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教育心理学及二语习得等理论,对网络环境下学生交际能力,包括语用能力的培养、文化信息导入、交际心理场构建、交流感的实现以及思辨能力的发展方面所产生的优势以及效果作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2.
张戈  王明利 《现代传播》2014,(4):137-141
电视以其视听结合的形象特征,为人们提供了较之其他媒体更加富有现场真实感的认知体验。作为了解法国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重要途径之一,电视新闻也是法语听力课堂中非常有价值的真实语料。本文依据Susan Gass二语习得输入—输出整合模式,提出电视新闻作为真实语料在外语课堂中的输入—输出模式,并利用电视新闻的特点,总结出促进学生书面及口语表达的教学活动设计策略,通过多模态的授课方式,引导学生突破语言的束缚,学习从多模态交际语境中获取信息、构建意义,最终实现语用能力、交际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王毅 《大观周刊》2012,(51):437-437
本文通过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进行浅析,得出如下结论:一个人的母语能力会对他的二语学习有着巨大的影响,如果我们适当地利用好母语,就能促进外语学习和教学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彭灿灿 《大观周刊》2012,(22):242-242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普及.外语教学的目的也越来越突出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我们看到外语教师在课堂上希望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说多用外语:希望通过课堂教学激励学生初步运用外语进行交流思想,创造性地使用外语。可是,我们从教学实践中也看到.  相似文献   

5.
贺湘 《大观周刊》2012,(15):248-248
研究表明目前在我国目前的英语课堂中.没有母语的学习环境下,多媒体的应用无疑为学生创造了最佳的外语学习环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张霞 《大观周刊》2013,(9):147-147
掌握语言知识并不等于具备阅读能力。只有掌握并运用一系列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将习得的语言知识转化为具有个性心理特征的阅读技能。一般来说,作者是按照一定的思维模式写作的,学习和掌握阅读技能就是使自己的思维模式与作者写作时的思维模式相吻合,从而加速理解阅读材料的过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还应分层次地给予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本文将从以下方面谈谈英语阅读教学的一点心得。  相似文献   

7.
陈准 《大观周刊》2012,(15):119-119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也就随之增加,这对独立院校的学生提出了更严峻的考验。然而他们在学习上却表现出惰性强主动性差的缺点。笔者通过发现问题、分析成因、结合“二语习得”专业知识理论构建了一套适合学生的挖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法——建立学习小组。并通过对08级英语专业学生一年的浸润和努力收到了喜人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邓丽苑 《大观周刊》2011,(48):109-109
阅读是外语学习者学习外语,接触认识外部世界最主要的手段和工具。由于这种原因,在外语教学中,阅读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要真正掌握一门外语需要大量的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直接关系到他整个外语学习的成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成为学习外语的目标之一。《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把“提高阅读能力”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目标。可是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9.
刘利君 《大观周刊》2013,(3):173-174
语言学习只有意识地学习外语的知识(包括语法、规则、语音、词汇知识),而语言习得类似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通常是在大量语言信息的刺激下,通过语言的自然交际获得的。Krashen认为习得比学习更重要。只有经过语言习得这一环节,学习者才能真正摆脱母语的“羁绊”,自由地运用第二语言表达思想,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10.
英语课堂是教师利用话语交际活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重要场所,英语口语课堂更是如此.很多研究表明,如果学生有更多的使用目的语进行交流的机会和时间,就可能通过更多有意义的语言运用习得目的语.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有很多的因素在干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授课技巧、学生的焦虑情绪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