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玫 《新闻知识》2013,(1):15-17
当今时代,科技的进步使网络审美生态系统得以建构,加速了新的审美内涵的形成,具体表现在三个层面:在审美主客体关系上,网络传媒审美反对作者与读者简单的授受单向度过程,强调两者身份合流;在文本的存在问题上,网络传媒没有即在、现成的文本,文本是读者与作者交互性的建构物;在文本间的关系上,复制技术模糊了原作与复制品的关系,文本间是一种拟像生存;在审美的期待功能上,网络传媒的审美精神表现出嬉戏性和回归游戏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吴雁 《青年记者》2009,(12):30-31
美学家海德格尔强调“人诗意的生存”,然而作为主体的人在当今网络的世界里,其知、情、意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从“心理一隋”、“道德一意”、“法制一知”三个层面对网络传播进行审美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3.
杨佩 《报刊之友》2014,(4):147-148
网络媒体作为新兴大众文化转播载体,其所引导的网络文化不仅具有传统文化的审美特征还具有其独特的审美结构与意义。网络文化的审美的独特性在于去崇高化、自我丑化、虚无化等特点。网络文化的审美还突出体现在审美文化作为社会感性文化发展过程中暴露的缺陷。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这是现代化文明必由之路。只有经过在网络文化中的反思才能使文化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美学家海德格尔强调"人诗意的生存",然而作为主体的人在当今网络的世界里,其知、情、意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从"心理-情"、"道德-意"、"法制-知"三个层面对网络传播进行审美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技术为网络综艺的内容与媒介形态的迭代提供了技术支持,现阶段主要体现为在综艺中向受众介绍创作过程和背景知识的"意义生产"模式.这种意义生产不仅是网络综艺井喷式发展的新实践,同时也是大众艺术消费品审美标准化规范的要求.本文通过大众文化的审美标准化阐释意义生产的价值,分析了概念、框架与意义在网络综艺节目中的呈现;从自我...  相似文献   

6.
流媒体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当今网络流行的流媒体技术进行了概述,并详述了流媒体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蒲震元 《现代传播》2006,42(5):22-25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审美文化”研究已逐渐成为热门话题交引起了中国学界和社会的关注。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促进世界文化对话与交流的历史语境中,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先进文化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审美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围绕我国当今审美文化建设,从重视审美文化研究、倡导审美文化批评、开展审美文化教育等三个方面对如何进一步深化审美文化研究问题提出了看法,并呼吁学界通力合作,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审美文化学学科做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网络数字影像是有着特殊审美意蕴的网络艺术形态,它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虚拟现实及超现实的功能审美,在线交互的活性审美和随机创意的个性审美。网络数字影像既受益于技术的进步和开发,又需对技术持以清醒的批判和警觉。  相似文献   

9.
陶莉 《新闻战线》2016,(4):22-23
大数据时代,网络审美作为网络文化的一种新形式,正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给当代审美教育的繁荣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消极影响。如何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是网络审美生态系统建设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关于网络电影,目前还没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义。辨析网络电影与经网络传播的传统电影、与网络视频、与数字电影之关系,我们可以发现,网络电影的出现,影响并改变了电影的存在方式与审美习惯。网络载体的物质特性使网络电影具有了草根化审美情趣、娱乐化审美趣味、整合性审美特征和后现代性的审美价值取向。笔者以为,网络电影将出现创意重于技术、草根化、庸俗化和专业化并存、更注重交互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网络数字影像是有着特殊审美意蕴的网络艺术形态,它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虚拟现实及超现实的功能审美,在线交互的活性审美和随机创意的个性审美。网络数字影像既受益于技术的进步和开发,又需对技术持以清醒的批判和警觉。  相似文献   

