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唐朝都城长安市郊的丰乐乡,有一位农民,姓郭,身患严重的驼背病,乡里人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橐(tuó)驼”,也就是“骆驼”。从此他也自称郭橐驼了。郭橐驼以种树为业,技术高超,远近闻名。他亲手栽种的果树,棵棵枝繁叶茂,果子结得又早又多。别的种树的人,都暗地里模仿他,可都不如他栽种的树长得那样好,于是很多人都虚心向他求教。郭橐驼说:“我并没有什么‘绝招儿’。我只不过是能顺应树木自然生长的天性罢了。树木的天性是喜欢根要舒展,因此,栽种时培土要平坦,要填用旧土,填平后要压实。树这样栽好了以后,我们就不要再摸它、摇它,让树木按照自己生长的天性去生长就是了。”  相似文献   

2.
古时候有一位种树能手郭橐驼。有人问他种树的诀窍,他回答说:"我郭橐驼并不是有什么特别的本事能使树木活得久、生长快,只是能顺应树木的天性,来让它的本性尽量发展罢了。"也是,那山野之地,那悬崖之隙都能长出茂盛之树,不正是顺应了树木的自然天性吗?打好根基,顺其自然,还愁树不高大茂密吗?看看我们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3.
守护天性     
<正>一天性,就是自然赋予的品质或特性。唐代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说了种树的诀窍: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天",即为树木生长的基本环境和规律;"性",乃为树木的本性。其意思是说,种树要顺从树木生长的规律,让树木彰显自己的本性。种树和育人的道理其实是相融相通的。卢梭在《爱弥儿》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我以为,让儿童像儿童的样子,教育就得要有"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思想与智慧,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引导  相似文献   

4.
唐代有个姓郭的人,人们不知道他的真实名字.由于得了佝偻病,他的后背高高隆起,旁人看他走路,就像一头骆驼俯伏而行,所以乡里人都称他为“橐驼”(tuótuó)。橐驼并不嫩弃这个外号,反而说:“好得很,用它来称呼我确实很恰当呢.”从此,他对外人也自称“橐驼”,久而久之,他的原名也就被淡忘了.橐驼所在的村庄叫丰乐乡,位于长安西郊,橐驼一生以种树为业,声名远播,凡是长安城里的豪绅人家要修建园林,果园主人要请人育种剪枝,无不争相雇佣他.说来也怪,经橐驼之手所种的,或者移植的树木,竟没有不成活的,而且根深叶茂,果实结得又早又多。其他的种树专业户,虽然偷偷地察看和学习他的种树  相似文献   

5.
这个故事出自唐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著名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一文.说唐朝都城长安(今西安)市郊的丰乐乡,有一位农民是种树能手,他姓郭,身患严重的驼背病,脊背高高隆起.  相似文献   

6.
树人若树木     
郭橐驼,因背驼而得名橐驼.家住长安城西边,种树高手,名气很大,很受追捧.他种的树,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高大茂盛,结果早而多.世人效仿,"莫能如也". 有人问他种树秘诀,他答: "我并无特殊能耐,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让它按照自己的本性生长罢了.培土均匀结实,种好后就走,不妨害树按照自己的本性健康成长.而其他种树人,种...  相似文献   

7.
记得文言文《种树郭橐驼传》中曾说道:“橐驼所种,或移植之树,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果实结得又早又多。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郭橐驼没有什么诀窍,只是能顺应树木的天性,让它尽性生长,而不过多地妨害它罢了。但是,有一些人种树爱得太深,忧得太多,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离开之后又回头去看看。更过分的做法是抓破树皮来验查它是死是活,摇动树干来观察栽土是松是紧,这样就日益背离它的天性了。这虽说是爱它,实际上是害它’……”对此,我颇有感慨。  相似文献   

8.
郭橐驼何许人也,是柳宗元《郭橐驼传》中的主人翁。他以种树为业,所种之树,树木硕茂,果实早而大,别人偷偷观察、效仿,都比不上他。有人问他种得好的原因,郭橐驼说:只不过是能够顺应树木的生长规律,让它的本性充分发展罢了。而其他种树者,往往不能顺天致性。一种人粗率马虎,栽种时树根密曲而换了新土;在培土时不是太多就是不够。另一种人对树爱得太深,担心得过多,早晨看看,晚上摸摸,已经离开了,又返回去再看看,甚至用指甲抓破树皮来验证它的死活,摇晃树根来看培土是松还是实,结果树木的本性便一天天地丧失了。这样虽说是爱护它,其实是伤害它;…  相似文献   

9.
柳宗元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以种树讲哲理,种树高手郭橐驼"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这并不是因为他有特殊的能耐,而是他能够顺应树木生长的习性,无为而治罢了.而其他人之所以赶不上他,是因为对树木"爱得太深,忧得太多,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离开之后又回头去看看.更过分的做法是掐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死是活,摇动树干来验察土是松是紧".其性质是"虽日爱之,其实害之",其结果"树的天性就与实际情况一天天地相背离了".这个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无为而治"的哲理.  相似文献   

