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概括性的、间接的反映过程。思维活动使我们在学习中能继承人类的知识,并能运用知识来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离开了思维活动,感性认识就无法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也无法指导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一、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必要性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概括性的、间接的反映过程.思维活动是使我们在学习中能继承人类的知识,并能运用知识来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离开了思维活动,感性认识就无法实施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也无法指导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3.
思维活动是使我们在学习中能继承人类的知识,并能运用知识来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离开了思维活动,感性认识就无法实施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也无法指导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它既能体现新课标要求,又能真正提高学生领会运用语文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概括性的、间接的反映过程。思维活动能使我们运用知识来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离开了思维活动,感性认识就无法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也无法指导实践活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语文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怎么改?考虑未来社会的发展,就语文教育而言,也就是抓住智力培养的本质,强化语文教育思维能力训练。林崇德教授在他的《教育的智慧》一书中曾说:"不管是智力还是能力,其核心成分是思维。"曾祥芹在他的《文章学与语文教育》一书中也说:"思维,作为智力的核心,总是和语言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言语一旦脱离思维,就变成了毫无意义的声音和符号。  相似文献   

5.
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往往要经过几个层次的思维加工,首先是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接着是第二层次的加工,即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分析、解决物理问题。有些学生的思维活动只停留在第一个阶段,这给学习物理带来困难,在新的物理问题面前感到困惑。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物理教学没有很好地培养学生新知识组块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为此,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不单要让学生有感性知识,还要给学生理性认识,促使他们在积极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能,增长智慧.  相似文献   

7.
疑窦丛生真质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活动,其实是思维的活动,思维活动往往始于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是"自我卷入"的方式之一。语文知识蕴含在一篇篇文本之中,学生在文本学习中丰富知识、累积能力,深厚素养。研究自主课堂以来,我们越来越发现,学习主体是一个个生动鲜活的生命,面对语文书上的一篇篇陌生静止的文本,不与"自我"发生联系就无法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8.
思维能力是指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它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来解决问题的。我们常说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物理学习方法与物理规律的发现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物理学习时,思维是学习的关键,迁移是学习的目的。一、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将观察、实验所取得的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学习过程就是一种思维活动,而思维活动也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1.物理思维的程序  相似文献   

10.
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往往要经过几个层次的思维加工,首先是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接着是第二层次的加工,即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分析、解决物理问题。有些学生的思维活动只停留在第一个阶段,这给学习物理带来困难,在新的物理问题面前感到  相似文献   

11.
思维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高级阶段。通过所指的观察、想象等感知活动,一般只能获得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即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要真正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还必须通过理性认识阶段的思维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我国古代教育家都很注意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宋代朱熹曾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个学习步骤作为  相似文献   

12.
赵金贵 《考试周刊》2014,(23):129-129
<正>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人是通过思维得到理性认识的,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思维活动基础上的。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是考察一个人智力素质的主要标志。良好的思维素质能力和思维品质决定着人的智力发展与行为能力。爱因斯坦认为,所谓教育受益,应是在学校知识全部忘光后,仍能留下的那部分东西——思维能力。人的思维能力是可以培养和开发的,且人的思维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学校教育,无论是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还是"学会合作",只有"学会思维"才是最重要的。在地理课堂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我们义  相似文献   

13.
张康年 《科学教育》2007,13(6):69-71
“手脑并用、学研一体”是指接受式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一种教学策略,它符合青少年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规律。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的认知遵循的规律是: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检验。只有积累了详实的感性认识,再经过大脑的思维,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才能实现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因此,在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强调“手脑并用、学研一体”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发展。1手脑并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1.1整合多方教育资源,为学生创设实践环境学校的科技活动主要有三种形态:一是科技科目的课堂教学活动,以普…  相似文献   

14.
学生的学习,不仅要对学习对象获得感性认识,更重要的还须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复杂的思维活动,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获得理性认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从本质上说,数学活动是一种思维活动,是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并积极地持续地学习对象——数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进行有效的思维活动,而数学思维活动又集中表现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科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是要使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愉悦,把对语文学习活动的兴趣转换成对掌握语文知识内在规律性的探索,把对语文学习的感性认识转化为主动学习的理性认识,并把这种活动与自己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内化为自己学习的动力。具体可从四方面着手,即构建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提供多边交流的教学平台;拓展思维空间的教学实践;体悟人文精神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杨延斌 《教师》2012,(29):86-86
思维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判断与推理,它是人的理性认识的过程。思维定势具有两面性和双重效应:正效应,即积极的一面,有助于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负效应,即消极的一面,则会干扰学习、束缚思维、诱发错误。  相似文献   

17.
<正>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实践操作是一种主要的教学手段,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学习兴趣,把知识从形象的感性认识转化成抽象的理性认识,从而在自主活动中获得知识,这样不仅学得轻松,而且学得愉快。小学生动手操作,总是在视觉与触觉、运动觉协同感知事物的同时,就以内部语言悄悄地展开了思维,他们在操作  相似文献   

18.
“思维学习”又叫“理解学习”或“智能的学习”。其含义是通过诱导思维活动来进行的;其效果是经过这种学习就能使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来龙去脉,并能用其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其方式是通过启发式教学,创设思维扩散的情境,调动起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来实现的;其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新知识,而更在于提高思维活动的水平。下面我们举几个例说明数学教学中的思维学习是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堂上有意义的学习应该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学习.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唯有展开思维。张扬思维的多元化,方能实现知识与智慧、能力同步发展.因此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创设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经历探索思考的过程,理解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的,数学知识是怎样形成的,数学理论是怎样发展的.变换问题的思考角度和方式,增强思维的发散和集中,使学生在合适的活动空间里,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外部信息,整合加工处理后,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拓展到更广阔的学习领域中,并逐步向“理性认识”过渡.  相似文献   

20.
宋虎林 《教师》2013,(34):112-112
一、案例背景 在教学中许多问题是无法预设到的,因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且每个学生的知识、经验、思维、灵感、兴趣都不尽相同,因此学习活动中会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非预设生成”。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深刻体会到非预设性生成是学生智慧与创造力的最佳体现,教师如果引导得当,会使教学更富有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