态就是"超导"状态。原来超低温使物质变成了新物态——超导态,具有超导电性的物质叫超导体,超导体由正常态转变为超导态的温度称为这种物质  相似文献   

14.
超导材料     
现在日本开发了一种磁悬浮列车正在宫崎试运行.这种列车没有车轮,开动时整个车体悬浮在轨道上方,其原理是利用轨道上的磁铁对车体上磁铁的斥力把列车悬浮在空中.那么,什么样的磁铁能产生如此强大的磁场把几十吨重的车体悬浮起来呢?天然磁铁不行,一般的电磁铁也不行.电磁铁要维持这么强大的磁场所消耗的电力将是十分惊人的.实际的奥妙是在车体的下方装上了“超导电磁铁”,这是磁悬浮列车的心脏.新的列车设计思想就在于利用了超导技术.1.超导科学研究的历史把某种金属温度降到极低,当到达某一低温时,它的电阻变为零.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5.
关于超导,现行高中教科书《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是这样论述的:“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数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我们把这个现象称为超导现象,导体由普通状态向超导态主编时的纬度称为超导转变温度,或临界温度,用Tc表示.”由于教科书未能对超导体的特性以及高温超导作进一步的描述,在讲完这节时,面对兴趣盎然的学生渴望进一步求得超导有关知识,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超导现象的相关知识做一些补充。  相似文献   

16.
崔鸿钰 《物理教师》2000,21(9):40-41
超导现象属于低温物理学,从发现到现在已有将近一个世纪了.超导体有不同于正常导体的奇特性质.随着超导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超导理论可能会彻底改变人类的生活.1 超导现象的发现 超导现象是1911年由荷兰物理学家卡末林·昂尼斯发现的.昂尼斯18岁进入海德堡大学攻读物理学,20岁获得博士学位.他从1882年开始担任荷兰莱顿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和著名的莱顿实验室主任.在他的领导之下,莱顿实验室很快就成了全世界低温物理研究中心. 1908年,昂尼斯和他的学生成功地液化了氦气,并达到了当时地球上所能达到的最低温度──…  相似文献   

17.
科学事件     
日刷新单一元素超导临界温度纪录日本大阪大学教授清水克哉领导的研究小组成功使钙在零下248摄氏度的条件下出现了超导现象,刷新了单一元素超导临界温度的最高纪录。此前,锂以零下253摄氏度的超导临界温度保持着这一“高温”冠军称号。研究人员将钙夹在钻石中间,并向其施加压力,然后通过安装在钻石上的电极测量电阻,分析钙电阻的变化。结果发现,当压力超过300亿帕斯卡时,电阻  相似文献   

18.
超导强电技术应用收效最快的是超导电动机和发电机.因为采用超导材料,取消了磁路材料和激励绕组,所以超导电动机和发电机的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能耗小、效率高,可以作为舰船、坦克、飞机的有效而灵活的推进系统.目前,军用舰艇大多采用柴油机和燃气轮机作动力源,因此航速不高,即使用核动力航速也只能提高到40节左右,而且整个推进系统加上配套设备既庞大又笨重,  相似文献   

19.
高中化学课本(必修)第一册述及有关火柴方面的知识,教学参考书第一册上给出了安全火柴的配方,火柴头药料有:氯酸钾、硫化锑、胶等;火柴盒侧面涂料有:红磷、硫化锑、玻璃粉、胶液.不言而喻,擦火柴时,必须使火柴头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放出足够的热量,将产物和柴杆加热,使温度达到木柴着火点以上才能点燃.今作简单的推算来说明这个问题.查有关文献知,木柴的热容为1.75J·g-1·K-1、密度为0.5g·cm-3,木柴的着火点约在300℃,其它数据参见下表Sb2S3KClO3Sb2O5KClSO2ρ(g·cm-3)…  相似文献   

20.
1 引言1960年8月,伊瓦尔·贾埃佛发现了超导体的电子隧道效应,这个发现既简单又巧妙.一方面,人们完全可以用10年以前的实验仪器与技术完成这个实验,它只需要一个真空镀膜系统、一块电压表、一块电流表与一些液氦;另一方面,50年代已经有许多实验数据表明超导体电子能谱中存在能隙,1957年日本物理学家江崎发明了隧道二极管,同一年BCS超导微观理论问世,把超导电性和隧道效应联系起来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奇怪的是,发现这一效应不是在这以前从事数十年超导研究或镀膜研究的物理学家,而是一位才改行从事物理学研究不久的机械工程师.贾埃佛的经历以及他带有戏剧性地发现超导隧道效应的过程确实能使我们得到多方面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