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高校学术评价是对高校教师学术活动和其学术工作成果进行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过程,而学术论文是反映高校教师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直接成果,学术论文几乎已经渗透到了基金评审、项目申报、科研人员评价、职称晋升以及发表论文奖励等高校科研领域的每一个角落。因而,学术期刊的评价问题成了高校学术管理的基础和核心。  相似文献   

2.
科研成果的评价,是科研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如何正确地评价科研成果,也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我们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些探讨。一、进行科研成果评价工作的意义及当前评价工作中要解决的问题科研成果是科研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晶,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资源。科研成果的应用、服务于社会是科研工作的最终目的,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要对科研成  相似文献   

3.
科研申报材料是科研工作的载体,也是反映科研人员敬业精神状况的一面“镜子”。探讨了敬业精神的内涵及其具体体现,重点分析了目前科研申报材料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就如何通过强化科研申报材料质量把关,提高科研人员敬业精神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科研合作网中节点重要性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研人员的学术评价问题可以建模为科研合作网络中节点重要性的测度问题。用学术期刊论文的作者信息构建了作者科研合作网络,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网络中节点的权值来评价作者的学术贡献,通过计算与该节点相连的边的权值来评价作者的科研产出能力,最后通过对节点和边的综合考察来判断节点的重要性。实证分析表明,用所提方法进行节点重要性测度,即对科研人员进行学术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5.
常杲  宁宝英  马建霞 《科学学研究》2023,(6):1048-1056+1065
科研人员在学术产出生产活动之外做出了大量有益于科学事业发展的贡献。目前需了解科研人员对该类非产出性科研贡献的认可现状和差异,以支持科研人员非产出性科研贡献的评价工作。基于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理论构建科研人员非产出性科研贡献指标模型,应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科研人员对非产出性科研贡献的认可度。基于科学社会分层理论,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不同群体科研人员非产出性科研贡献认可度偏好。当前非产出性科研贡献获得了科研人员的普遍认可,但认可范围有限,不同性别、职称、学科和学术任职情况的群体对非产出性科研贡献活动存在认可差异。  相似文献   

6.
在全面分析我国基础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客观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以SCI作为决定性指标评价个人或单位科研业绩,导致科研人员态度浮躁、急功近利。从基础研究的特点出发,阐述了基础研究的目的不是发表多少论文,而是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同时对基础研究成果的评价及提升科技期刊的水平做了探讨。科研人员应当抛弃名利思想、潜心科研;管理部门要不断探索新的科研管理方法,引导基础研究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从而实现论文从数量增长到质量提升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述了河南工业大学校科研基金实施的成效,分析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校科研基金全过程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建议采取权威的科研绩效评价工具,对科研人员的科研活动和科研成果进行真实、准确的评判。  相似文献   

8.
国丽娜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3):107-110
详细分析该法案颁布以来联邦政府推动法案落实的最新进展,认为美国联邦政府从政府侧采取措施减轻科研人员负担,采用公私合作方式完善数据系统,统一项目管理程序和精简科研人员报告,建立基于风险评价和绩效结果导向的科研管理框架。提出中国科研管理部门应加强科研人员简历系统建设,标准化科研管理数据,让风险评价和绩效评价更加量化科学。  相似文献   

9.
美国政府2017年颁布了《美国创新和竞争法案》,以法律形式规定减轻科研人员的行政和管理负担,并实施了一系列的策略以完成目标。本文详细分析了该法案颁布以来一年多联邦政府推动法案落实的最新进展,认为美国联邦政府从政府侧采取措施减轻科研人员负担,采用公私合作方式完善数据系统,统一项目管理程序和精简科研人员报告,建立基于风险评价和绩效结果导向的科研管理框架。提出中国科研管理部门应加强科研人员简历系统建设,标准化科研管理数据,让风险评价和绩效评价更加量化科学。  相似文献   

