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报载:上海市《故事大王》杂志社为确保作者收到稿费而实施了《稿费收据》制度:该社给作者汇稿费的同时,还寄给作者一式两联的《稿费通知单》和《稿费收据》。在《稿费通知单》内写上了被采用稿件的标题,并告知稿费已由邮政局汇出,请作者“收到后在收据联签字或盖章,退还我社”。在《稿费收据》内有作者的准确通讯地址和“收款人  相似文献   

2.
新闻贵在及时新鲜,文章标题更应该讲求新颖、传神,展示一种见题抓人的魅力。 1993年5月,我写一农民因借不足钱给岳父送寿匾而吊死的事寄给《鄂西报》,很快被编辑改成《现金贴喜字 悲因喜字生》的标题见报。后来,这个标题连续两次获得“好标题奖”,于是引起了我的思索,逐渐悟出了写新闻必须先精心构思新美的标题。写好标题重在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报载,上海市《故事大王》杂志社为确保作者收到稿费而实施了《稿费收据》制度:该社给作者汇稿费的同时,还寄给作者一式两联的《稿费通知单》和《稿费收据》。在《稿费通知单》内写上了被采用稿件的标题,并告知稿费已由邮政局汇出,请作者“收到后在收据联签字或盖章,退还我社”。在《稿费收据》内有作者的准确通讯地址和“收款人签字或盖章”的栏目。多年来,《故事大王》杂志社一直坚持实行这一制度。读了这则消息后,笔者被该社对作者高度负责的精神所深深感动,并情不自禁地道出一句:“妙哉 !《稿费收据》。”   近些年来,笔者…  相似文献   

4.
勤与才     
有人云:当作家,一要勤奋,二要才气.此言不无道理.读高中二年级,通过一周的社会调查,我写了一篇通讯,二首诗歌,语文老师看了很喜欢,鼓动我抄写后投递出去.凑巧的幸运,很快《宜昌报》发表了我的那篇通讯,《清江》文艺杂志刊登了我的一首小诗《拉煤》,老师鼓励了我.从这件事,似乎能够看出我有点“才气”.那年,我正十七、八,打那之后,我的“写作瘾”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到如今,已艰难跋涉了20年之久!我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湖北日报》、《湖北农民报》、湖北电台、《宜昌日报》、《三峡晚报》、长阳电台等发表稿件2000多篇,其中有30多篇稿件还获得了各级新闻奖,连续十多年被评为省、市、县级模范通讯员,受到有关部门表彰及嘉奖.凭心而论,自己才气的确不足,但勤奋拚搏的劲头倒是十足的.我常常以“燃烧的蜡烛”、“织茧的春蚕”自勉.燃烧的蜡烛虽小,总可照亮一方空间,为了照亮一片光明,不惜燃烧自己.蚕在吐丝的时候,构思了座美丽的宫殿.为了营造宫殿,不眠不食,日夜劳作,真可谓“勤”的.不知不觉中,它竟结出了一个精美的茧子来,使人们又感叹于它的“才气”.这大概就是“勤”与“才”的辩证法.风风雨雨、惨淡耕耘的20年来,每当我爬格子时,就想变成“燃烧的蜡烛”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部队的业余报道员,爱好影评写作.入伍三年来,写影评稿件不下五十篇,却都石沉大海.我曾为此苦恼过,怨恨过,并发誓今后再不写影评了.看了《新闻与写作》“影评漫笔”的文章,我找到了影评稿件不被采用的原因,主要是自己对影片看得不透,没有抓住其评论要领.失败的原因找到了,我写影评稿的信心又大了.部队看了电影《希望这不是真的》以后,我便试着写了一篇观后感《记取“失火”的教训》,寄给《电影宣  相似文献   

