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梳理上世纪30年代复旦剧社史料时,一个人物名字跳入眼帘:李丽莲. 1936年1月,复旦剧社分别在上海卡尔登大戏院、新光大戏院演出曹禺名作《雷雨》,这是《雷雨》在上海的首演.著名戏剧大师欧阳予倩担任导演,复旦剧社成员参演了大部分角色.1月10日的《申报》这样介绍《雷雨》的演出阵容:“剧本是曾获得一九三五年至高的评价,导演是中国舞台技巧最精细的专家,演员是久经锻炼的学校剧人.”然而,《雷雨》主角繁漪,却由“李丽莲女士客串”——李丽莲是谁?她既不是复旦学生,更不是“学校剧人”,怎么会在《雷雨》中担任主角呢?  相似文献   

2.
《声屏世界》2013,(10):88-89
《梦想剧场》引领收视新高《梦想剧场》作为全国领先的家庭生活剧播放平台,2013年秉着"大剧先行"的原则,网罗众多透视社会现象,"剧"焦社会热点、折射时代特色的剧集,率先播放给目标收视人群。《孩奴》、《老有所依》等一批优质好剧,不仅带动剧场收视屡创新高,更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3.
秦洁 《新闻爱好者》2012,(15):83-84
2011年底,河南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审结果揭晓,漯河广播电台创作的广播剧《婆婆也是妈》(以下简称《婆》)入选"五个一工程"。本人作为该剧的作者之一,深感荣幸。回顾过去,漯河电台广播剧创作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警笛声声》、《连贞酒楼》、《军功章的故事》连续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攀比》、《桃李情》也分别荣获中国广播剧奖及中国广播剧文艺专家评比"金奖"。《婆》剧也正是在过去的水准和艺术智慧的基础上,又一次获得殊荣。与过去有所不同,《婆》是以2009年入选"感动中国候选人"、"感动中原十大人物"的漯河农村妇女王淑贞为原型而创作的。早在20世纪70年代,王淑贞的前夫因病去世,她带着孩子与双目失明的婆婆改嫁,侍奉婆婆到98岁。这是一个  相似文献   

4.
《声屏世界》2011,(12):232-235
2011年是黑龙江卫视大剧营销大步挺进的一年。斥资2亿元重金打造的"中国龙剧场",一马当先,全年30余部首轮大戏《抗日奇侠》、《你是我兄弟》、《乡村爱情交响曲》、《红槐花》、《中国地》……轮番上演,不断掀起收视狂潮,同时黑龙江卫视创新编排思  相似文献   

5.
《普法栏目剧》是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于2011年4月底开播的一档日播节目,晚间九点档,每集50分钟,采取制播分离模式运行.其演播室背景板,是著名雕塑《大卫》的一只眼睛,在《圣经》中,少年大卫打倒了巨无霸歌利亚.这像极了《普法栏目剧》的使命,它的诞生,是为了在黄金时段抗击一线卫视的首轮剧——"剧无霸"以及真人秀.  相似文献   

6.
刘雁 《传媒》2014,(12)
正近期电视屏幕播出的电视剧出现一冷一热的现象:冷的是抗日"神剧",热的是描写小人物的都市情感剧。根据收视率调查,两种剧的主流观众竟然都是成年男性;而成年男性观众的这种理性转移,体现出了从"神剧"到"人剧"审美的回归。曾几何时,抗日题材剧雄踞电视屏幕,风靡大江南北。《亮剑》《雪豹》《打狗棍》播出时,就是男人的狂欢季,不管重播多少次,都有铁杆影迷追着看。调查显示,支撑抗日题材剧高收视率的是一批成年男性观众。男人都有"英雄  相似文献   

7.
《声屏世界》2012,(8):112-113
黑龙江卫视将于10月重磅推出《后厨》、《不是钱的事》两部剧,两部剧共78集。"中国好媳妇"海清倾情加盟《后厨》,海清角色的转变将会给全国电视观众一个巨大惊喜;1992年至2012年本山从影20年,自传体《不是钱的事》还原赵本山走出小剧场的心路历程。这两部剧从投拍到杀青,一直受到全国媒体和电视观众的高度关注,黑龙江电视台斥巨资购买,全力打造黄金十月,续写新一轮的大剧营销传奇。新形象,新体验,"剧剧"精彩黑龙江卫视秉承传播快乐东北风的理念,下半年推出两部爆笑喜剧《后厨》《、不是钱的事》,在黄金十月延续快乐!  相似文献   

8.
陈斌 《声屏世界》2013,(9):17-19
一颗手榴弹可以炸下侵略者的飞机,一把飞刀竟然可以灭敌重炮;穿皮衣、戴雷朋、骑哈雷,抗日英雄徒手撕烂日本兵,这是抗日剧还是抗日科幻剧?若侵略者可如此轻而易举地消灭,八年抗战怎么过来的?抗日剧比着看谁俗、争着看谁二,这是爱国还是愚民?2013年4月10日,央视《新闻1+1》节目播出《“抗日剧”可以这么拍?》,顿时将“抗日神剧”现象推向高潮,与之同时步入高潮的,还有铺天盖地的质疑与奚落。  相似文献   

9.
王珂  徐展  陈佳 《视听界》2009,(5):84-86
重播剧在电视台占有绝对优势的播放份量,尤其是那些有较高收视率作保证的多轮剧,成为各台的主打内容。《亮剑》、《士兵突击》、《奋斗》、《闯关东》……这些观众耳熟能详的剧目,在荧屏上掀起一轮又一轮的“狂轰滥炸”。  相似文献   

