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0年,就有一些科学家提出用光学纤维来检驗腸胃。这就是把带有光学系統的纖維束伸入腸胃,通过纤維束把腸胃內部情况传出来。但是,直到1950年以后,才真正制成了这种胃鏡。常用的纤维鏡,一般都是用直徑几十微米的玻璃纤维組成,它的长度通常为1米左右。高质量的玻璃纖維所制成的纤维鏡可长达7米,組成纤维鏡的纤  相似文献   

2.
在英国設計了一种利用倫琴射线(即X射线)的显微鏡。这种显微镜与普通的光学或电子显微鏡不同,它不仅能观察极薄的薄片,而且由于倫琴射綫穿透力很强,能够观察不透明物体(如金屬零件)的內部結构。此外,使用倫琴射线显微鏡观察活的生物体时,不象电子显微鏡那样生物  相似文献   

3.
显微鏡是学习和进行科学实驗常用到的工具。一般显微鏡价格都比較昂貴,为了方便,我們可以自己动手做一架簡易的显微鏡。簡易显微鏡由鏡头、鏡筒、載物台、反光鏡和鏡架几部分組成。制做簡易显微鏡需准备普通鈉玻璃(破灯泡、破烧杯、破試管等)、尖头鉗子、酒精灯、小碟子、3—4厘米长的鎳鉻絲一根(灯泡中支持灯絲的金属絲)、  相似文献   

4.
X-射线是从一个高度真空的X-射线管內發射出來的。它同可見光线和無线电波一样,是一种电磁波。它能够使照相底片感光。X-射綫能透过可見光线所不能透过的物質,如棉布、木板和人体組織等。我們可以利用它來檢查人体內部組织的情况。 X-射綫透过物質能力的大小不一样。各种物質有各种不同的密度,对X-射綫的吸收能力也不同。空气、棉布、木材等密度小,吸收射綫的能力也小,X-射线就很容易透过。人体內部組織也有不同的密度,吸收X-射线的程度也各不相同。肺臟含有大量的空气,X-射线就很容易透过。心臟含有血,骨骼含有大量的鈣質,能吸收大部分的X-射线,因此就不容易透过。人的肺臟是在胸部的  相似文献   

5.
每天,有成千上万的观众在电影院或俱乐部里看科学教育影片,观众們对銀幕上出現的一些画面和鏡头是感到驚奇的。比如肉眼都看不出來的細菌,放映在銀幕上却比飯碗还要大;不到一分钟、一粒种子就能在泥土里生根發芽,开花結果;机器的內部構造,人体的內臟器管,甚至于山洪爆發、地崩土裂,許許多多在宇宙間、自然界、科学技術中不容易看到,而又为人們渴望知道的事物,都可以在銀幕上清清楚楚地看到。这些鏡头和画面究竟是不是真实的呢?要是其实的,又是怎样攝制出來的呢?不少观众在看过科学教育影片后,很自然地会想到以上一連串的  相似文献   

6.
用一张上面扎着小孔的黑紙,可以做两个簡单易行的实驗。人的眼睛好象照相机。它的鏡头就是水晶体。不过眼中的水晶体不同于照相镜头上的玻璃透鏡,它的焦距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內調整的。一本书离开眼睛大約1尺,我們看起书来不容易疲乏。这是因为眼睛看这样距离的字,不需要調整水晶体的焦距,就可以使字成象在网膜上。如果书近到只有1寸,那么,不管我們怎样調整水晶体的焦距,都不能使字成象到网膜上,当然就看不清楚了。这种情况同一般照相机(如上海出产的《58—11》型照相机)不能拍摄到2尺以內的东西的清楚照片一样。  相似文献   

7.
最初的光学显微鏡 話說約三百年前,在荷兰,有位洗磨透鏡的能工巧匠,叫勒文胡克。他用单一的鏡片,精心琢磨,制成了各种显微鏡。勒文胡克用这些显微鏡,兴味盎然地观察生物的微細結构,例如魚和蛙的紅、白血球,昆虫的复眼……一天,他想看看在泥盆里积存了几天的雨水,吃惊地发現,有大量形形色色的小生物活跃其间。一个当时人們从不知道的世界——微生物的世界,就这样被发現了。从此,作为“微生物世界之窗”  相似文献   

