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小城镇的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小城镇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土地利用矛盾日益突出,小城镇已经成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热点区域。本文利用1989年黄骅镇土地利用数据库与2003年的航片正射影像图,利用图像融合算法,将土地利用矢量数据与遥感影像进行融合,融合后的影像其颜色代表1989年土地利用状况,纹理代表2003年的土地利用现状,通过影像进行纹理和颜色的对比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并且在GIS平台的支持下,将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成果用于土地利用更新,得到更新后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经过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综合研究,初步总结出黄骅镇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的基本特点。根据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情况,建立黄骅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同时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模型,全面分析1989年~2003年黄骅镇土地利用变化数量特征与空间特征,揭示了我国小城镇土地利用变化的“热点”区域,为今后小城镇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和土地资源的宏观调控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小城镇建设要注重集约节约用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我国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土地集约、节约、合理利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针对菏泽市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城镇规模小,缺乏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基础设施服务功能不完善,规划布局不合理,建设资金短缺,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不合理,规划建设管理失衡,环境污染严重,对发展小城镇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等问题,提出了解放思想,科学规划布局,广辟投融资渠道,完善土地使用制度,强化产业支撑,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水平,高标准建设,切实加强建设管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应对策,以加快菏泽市小城镇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摘要: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城镇化,在城镇化建设中小城镇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之一,而在小城镇建设中土地是主要的资源,不能实现土地的重新配置,小城镇建设便无法开展,城镇化建设、现代化发展更是无法实现。对此,本文对我国小城镇建设土地规划的利用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笔者的想法和建议,希望在日后的土地规划利用方面能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生产活动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基础要素,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范畴,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土地的开发、征用数量不断上升,土地资源总量日益减少。本文中,笔者主要从小城镇建设对土地造成的影响,阐述小城镇建设在土地规划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一系列旨在促进小城镇建设土地规划科学、合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土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土地利用效率直接影响了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所以如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进行可持续的土地管理在未来经济建设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就结合当前土地管理状况,探讨可持续土地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试论我国小城镇土地流转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美球  吴次芳 《软科学》2004,18(1):25-27
构建小城镇土地流转机制是协调我国小城镇发展与用地矛盾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我国小城镇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小城镇土地配置的缺陷及其对小城镇发展产生的各种不良后果,并针对小城镇的用地特征,提出了构建融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为一体的小城镇土地流转机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效率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建设好坏程度,保证土地利用率的提升是每个国家土地管理部门的重中之重,因此,通过重视制定土地利用与规划的途径,确保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水平健康有序的发展,是土地管理方面关键的举措之一。本文从土地管理角度出发对土地利用及土地规划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为我国的土地建设更加合理提供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给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是影响城乡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优化城乡土地利用和土地资源管理的角度,探讨统筹城乡发展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对海南省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揭示出城乡土地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城乡土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特征。提出海南省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土地利用优化与管理创新策略是:①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革新理念和管理体制,探索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土地资源管理创新途径;②通过完善土地市场配置机制,确立农民作为土地产权的主体身份,保证农民土地交易和经营的合法利益,提升农村生产力;③政府应通过加大农村土地整理力度,扶持农村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其对于经济建设和城市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近年来土地管理工作已经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重视,将其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在进入新世纪以来,土地转型以及土地资源利用已经成为一个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总体上来说我国幅员辽阔,但地势复杂,能够有效利用的土地其实并不多,同时利用率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加之土地利用还仍然有一些问题。土地利用转型管理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给经济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推动力。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土地利用转型的内涵,之后探讨了其与土地资源利用的关系,最后总结了一些土地资源管理的建议,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工业的积聚效应、公共产品的社会效益、公共设施的共同使用、土地的节约、第三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都要求加快大中城市和城市群、都市带的发展,遍地开花地建设小城镇,对我国来说是不经济的。世界各国城市化的经验,也证明大中城市的发展优于小城镇的发展。我国的事实情况是:尽管强调发展小城镇,但由于市场的作用,我国大城市发展的优势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表现。  相似文献   

