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试论梁启超的报纸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梁启超的报纸思想屈家惠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子、饮冰室主人、少年中国之少年、新民子等,广乐新会人,出生于一个小官僚地主家庭,自幼熟读经史。1884年(光绪十年)考取秀才:1889年(光绪十五年)中举人,时年仅16岁...  相似文献   

2.
《教学与管理》2007,(8):F0002-F0002
如皋高等师范学校创建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是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公立师范学校。2005年,学校正式由中师升格为高师,兼挂“江苏教育学院如皋分院”校牌。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在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中,云南涌现出了一批爱国青年,追随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和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民主革命斗争中,作出了卓越贡献,吕志伊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吕志伊,字大民,思茅人,生于清光绪七年(1881)。15岁前,先后就读于思茅厅思诚书院和普洱府宏远书院,少年时期即在同学辈中崭露头角,为其舅父、民国时期在云南有“诗书画三绝”之称的陈西屏先生所激赏月继入昆明经正书院深造。光绪二十七年(19()),乡试中庚子辛丑并科举人,时年仅20岁。光绪三十年(19w),公费选送日本留学,先入师范速…  相似文献   

4.
《教学与管理》2007,(8):F0002-F0002
如皋高等师范学校创建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是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公立师范学校。2005年,学校正式由中师升格为高师,兼挂“江苏教育学院如皋分院”校牌。[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康咏(1864~1916),原名逢庆,字心馀,又字步崖,号漫斋。生于清同治元年(1862)(另载生于同治三年),福建长汀县人。父亲怀焐公,生父虚谷公(名讳惟畿)。他自幼聪敏好学,少年得志。19岁考中秀才,光绪八年(1882)中壬午科举人,年仅21岁。  相似文献   

6.
梁化日:教授,湖南涟源人,64岁,1949年参加工作,1960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中共党员,省级先进教师,全国教育学院系统古代文学研究会会员。近年来,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①》(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②③④》(编委兼撰稿人)、《中国古代文学史纲》(编委兼撰稿人)、《先秦诗歌鉴赏词典》(编委兼撰稿人)、《古典戏曲名著鉴赏词典》(主要撰稿人)、《陕西省近百年大事记》(撰稿人);在各类刊物发表的论文有《简析(诗)以前的诗》、《略论我国远古文学…  相似文献   

7.
况周颐,咸丰九年(1859)生,初名周仪,因避宣统皇帝溥仪名讳而改为周颐,字夔笙,号蕙风,临桂(今广西桂林)人。“少颖悟,矜才绝艳”(赵尊岳《蕙风词史》),“读名家词,往往倒背如流”(况周颐《蕙风词话》)。11岁中秀才;18岁中拔贡;21岁以优贡生中光绪五年(1879)乡试举人;  相似文献   

8.
史春荃:生于清道光七年(公元1826年),卒于光绪二十三年(1898),享年七十二岁。字馨吾,号移村。河南辉县人。光绪九年进士。史春荃长於诗文,兼擅书法丹青。其书上追羲献,下摹黄山谷、米元章,然学古而不泥古,书法自成一格。绘画工墨竹、人物,尤以指竹见长。是一位有影响的地方文人画家。  相似文献   

9.
宝棻,京师蒙古正蓝旗人,生员出身,以有效地处理川东道任内教案而名显于朝廷;历任山西、江苏、河南三省的巡抚兼提督;辛亥革命中曾派兵镇压革命,宣统退位后归隐。宝棻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月二十三日任命为川东道,至二十八年(1902)九月二十二日卸任。川东道是他在京任职21年后第一次被外放,也是他一生展露才华的开始。  相似文献   

10.
密什克栋固鲁布是清末民初新土尔扈特部落右旗亲王衔札萨克多罗弼哩克图郡王,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现有史书对其生平缺乏详细记载或存在记载错误。《光绪朝朱批奏折》表明:密什克栋固鲁布并非舍楞的五世孙,而是六世孙,他的母亲病故于光绪七年十二月十八日(1882年2月6日),父亲凌札栋固鲁布病故于光绪十年正月十八日(1884年2月14日)。凌札栋固鲁布的长子是头等台吉达密灵栋固鲁布,同治十年(1871)因天花病故。密什克栋固鲁布为凌札栋固鲁布的次子,生于同治七年(1868)。光绪十年五月二十九日(1884年6月22日)密什克栋固鲁布袭爵,光绪二十年八月十三日(1894年9月12日)补授盟长,1912年10月19日晋封为亲王,1920年8月病逝于绥远(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根据当时以虚岁计龄的习俗,享年五十三岁(1868—1920)。  相似文献   