10.
用经济办法管理科研,促进科研事业的发展,改进过去多年来形成的:科研单位是消耗性的事业单位,任务由上级下达,经费由上级拨给、实报实销;对整个单位,没有经济效果指标的考核,单位内部,缺乏严格系统的经济核算;选题不考虑经济效果,科研成果不重视经济评价;科研周期长,推广应用少;科研人员的责任感和极积性未能充分调动。为了克服科研单位的上述不良倾向,运用经济规律,促进科研工作。用经济办法管理科研,就成了当前科研管理改革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11.
对科研团队中科研人员绩效考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采用岗位设置和目标激励的方法,对科研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和评价,激发科研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述了新升本科院校评价体系形成的原因是本科评估的压力和学校相互竞争的需要,并分析该体系所面临的问题,为稀缺的科研资源与日益增长的科研人员数量和日益严格的科研评价标准之间的矛盾。从而提出思考,就是要从国家层面开始,改变评估体系中不合理的地方,充分调动现有资源,提高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深层次矛盾与问题。这些矛盾与问题包括:供给与需求主体对科技成果价值认同度的差异性、科研人员价值追求目标的双重性、由科技投入体制弊端导致的科研人员的科研专注性缺失、产权激励与产权约束机制缺失、政府和科研单位在激励政策与约束制度上的非协同性与非对称性以及科研考核评价机制的弊端,等等。  相似文献   

14.
SCI与科研绩效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力 《情报杂志》2003,22(7):92-93,95
简介了SCI(科学引文索引),阐述了SCI为何成为科研绩效评价的重要标准,介绍了西方及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将SCI用作科研绩效评价工具的一些具体情况,指出科研人员的语言偏好导致非英语论文在评价中处于不利地位,是用SCI作评价工具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但只要坚持“同类相比”的原则,用SCI进行科研绩效评价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内外曝光的科学研究学术不端事件日益增多,医学院校的科研活动一直是科研不端行为事件的重点防范区域。为了解高等医学院校科研人员科研诚信现状,以及高校在科研诚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研究通过对国内4所高校的6家附属医院共2 094位科研人员的大样本量问卷调查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合我国目前科研诚信大环境以及近年科研诚信案例进行专家咨询,评价和对比分析高等医学院校的科研诚信现状,并提出了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具体措施建议,以期进一步建章立制,规范研究人员的科研行为,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16.
研究所科研人员绩效定量考核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平  刘斌 《科研管理》2004,25(Z1):161-165
本文通过科研院所对科研人员绩效的定量考核实践,讨论了科研绩效定量考核的原则、考核内容与指标以及定量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为科研人员的工作绩效的定量评价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科研诚信是科研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目前我国高校的科研活动存在着种种问题,论文剽窃、经费弄虚作假、成果评选潜规则等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而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一个原因就是现行学术评价制度的不完善。该文分析了现行学术评价制度的特点,认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科研人员急功近利的心态,催生了学术不端行为,并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健全学术评价的评价机构和制度体系,淡化科研评价激励约束功能,从而促进高校科研诚信建设。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科研一线科研人员对科技期刊以及与之关联的学术评价的问题的认知,获取他们对改进科研管理评价和学术评价的建议。【方法】 基于对10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走访座谈,针对科技期刊与学术评价及其二者的关系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对科研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总结和梳理。【结果】 我国科技期刊与科研管理存在的种种问题与学术评价的导向有着很大的关系,改革学术评价制度与机制,需要各方做出切实的努力。【结论】 期刊评价、论文评价、学术评价、科研管理具有不同的内涵和作用,也有不同的目的,要处理好期刊、论文与评价的关系,改革学术评价的导向,促进学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徐珺  尚玉钒  赵新宇 《科研管理》2019,40(8):263-272
与以往领导影响下属创新行为的研究多从正向促进视角切入不同,本研究探讨了高校科研团队中领导者积极/消极语言框架对科研人员创新行为的促进/抑制双向影响路径。通过采用三阶段式问卷调查法对高校科研团队中228位科研人员及其直接领导进行实证调研,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领导者积极语言框架与科研人员创新行为显著正相关,领导消极语言框架与科研人员创新行为显著负相关;同时,科研人员认知评价中介了领导者语言框架与科研人员创新行为间的关系;而且,领导—下属交换关系正向调节领导者积极语言框架对下属挑战性评价的影响作用。本研究对阐释高校科研团队中,领导者影响(促进/抑制)科研人员创新行为的心理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大鹏 《科研管理》2015,(1):346-351
传统上科研评价看重的往往是论文和著作的数量、科研经费和科研项目等可以量化的指标,科研人员从事科学传播工作并没有被纳入到考核体系中,而随着科研与科普结合的趋势不断加强,在科研评价中将科学传播作为一个指标纳入进来存在着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本文试图通过梳理文献等方式分析在科研评价中纳入科学传播的相关问题,包括科研评价的现状,科学传播工作作为科研工作的有益补充和延展,在科研评价中纳入科学传播指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最后,提出了如何促进科研与科学传播的有机结合,并推动科学传播作为科研评价指标之一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