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兵要望江南>词集的作者,学界有很多种说法,今人多以为是晚唐人易静.通过对720首词进行分析,最终可得719个韵段.通过做词谱,观察用韵情况,归纳押韵特征,并与同时期的韵文材料比较,可将其作者所属时代,晚推至宋.  相似文献   

2.
出现在清中叶的自传体笔记《浮生六记》注重表现日常生活和真情实感,具有别开生面的女主人公形象,是作者精心剪裁的回忆录.它是在深厚的文学体裁背景下产生的,是在广泛继承陶渊明以来自传体笔记传统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更是晚明以来社会思潮的影响以及作者对自身独特人生境遇的感悟结果.  相似文献   

3.
<老残游记>不仅具有谴责小说的特点,更承载着作者刘鹗的人生理想,特别是其<二集>所塑造的逸云形象,典型地反映了作者终身奉行的思想理念.本文通过对作者及其作品的解读演绎,剖析了作者不太为人关注的佛教素养,并透露出一个饶有趣味的信息:晚清儒学潜流太谷学说,在其思想内核中,更有着极其深刻的佛教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4.
王韬是晚清大变局中一位重要人物,他学贯中西,思想承前启后,体现了一代学者对中国命运的不懈探索.其旅游思想中蕴涵了独特的深思远虑,其中不少是其改革思想的源头活水,作者从其旅游思想的诸多方面对此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5.
王韬是晚清大变局中一位重要人物,他学贯中西,思想承前启后,体现了一代学者对中国命运的不懈探索.其旅游思想中蕴涵了独特的深思远虑,其中不少是其改革思想的源头活水,作者从其旅游思想的诸多方面对此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6.
孟称舜是明代剧坛上一位卓有成就的作家,其剧作《娇红记》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真情思想,这一真情思想的产生顺应了晚明主情的文学浪潮.与《牡丹亭》相比较,《娇红记》的真情思想既与作家的思想认识有关,又受明末特定的时代环境影响.因此,它是晚明文学中主情思潮河流中激起的一朵关注现实的美丽浪花.  相似文献   

7.
晚明沈自徵的杂剧《簪花髻》,通过对嘉靖年间杨慎在流放云南时期放浪形骸、嬉笑怒骂的描写,抒发了包括作者在内的晚明士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彷徨与苦闷。剧中言行不无夸张的杨慎形象,既是某种程度上的历史真实,又投射着包括作者在内的晚明江南文人自身的影像,代表着江南士风在该历史阶段的演进状况。  相似文献   

8.
敦煌僧人彦熙生平创作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P.2605的<敦煌郡羌戎不杂德政序>和P.3276背的<常定政事楼厅>是两篇晚唐五代时期的佚文,以前不为人们注意.本文在对原文进行移录、点校的基础上,着重对作者的身份、生平活动及其创作时代进行了较为具体的考察,指出作者彦熙原是洛阳福先寺的一位讲经师,曾西行去印度取经,后来流落到敦煌.敦煌写卷中保存的这两篇文章约创作于敦煌曹氏归义军时代.  相似文献   

9.
提起晚清的历史,我们就不得不想起李鸿章.然而.人们往往将他与一大堆不平等条约紧密联系起来,使他成为"委曲求全"的代名词.其实,换个角度来看,他的的确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材.作者讲述了心目中的李鸿章-国之大器.  相似文献   

10.
一、说教材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但是成于晚明,是一篇山水小品,因此,对于文言宇词方面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这篇文章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有二: 1.从文章体裁看,这是一篇晚明小品文.晚明小品在中国散文史上虽然不如先秦诸子或唐宋八大家那样引人注目,却也占有一席之地.它如开放在深山石隙间的一丛幽兰,自有一段清高拔俗的风韵.而作者张岱,算是晚明散文作家中成就较高的一位,他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