6.
1986年我开始学写新闻稿件,通过刻苦地练笔,写作能力逐渐提高,有了一些粗浅体会。一、精制标题。精采的标题能立即吸引住编辑、读者,所以,我对每篇文章的标题制作都力求新、奇、巧。《闽东报》去年在“经济杂谈”专栏采用我写的《“黑心秤”该寿终正寝了》,《中国汽车报》去年在“司机之友”专栏采用我写的《“护车符”岂能保平安》,这两文的标题编辑都未改动。这都是我吃透新闻事实,找准主题,精心做标题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翻开去年11月20号河南日报,一行熟悉的标题立即映入眼帘——《心中自有党性在》。“啊,我的稿件中了!”心中一阵欣喜,紧接着又是一阵失落后的惆怅。原来,去年10月初,我同时采写了两篇稿件,一篇是反映我县举行农民篮球赛的特写——《山乡发出赛球令》;另一篇是记述我县优秀纪检员刘万富的长篇通讯——《心中自有党性在》。在写前一篇稿件的时候,我没有进行深入采访,从体育  相似文献   

8.
如果把编辑比作不见面的老师,那么,这位老师向读者、作者提供的经过加工的稿子,常常表现出他知识的渊博和笔头的干练。我写的一条消息,题目经编辑加工后,增加了吸引力,使我从中受到很大教益。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八日《新疆日报》二版上的‘当年皇帝“御油”今日百姓调料’标题,是编辑在我原题‘下野地榨油厂生产出甜油’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要写好标题,首先要抓住文章的本质,从文章的内容里寻找让人过目难忘的标题来。下面是笔者作题的一点心得。写出“视觉”。笔者写过一篇反映一座深山变电站里职工生活的稿件,我认真推敲后,取名《深山安居乐业图》,被《中国电力报》采用。写出“嗅觉”。我觉得我们家乡的一种风味食品——熏肉很有意思,遂写一稿,仔细琢磨后,写出《大别熏肉喷喷香》,后被《中国食品报》刊登。写出“感受”。在城市里呆久了,总觉得少点什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说,“标题是稿件的眼睛”.但有的通讯员在写完一篇稿件后,往往随便安个标题就匆匆发稿,总认为只要稿件写得好,标题无关紧要。我觉得,通讯员应该把制作标题当做完成写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忽视它。  相似文献   

11.
以前我把写好的稿子乱投一气,如把写地方事情的稿件寄给《解放军报》,把反映部队军事训练的稿件送给《扬子晚报》难怪命中率不高。以后我注重克服这个盲目性,开始留心各地的报刊,潜心研究它们的性质、特点,对它们开辟的专栏做到了如指掌。稿件写成之后,该给哪张报纸最合适,反复比较,尽量选得“门当户对”。果然,这  相似文献   

12.
认真作标题     
我以为努力为稿件配上一个紧扣文章主题、能总括全篇稿件的中心内容、深深地吸引住读者的好标题是很重要的。这是我从事业余新闻报道工作7年多来较为深刻的体会,也是我身处一个小地方、一个小单位而能保持较高的见报率和取得较好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 记得7年前,我写的第一篇稿《“雷锋小姐”》就是以一个比较好的标题吸引了广州军区《战士报》的编辑。这些年来,我每采写一篇新闻稿件都认真作好标题,并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个农民通讯员.生产之余,经常忙里偷闲“爬格子”,写的都是些平凡中见新奇的小事.由于我刻苦学习,勤于锻炼,总喜欢留神身边的人和事,新闻线索就多了起来,每年被上级新闻单位采用稿件百余篇.对于找写稿线索,我的体会是“只要多留神,身边有新闻”.有一次,我采访杨柳河村的计划生育工作,得知该村有一小女孩无肚脐,肚皮薄如纸,而且能看见内脏.我随即去采访,确有其事.于是,我采写了一篇题为《奇怪,小女孩肚皮薄如纸》的消息,很快被湖北农民报刊登之后,有多家新闻单位作了转载.许多热心读者来信询问,并帮助治疗,收到一定的社会效果.今年2月19日,武汉晚报的艾杰、吴慧莉记者特意请武汉军工医院的黄教授风尘仆仆从江城赶到杨柳河村看望了这名女孩,女孩的父母很感激.我采写并被湖北农民报刊登的《像狗一样凶的大公鸡》也是发生在我身边的趣事.这说明:如  相似文献   