8.
电子显微镜     
二百八十年前,荷蘭有一个市政府的看門人列文赫克,用玻璃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显微鏡。列文赫克用这架显微鏡从一滴水中发现了一个当时人們还不知道的世界——微生物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活动着的生物非常的小,一般只有一厘米的几万分之一長短,几百万个这样的生物排列起來,才有一寸長、普通肉眼是看不見它们的。这是显微鏡第一次在人們面前显示出了它的偉大作用。一、眼睛和視觉为什么微小的东西眼睛看不見呢?主要是由于视角的缘故。一切东西都是由于从它上面發射出来光綫,进入我們眼里才被看見的,当我们观察一个物体的时候,从物体兩端射到眼睛里来的兩条光线所成的角,就叫做“視  相似文献   

9.
世界各地     
新焊接法最近,国外发明了一种新的焊接方法,它可用来焊接以前无法粘合或焊接的合成材料和金屬。这方法是:在焊接材料的表面上塗以少量的鋰化物或硼化物,然后以低速中子进行照射。这样,元素中产生核子反应;在十亿分之几秒的时間內,焊接材料的表面温度升高至1000℃,从而破牢固地焊接起来。如果焊接玻璃、塑料、橡胶和合成纖維,則  相似文献   

10.
牛瘟是牛的一种急性、烈性的傳染病,病原是瀘过性病毒。牛瘟病毒是比細菌还小的微生物,連光学显微鏡也看不出来,只能用电子显微鏡來看。牛感染了这种病毒以后,就会發生牛瘟。我国各种牛只都能感染牛瘟,死亡率很大。过去牛瘟曾經在全国各地猖獗流行,造成了严重的損失。国內外的学者和农牧民,曾經創造出許多防治牛瘟的办法。其中比較有效的预防办法,是注射牛瘟兎化病毒疫苗。这种疫苗是日本中村稕治育成的。他从病牛身上取得病毒,接种到兎子身上去。病毒  相似文献   

11.
世界各地     
利用放射性诊断怀孕最近,一位外国医生发明了一种診断怀孕的新方法。它所依据的是1938年的一項发現:怀孕期的妇女,血浆內的組織胺酶含量会显著增多。但是,过去一直不能精确地測定血浆內組織胺酶的含量,因此,这一发現一直未能用来給孕妇作临床檢查。这位外国医生借助于放射性技术,成功地解决了这个問題。它把2立方厘米的血浆加热,以使其中可耐60~62℃的温度的組織胺酶活化;然后,使它与带有放射性同位素碳14的腐胺接触二小时,保持37℃的温度。腐胺通常不溶于甲苯,但是,經过組織胺酶作用的腐胺可以溶于甲苯。因此,用盖革計数器測定了甲苯溶液中的碳14,就能确定組職胺酶的含量。結果发現:怀孕以后血浆內的組織胺酶含量比未怀孕的时候多165倍。(尤偉亮)  相似文献   

12.
生命世界在电子显微鏡問世之前,人們根本无法看到病毒的結构是怎样的。因为小的病毒大約只有万分之一厘米,就是最大的病毒,在最好的光学显微鏡下观看时,也只不过是一粒极小的点子。所以,科学家  相似文献   

13.
在北京科学会堂学术报告厅里,为了配合学术报告的需要,設有許多机电設备,其中的书写投影仪(光学黑板)、大型两射放映机、电动黑板和显微投影机,都是我国第一次制成的新产品。书写投影仪,又名光学黑板。是北京照相机厂根据国外样品設計改进的。这台仪器实际上并无黑板。它放置在讲台上报告人的右側。报告人面对听众一边讲,一边可用玻璃专用腊笔在薄膜胶片上书写描画。字迹图线經过透鏡放大之后,通过反射鏡反射到讲演人背后的銀幕上,就形成直徑2.2米左右,放大  相似文献   