12.
陈强  邬登柱 《今传媒》2012,(4):104-106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在图像时代的大背景下,网络中的视觉魅惑现象。文章首先大致总结了目前存在于网络中的视觉魅惑方式;进而分析了产生视觉魅惑的原因,认为是受到了信息社会和消费社会所带来的社会变化的影响;最后反思了网络视觉魅惑背后的问题,其中三个重要的方面,一是价值判断的反传统,一是阅读习惯改变而造成的思辨能力的退化,还有就是审美的变异。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逐步成为当今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其过程中应用了很多技术。本篇文章最先对计算机网络进行了简单的阐述,之后着重分析并研究了计算机虚拟网络技术、计算机虚拟专用拨号网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交换技术等,并在本文的最后,全面剖析了以上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侯亚光 《现代传播》2005,(2):125-126
20世纪后期 ,生活的审美化和审美的生活化渐渐成为社会文化生活的大趋势 ,它渗透到了社会精神和物质生活的各个领域 ,广播电视也不例外。当今 ,广播电视节目已作为一种文化、娱乐、信息产品为受众所消费 ,其制作过程和方式与以往的文化艺术产品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社会热点问题、文化消费趋向、艺术生产动态、大众审美时尚、新闻事件追踪等 ,正在通过大众传媒的强化 ,受众的及时反馈织就着一个全新而庞大的审美文化网络。从节目制作人在布景灯光、节目编排、情节设置、技术应用等环节上殚思竭虑 ,不难看出其作出的种种审美努力。然而 ,对“…  相似文献   

15.
林艳 《东南传播》2014,(8):130-132
影视音乐是影视这门综合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对我国20世纪初出现的电影音乐到当今影视音乐的审美风格流变的过程进行简要的概述。结合相关影视音乐作品,对我国各个时期影视音乐风格特点及成因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李晶 《新闻前哨》2010,(9):94-95
在当今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网络论坛这种基于网络BBS功能建立起来的网络讨论空间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发展起来。网络论坛不仅是受众互相交流和探讨话题的公共平台,也是网络舆论形成的最主要场所。网络论坛中的舆论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内容范围广,数量多,而且参与探讨的人数多,反馈信息不一,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艺术可以称得上是一场艺术革命,因其连接性和交互性使得原来阳春白雪的艺术成为普通人可以参与的事情。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许多创意的实现成为可能,每一个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普通人都有可能拥有成为艺术家的机会。不仅如此,新媒体艺术在技术和创意的整合和创新过程中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诞生于传统艺术下的新媒体艺术在与传统艺术融合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在艺术观念、艺术形式、创作方式等方面都有极大的突破,显示出自身独特的创新性。值得一提的是,新媒体艺术改变了传统艺术的审美观感体验的模式。在传统单一视听体验的基础上进行突破,朝着综合性的多种感官体验方向发展,拓宽了当今时代人们的审美感知方式。它营造一种梦境般的场域氛围,丰富了当今时代人们的审美想象空间;把传统艺术线性独立的审美路径朝着自主介入、连接交互的模式方面转变,增强了当今时代人们参与审美体验的主体性。本文从审美观感角度入手,浅谈新媒体艺术从视听走向通感体验的华丽转变。  相似文献   

18.
江津 《东南传播》2020,(1):100-101
我们生活在一个愈发依赖媒介的世界中。古老的直接经历和与环境的物理性耳动正逐渐被间接的经历和网络环境所取代。自媒体加速了中间世界的发展。自媒体的创作主体是自媒体创作中的灵魂与主导。主体文化身份和创作中主体性的探讨是触及自媒体主线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创作主体在创作中所秉持的独立精神,成为自媒体间区别于彼此的重要体认,在其成长和演化过程中引发了一系列迷思。随着自媒体创作者在网络活动中的种种反思,他们不断提炼并越来越重视审美对象的选择、创作以及审美的感受、评价等。  相似文献   

19.
“媒介具有权力”.这是20世纪初西方传播界所达成的共识。“媒介权力”实质就是传媒对个人和社会具有重大的影响、操纵和支配的力量。而媒介传输如此强大的影响,主要通过语言这一载体来实现。媒介所使用的语言样态、表述方式、话语策略等都深深地影响了公众的观念意识、价值取向,以至整个社会的审美诉求。观察当今的大众传媒,普遍存在着语言的生态问题,如大量方言土语的运用,非汉字形式字母词的出现。网络用语对传统传媒语言的冲击,而传媒语言中的暴力.则是最突出的现象,不断地受到公众的批评,极大地影响了传媒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20.
刘迪 《今传媒》2012,(1):72-74
在当今综艺娱乐节目中,多名主持人共同主持,逐步成为一种大趋势,"主持群"模式随之产生。本文以《快乐大本营》主持群为例,通过对主持群模式在当今综艺娱乐节目中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受众的审美取向、节目的市场竞争、节目形态的风格转变等角度探讨综艺节目主持群模式备受青睐的原因,并探讨了综艺娱乐节目主持群模式隐含的不足和弊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