12.
吴健生  冯喆  黄力  高阳  彭建  黄秀兰 《资源科学》2011,33(9):1699-1707
土地持续利用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与重要基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是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土地利用规划在推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现有土地利用数据的基础上,充分整合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全面考虑各土地利用类型的供需平衡关系,合理预测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情景,特别是建立一个开放性的研究框架,是土地利用研究和规划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阳泉市郊区为例,提出简化的CLUE-S模型研究框架,探讨研究区不同发展路径下的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以期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地利用规划中,耕地优先原则、生态保护原则、效益提高原则依次为发展路径的先后选择顺序。较"生态涵养"及"超速掠夺"路径,"均衡发展"路径安排耕地18131.57hm2,安排建设用地14069.40hm2,可以满足阳泉市郊区在未来15年内粮食自给率上升27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幅达到13%的用地需求,为最适宜发展情景。  相似文献   

13.
张凤荣 《资源科学》2011,33(11):2041-2046
在半干旱区,气候干旱是荒漠化发生的自然背景条件,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则加速了荒漠化。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由于过度开垦和放牧,伊金霍洛旗的荒漠化发展得非常严重。自1976年以来,通过生态退耕,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改变放牧为圈养,增加灌溉、化肥等农业投入等,抑制了荒漠化,土地利用走向可持续。恢复以林草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是半干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而在人口超过农业所能够支撑的能力时,必须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创造非农就业机会,使得农民可以离开土地谋生,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才可能实现生态退耕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伊金霍洛旗正是因为由煤炭开采带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得许多农民离开土地,进行生态退耕,才得以恢复与重建稳定的可以抵御荒漠化的生态系统。单位面积土地承载更多人口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保证该区以林草覆盖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防止荒漠化的必由之路。在这个地区搞建设用地占补平衡是不适宜的。  相似文献   

14.
福建晋江市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韦素琼  陈健飞 《资源科学》2004,26(4):111-118
"晋江模式"是我国典型的农村城市化模式之一.该文基于TM遥感图像解译的1985年和2000年两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借助ArcGIS 8.2软件和统计分析技术,提取晋江市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并结合采用1990年、1995年~2001年土地利用变更资料和相应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分析了以乡镇企业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主要动力的"自生"式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总量结构变化显著,土地利用方式呈现多元化态势,非农建设用地扩展迅速并呈大分散小集聚的空间均衡布局,建设用地及农用地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培育中心城市、加强城镇体系规划,促使工业向园区集中,加快土地流转以提高耕地经营规模等,应是该模式下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城市建设过程中土地资源是重要的一环,在土地市场不断发展的同时,土地资源各类违法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了保护耕地资源和有效遏制各类违法行为,就必须在新时期加强土地利用执法检查工作,以崭新的技术手段应用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执法检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3S技术是当前土地利用检查工作重点应用的技术途径,本研究根据3S技术的特点,结合土地利用执法检查工作的实际,提出了3S技术在土地利用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土地整理的是通过对土地利用环境的建设,消除土地利用中的制约或限制因素,促进土地利用的有序化和集约化,保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从而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土地资源的要求。本文介绍了土地整理的内涵,重点探讨了适应于我国国情的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原则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土地资源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我国目前正处在加速现代化的建设当中,也是土地开发诸多问题的时期,如何在可持续发展中提高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个重大问题。本文分别阐述当前土地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集约利用土地等规划性建议,从而促进城市土地科学性和发展性。  相似文献   

18.
由于我国国土数字化工程的起动,对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设的研究颇多。本文针对MAPGIS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进行了分析。利用现有的土地利用数据库系统以半自动或交互方式进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基础数据处理,可以极大地提高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  相似文献   

19.
社会的发展建设离不开对土地的合理规划利用,土地评估的出现对社会发展中土地利用价值的有效评估的方式,面对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土地利用效率的不断提高,随着大量土地评估行业的出现,通过合理的法律法规,规范土地评估行业的发展是势在必行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建立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初衷是实现对我国建设用地的限制行业农用耕地的保护,从而实现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但从短期利益的角度来讲,这种土地利用的规划降低了经济的增长速率。因此,在我国土地体系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存在一种平衡的方式,实现解决土地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和经济效益发展之间矛盾。针对这种矛盾,文中从主功能区规划的角度对土地利用规划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相关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