14.
羊毛和毛料     
羊毛織品是人們普遍喜爱的衣料。这是因为羊毛具有良好的彈性,既耐磨又柔軟,而且比較耐酸。羊毛的吸湿性也极好,甚至吸收相当于本身重量18%的水分也沒有潮湿感。在各类纖維中它的保暖性能更是独占鰲头。羊毛为什么会有这些优異的特性呢?这就得深入細小羊毛中的大千世界去看看。纖維中的大千世界羊毛是一种蛋白质纖維。这种蛋白质同人的头发、指甲和牛、羊的角一样,是角蛋白质,其中含有碳、氫、氧、氮、硫等元素。这些元素的原子按不同的数量和排列方式,构成好些种名叫氨基酸的有机化合物,而这些氨基酸再互相結合在一起,組成了羊毛的角蛋白质。随着含硫量的不同,羊毛內的蛋白质有两种:一种是含硫量較多的細胞間质蛋白;另一种是含硫量較少的纖維质蛋白。纖維质蛋白分子呈規則的  相似文献   

15.
抗菌素庄治疗多种傳染病中的优良效果,获得很高的声誉。但是,抗菌素在某些情况下对人体还有副作用。事实上,凡是对人体組織內的病菌有抑止或杀菌作用的药物,不可避免地也将多少影响人体。副作用的发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过敏反应:如注射青霉素,有的病人可发生过敏反应(詳見1963年11月号《科学和我們》栏《注射青霉素为什么要作試驗?》)。极少数的病人連口服青霉素药片或外用青霉素油膏也可发生反应。其他抗菌素如氯霉素、鏈霉素也可以引起过敏反应,如出皮疹、起紫  相似文献   

16.
超微生物     
远在1886年,一位在荷兰工作的德国科学家,A. 馬耶尔看到一些烟草的叶子上,出現了深淺不匀的綠色,叶子的形状也变得扭曲,这样的烟草再也长不起来。有人說:这是生理不正常,发育畸形。但是,他不明白,为什么好烟株接触了这种烟株也都变成不正常的。他把病烟株做成切片,放在显微鏡下去观察,什么病菌都沒有发現。这真是一个奇怪的現象!他又做了一个試驗,把病株的液汁注射到健全的烟草組織里去,不久就发現被注射的烟株发生了同样的病状。于是,他提出  相似文献   

17.
人体內部的一道防綫 人的皮肤是一个完整的天然屏障,它可以阻擋病菌侵入体內。不但如此,皮肤的酸性很强,可以抑制病菌的生长,甚至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口腔中的粘膜,也能阻止病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用合成纖維同棉、毛、絲等天然纖維或人造纖維混紡而成的衣料,已經一天多似一天。在商店的橱窗里,我們可以看到国产的滌綸分別与棉、毛、絲、粘胶纖維混紡的“棉的确凉”、“毛的  相似文献   

19.
小辞典     
强力粘胶纖維 强力粘胶纖維强度比普通粘胶纖維大。这是由于它的制法不同。普通粘胶纖維是在硫酸和硫酸盐溶液中—次凝固而成,纖維内部分子排列并不整齐,因而强度不大。强力粘胶纖維是分两步制成的,先在硫酸鋅含量特高的溶液中开始半凝固,接着又在较高温度(95℃)的凝固液中,将纖維在尚未完全凝固前再行拉长,使纖維内部分子沿长度方向整齐地排列起来,从而大大提高强度。如果把纖維切断,看它横截面的结构,可以发现纖維分成皮  相似文献   

20.
每当我們走进百貨商店的时候,就会看到五彩繽紛、琳琅滿目的化学纖維織物,如人造絲、人造棉、尼龙、奥綸、的确凉等。什么叫做化学纖維呢?簡单地說来,它是利用天然的不能紡織的纖維素或者矿物等原料,經过化学加工而制成为可以紡織的纖維。它分为人造纖維和合成纖維两大类。人造纖維就是利用不能紡織的天然纖維素,如木材、棉秆、甘蔗渣、芦葦等原料中的纖維素,經过化学加工制成的。它主要分为粘胶纖維、醋酸纖維、銅氨纖維等。尼龙、維尼綸、聚丙烯腈纖維(俗称奥綸)、聚酯纖維(俗称的确凉)等則屬于合成纖維一类,它們是把从煤、石油、天然气等原料加工得到的簡单化合物,通过化学方法聚合成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而制成的。化学纖維問世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