14.
小言论的标题,如同一个人的眼睛。好的标题就象一双水灵灵的眼睛,能传神,能传情;不好的标题则象一双干涩的眼睛,无光采,无神韵.文章写得好,标题作不“活”,不能先声夺人,读者可能也就不再往下看文章,玉被璞掩,不为人识,岂不可惜! 好的小言论标题,应是议题或论点精练、鲜明、生动而又概括的文字体现,做起来需要刻意经营.作“活”标题,一是要善于把长题变为短题。标题短了,醒目、易记、上口;长了,就会给人们一种沉闷感.人民日报《今日谈》有一篇小言论,标题是《“轮”?》.说的是一位同志怨气颇盛地说:“我在这个单位十来年了,差不多的都提升了,这次也该轮到我了.”作者通过议论、批评了这种不辨贤愚、不分良莠地按人头、年头“轮”着提拔干部的错误观点.这个标题、仅有一个字,但作者巧妙地  相似文献   

15.
别再让作者“讨”稿酬楼宇然记得10年前笔者在经济参考报上看到一篇题为《累着写稿子,跪着讨稿酬》的文章,说的事情在标题已和盘托出。这种感受笔者也常有。去年一年,我这个通讯员在“老有所为”的驱使下,在各报刊发表稿件达380篇之多,自觉爬格子是一件挺快乐的...  相似文献   

16.
读者大概还记得,一九八三年八月,《新华日报》相继发表了宋金宝等同志写的《“电霸”敲诈勒索,农民有苦难言》、《摸了“电霸”屁股,农民有苦敢言》等来信,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那些稿件的作者就是海安县的优秀通讯员墩头乡的宋金宝。  相似文献   

17.
三改标题     
有一次,我写了一篇如何当好基层通讯员的短文,内容是自己从建立底稿本、标题库、剪贴本做起,注重在对比中学习,总结中提高的一些收获。当初制作的标题是《点滴招数伴我长进》,稿件写好后,通读全文,越品这副标题越没味,心想:自己制作的标题连自己这一关都过不了,怎能拴住读者挑剔的眼睛,又怎能叫编辑动心呢?我没有急于发稿。几经思考,又把标题改为《我的一招》,把标题和内容全部读了一遍,还是感到这标题缺乏新意,欠“火候”,我决定把原来制作的两个标题全部放弃。自己仔仔细细地读了几遍全文,不知不觉中感到:这三点做法不正是自己在新闻报道的学习实践道路上拣到的三粒芝麻吗?我眼前一亮,工工整整的四个字《三粒芝麻》成了这篇文章的标题,稿件寄出后即被一家新闻专业刊物采用,样刊收到后,我看到“三粒芝麻”这个标题,编辑还在版面上作了突出处理。 “题好文一半”。一篇稿件,内容固然重要,鲜活意丰的标题也确确实实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报道失实的原因很多,其中多数是由于作者采访不深入或弄虚作假而造成的。但也有一些是属于编辑的责任。下面从我采写的见报稿件中举出两例,供编辑同志参考。(一)我曾写过一条某学院举办干部训练班的消息。因得到报道线索时训练班早已开学,所以我找了一个新闻根据:“训练班昨天上了《农田防护林学》第一课”。但稿件见报时编辑却把《农田防护林学》几个字删去了,标题也改成了“训练班昨天上课”。结果,这条消息由于编辑删改不当而造成了失实。(二)我在一篇稿件中提到了“中国林学会林业教育学会”,这本来是一个学会组织的全称。但编辑在改稿时却在中间加了一个顿  相似文献   

19.
《羊城晚报》去年8月26日披露了“多家报纸刊登的我舰队查获水下色情录像带制作基地一稿,竟是子虚乌有天方夜谭”的消息以后,有关人士调查了《“东方水下色情好莱坞”覆灭记》一文的始作俑者,四川崇州的肖某.结果是该先生为求轰动效应,从马来西亚华文报纸上剪辑材料然后加工润色,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写的“文学故事”,寄给珠海《明镜报》发表.不过,未注明是新闻作品还是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20.
我曾写过一篇《丑媳妇不怕见公婆》的写作体会,寄给《中国记者》,10多天后,收到退稿并附有该刊编辑的一封信。信中说,此稿不适宜在《中国记者》上发表,但可寄给别的业务刊物,有希望发表。我按这位编辑的指点,将稿件修改后寄给《荆州报通讯》,不久就被该刊以较大篇幅发表了。《中国记者》让有希望在别的新闻刊物上采用的稿件另稼给婆家,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