10.
电视栏目剧是一种"根据现实生活题材创造的,组织群众表演的,以栏目形式播出的故事剧。"首开先河的是重庆电视台的《雾都夜话》栏目,十年后,该栏目剧的制片人马及人正式提出了"电视栏目剧”这一概念。从栏目剧现状来看,湖北有《经视故事会》,陕西有《都市碎戏》、《狼人虎剧》,浙江有《本塘第一剧》,江苏有《百姓聊斋》,广东有《夜倾情》……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栏目剧已有200多个。  相似文献   

11.
大树 《湖北档案》2004,(8):38-39
1933年夏,一位目光炯炯的圆脸青年将他的处女作《雷雨》交给了《学季刊》。郭沫若读了这部剧作深感震惊,盛赞这是部“难得的力作”,称作曹禺“在中国作家中应该是杰出的一个”。伴随着这部力作的问世,曹禺还与清华园的一位纯情少女演绎了一首绚丽的初恋曲。  相似文献   

12.
大树 《四川档案》2005,(1):16-17
1933年夏,一位目光炯炯的圆脸青年将他的处女作《雷雨》奉献给了《学季刊》。两年后,学泰斗郭沫若读了这部剧作深感震惊,盛赞这是部“难得的力作”,称作曹禺“在中国作家中应该是杰出的一个”。伴随着这部力作的问世,曹禺还与清华园的一位纯情少女演绎了一首绚丽的初恋曲。  相似文献   

13.
孟洁  谢霈 《东南传播》2012,(8):115-117
近期热播的医疗题材剧《心术》引起了社会关于医患问题的热议。2012年,随着几起医院暴力冲突事件的曝光并不断升级,医院及医患关系也随之成为了社会的焦点话题,国产医疗剧借此尴尬热播。那么国产医疗剧的发展现状如何,其传播价值何在?本文试图从热播剧《心术》出发,探讨国产医疗剧今后在价值维度方面的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14.
《红地毯》是南京电视台1988年拍摄的一部电视剧(四集),已在不少电视台播映,引起了比较强烈的社会反响。如同其他带有探索性的电视剧一样,《红》剧得到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因此,如何看待《红》剧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艺术,就是一个值得探讨与争鸣的问题。卢惠民同志的这篇文章可以为我们的研讨起到引发的积极作用。欢迎看过《红》剧的读者及早赐稿,共同讨论。我们相信,这对今后提高电视剧创作的质量必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影视圈传来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曾投资拍摄《纯真年华》、《救我》等剧的影视"大亨"张世强于崂山风景区饮弹自尽……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中国电视剧市场中医疗剧迅速发展,先后产生了《医者仁心》、《心术》等引起强烈反响的作品。2014年,从2月《爱的妇产科》热炒到5月《产科男医生》热播,再到7月《产科医生》热议,一年之内三部聚焦"妇产科"的医疗剧不断冲击着观众眼球,也刷新着收视率纪录。然而,在一连串傲人的收视率数据之后,"妇产科三部曲"也成为普通观众、专业医生、业内专家吐槽的焦点。国产医疗剧近几年为何会有如此高的收视率?被吐槽的背后指向的是医疗剧的哪些尴尬和不足?想要实现中国特色医疗剧的长远健康发展,还要做多少、走多远?  相似文献   

17.
最近发现天启四年(1624)序刊的《福寿丹书》中有《自乐词》四首,与万历丁巳年(1617)序刊的《金瓶梅词话》卷首的四首词基本相同,因此有学者认为《自乐词》是"直接抄录自《金瓶梅词话》刊本",但也有学者"新证"为《金瓶梅词话》抄了《自乐词》,因而《金瓶梅词话》刻印于"1625—1644年之间"(亦即天启五年至明末间)。本文认为,两书之间可能不存在着谁抄谁的问题;假如是一书抄自另一书的话,那也只能是《福寿丹书》抄了《金瓶梅词话》,后者的"新证"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8.
2012年,76集的《甄嬛传》曾让观众大呼好长,在2013年,这个数字已算平常。《隋唐英雄传》120集《、天天有喜》91集《、爱情自有天意》84集……据统计,2013年荧屏上共出现了20多部长剧,"30集以下电视剧难找,不超过60集都不好意思称长剧"。要么内容拖沓冗长,要么被刻意剪辑,比如将40集的电视剧剪成60多集,前回顾,后预告,就拉长时间。(《中国青年报》,2013年12月3日)众所周知,演员都是按集签约,剧集拉长,制作方的拍摄成本就会增加。那么,电视剧制作方为何还甘愿冒着被观众"拍砖"或抛弃的危险,炮制一部又一部超长电视剧?一些业  相似文献   

19.
季文 《声屏世界》2010,(3):40-42
1997年,央视八套播出的韩剧《爱情是什么》,在中国刮起第一阵“韩风”。随着《星梦情缘》《真情》《可爱先生》《妙手情天》等剧的连续播出,“韩风”热度渐渐上升。2002年悲情剧《蓝色生死恋》在我国21个电视频道播出,风靡全国,在广大观众尤其女性中培育出忠实的“哈韩”一族。之后,《情定大饭店》《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爱上女主播》《浪漫满屋》《乞丐王子》等等在中国形成一股“哈韩风”。  相似文献   

20.
时代报告剧《功勋》一经播出便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其单元剧的叙事结构与鲜明的时代精神有机融合,契合了我国当前影视剧创作的新方向,提供了影视剧未来发展的一种新视角。本文管中窥豹,通过对《功勋》的个案研究,探讨新时代"单元剧"在叙事手法方面的创新路径及时代精神的表达,以期为我国影视剧在融媒体大潮中的发展提供借鉴,尤其是在全球疫情的现实语境下,为恢复影视行业生产,打破"影视寒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