10.
可怜天下父母心,几乎所有做家长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勤奋,成绩辉煌,家长并为此费尽心血,步步扶持,这样果能为孩子的学习助添动力,为孩子的成长设定乾坤吗?唐代柳宗元写过—个故事:一位姓郭的驼背老人种的树长得特别好,别人向他请教,他说,种树要顺应树木的天性,培土浇水不过分。而有的人植树,担心树长不好,一天到晚要看好几遍,不时掐掐树皮,摇  相似文献   

11.
郭橐驼是唐代的一个小人物,以种树为业。凡树木,经过他的手,无论是种植还是移栽,没有不活的,不仅长得枝繁叶茂,所结的果实也丰硕,而且比别的树结得早。为此,柳宗元为他立传《种树郭橐驼传》。郭橐驼种树给人的启示不小,有人将他的绝技"移之官理",作者将它移之语文教学法之中。  相似文献   

12.
周凤林 《上海教育》2010,(21):53-54
唐代柳宗元著有一篇寓言《种树郭橐驼传》。郭橐驼种树,技艺精湛。有人向他请教,他回答说:“我并不是有什么特别的本事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生长得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自然生长的规律,使它按照自己的习性成长罢了。”  相似文献   

13.
从前有位医生不仅医术高明,而且还有个很独特的嗜好:种树。他拥有10英亩的土地,除了治病救人外,他的目标就是要把这块地变成森林。医生对种树自有他一套独特而有意思的理论,比如他从不给他的树浇水,公然违抗传统常识。他认为给植物浇水只会宠坏了它们。它们的后代只会越来越虚弱,所以应该让它们周围的环境变得艰难一些。而且那些过于柔弱的树苗趁早锄掉才好。  相似文献   

14.
《种树郭橐驼传》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叫郭橐驼的人特别善于种树,他顺应树木的天性进行栽培、移植,结果收获丰盛的果实。其他种树人背离了树木的生长本性,使得树木不能够充分生长,导致成活率较低。郭橐驼采用的“保全树木的天性”的种树方法,同样适用于今天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就像我们皮肤上轻微的划伤一样,无须治疗,自会痊愈。班主任要学会做一个“懒惰”的班主任。传统教育提倡“三勤”。对于每一位刚走上班主任工作岗位的老师,领导都会提出这样的要求:要腿勤——勤往班里走;要眼勤——多往班里看;要嘴勤——多对学生说。领导这样要求是唯恐…  相似文献   

15.
《种树郭橐驼传》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叫郭橐驼的人特别善于种树,他顺应树木的天性进行栽培、移植,结果收获丰盛的果实。其他种树人背离了树木的生长本性,使得树木不能够充分生长,导致成活率较低。郭橐驼采用的“保全树木的天性”的种树方法,同样适用于今天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就像我们皮肤上轻微的划伤一样,无须治疗,自会痊愈。班主任要学会做一个“懒惰”的班主任。  相似文献   

16.
郭忠恕,是北宋初年的画家,才华过人,玩世疾俗,善书画.他个性特强,只有兴致来时才写才画;兴致不来,天王老子下令也不行.他住在歧下时,有个富家子弟知道他的脾气,又喜欢他的画,因此每天好酒招待,顺情聊天.这样过了好久,才说出求画的意思,并给他一匹素绢,本想让郭画一幅一匹长的长卷.郭收到绢后,心想:"拒绝吧,不好;不拒绝吧,此绢画满,少说也得三个月".于是,灵机一动,构思出来了:给他画一个小童放风筝,一头画一小童,另一头画一风筝,中间几丈长的空间,画一根线.如此这般,此画一天便完成了.  相似文献   

17.
<正>地点: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六班一、导入新课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下。师: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东晋诗人陶渊明归隐后专门在房前种了五棵柳树,世人称其为五柳先生。素有"柳痴"之称的柳宗元,被贬柳州刺史后,也在柳江沿岸种了很多柳树,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法,他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不仅对指导种树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对社会  相似文献   

18.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讲,有一个叫郭橐驼的懒汉,特别善于种树。他种的树没有不活的,不仅早结果,而且果子又大又多。其他种树人虽然暗地观察、仿效,却怎么也比不上他种的树。有人问郭橐驼其中的奥秘。郭橐驼说:"我并没有什么奥秘使树木长得茂盛,只不过顺应树木的天性罢了。"他在移栽树木时,将树根舒展,带着旧土培平、捣结实,这样做完以后,就不再管它,使得树木的天性得以保全。有些人植树则不然,早晨看看,晚上摸摸,刚走开又回来看。更有甚者,用指甲划破树皮来察看是否成活,摇晃树干来看是否栽结实了。虽说是爱树,实际是  相似文献   

19.
医生的种树理论从前有位医生不仅医术高明,而且还有一个很独特的嗜好:种树。他拥有10英亩的土地,除了治病救人外,他的目标就是要把这块地变成森林。医生对种树自有一套独特而有意思的理论,比如他从不给他的树浇水,公然违抗传统常识。他认为给植物浇水只会  相似文献   

20.
育苗人种了一片桃花心木树苗,他浇水时很不规律,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水量有时多,有时少.经常有树苗莫名地枯萎.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补种.有人忍不住责问他:"如果你每天有规律地浇水,树苗应该不会枯萎吧?"他不以为然地笑了:"种树不像种菜或种稻子,几个星期几个月就可以保收,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