11.
陈蝶仙《泪珠缘》前六十四回的出版时间为:光绪二十六年(1900)第一版(前三十二回),光绪二十八年再版(1902)(前三十二回),光绪三十三年三版(1907)(前六十四回)。研究者往往据以论断《泪珠缘》的创作时间,实际上《泪珠缘》的出版时间并不等同于其创作时间,其前六十四回当在光绪二十三年(1897)间就已创作完成。  相似文献   

12.
以实业养教育 以教育促实业──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尹如娟张春(1855-1926年)了争力,号台庵。O_苏海门人。张春自幼好学,聪明过人,5岁入私塾读书,能背《千字文}),有志取功名,光宗耀祖。清同治七年(1869年),张着中秀才,光绪十一年(18...  相似文献   

13.
丁宝帧(1820-1886),字稚璜,清贵州平远(现织金县)人。咸丰3年(1852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上。咸丰10年(186年)任岳州知府;同治元年(1862年)调任长沙知府;同治2年(186年)升授山东按察使,次年(1864年)改任布政使。同治6年(1867年)升任山东巡抚,赏头品顶戴。同治7年(1868年)赏太子少保。光绪元年(1876年)摆任四川.总督,赏紫禁城骑马。光绪11年(1886年)病故,清廷厚赠太子太保,溢文城公。并命山东、四川、贵州三省修词以祖之。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  相似文献   

14.
温廷敬(1869~1954),字丹铭,号止斋,早年笔名讷庵,晚年自号坚白老人。广东大埔县人。幼聪敏,五岁能诵《千家诗》、《千字文》,六岁入塾读书,九岁开始读五经,后经史子集,无不涉猎。青年时“喜诸子百家,群经全史,尤嗜经济家言”。温廷敬生当科举末流时代,命途多舛,多次科考,均不顺利。光绪三十年(1904)已获乡试第五名,却因托人购卷并代填履历,笔迹与考卷不符被取消。  相似文献   

15.
公爵哈斯木汗是清末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克烈部落的最高首领,国内学术界对其袭爵年份和去世年份的看法长期存在错误,对其儿子精思汗的出生年份则一直缺乏记载。《光绪朝朱批奏折》表明:光绪二年闰五月二十三日(1876年7月14日),哈斯木汗承袭其父阿吉黟遗哈萨克公爵。光绪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1891年2月6日),哈斯木汗因病去世。其长子精思汗出生于同治四年(1865),次子博克西出生于光绪十四年(1888)。光绪二十年四月初五日辛亥(1894年5月9日),精思汗承袭其父哈斯木汗所遗哈萨克公爵。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取得了传教、办学的特权,中国最早的幼儿园是由外国传教士创办的。据林乐知所著《五大洲女塾通考》第十集记载,光绪28年(1902),基督教各会在华建立学校中有小孩子察物学堂(幼稚园)6所,学生194人,其中女生97人。[1]这些虽有平民性、计划性、目的性的幼儿教育机构却不具有中国自身的“民族性”,因而不能将它们看作是中国公共幼儿教育机构的肇端。中国自己设立的具有公办性质的幼儿教育机构是在光绪29年8月(1903年9月),由两湖总督张之洞擘画,湖北巡抚端方主持的湖北幼稚园。该园设于湖北武昌阅马…  相似文献   

17.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要大力宣传爱国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中国历史上涌现过无数的著名爱国者、民族英雄、革命先烈、杰出人物,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中国化学的先驱者──徐寿,是当之无愧的。徐寿,字生元,别号雪村,江苏无锡北乡社降里人。(今属无锡市郊区山北乡)生于清朝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卒于光绪十年(1884年),终年六十七岁。徐寿五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国侵略者发动了鸦片战争。战火燃烧到长江下游地区,侵略军在江阴、镇江、南…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一八七三一一九二九)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别暑中国之新民,广东新会人,光绪已晚年举人。康有为之弟子。光绪二十一年随康有为发动“公卓上书”,主张变法维新。五四运动合,倡导文学革命。  相似文献   

19.
《历史教学(高校版)》2014,(7):F0002-F0002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的前身,是江苏。学政兼兵部左侍郎黄体芳于光绪八年(1882)在军机大臣、两江总督左宗棠的协助下创办的“南菁书院”。校名源自朱熹《子游祠堂记》“南方之学,得其菁华”,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百年名校。  相似文献   

20.
张謇,字季直,号啬庵,清光绪状元,实业家,中华职业教育社早期发起人之一。1853年(清咸丰3年)5月25日生于江苏通州(今南通)海门。张謇幼年聪慧好学,28岁中秀才,41岁(光绪甲午)中状元。同年,中日海战惨遭败北,他义愤填膺,上疏弹劾李鸿章,认为日本所以能胜我者,主要是国富而兵强,要想富国安民,除了坚船利炮,更重要的还是发展实业。1894年,张謇思想上有了一个大的转变。他对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运动,虽不尽赞同,但也主张废科举,兴学堂,因而翌年即加入了强学会,撰写《变法平议》。1901年他为两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