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有些教师对新授课后的练习题不加筛选,没有精心设计,一味的题海战术,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而且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极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在新课标理念下巧妙地设计数学练习题,提高教学质量,真正体现"人人参与有价值的练习,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练习,不同的人在练  相似文献   

2.
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获得技能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新课标指出:“人人参与有价值的练习,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练习,不同的人在练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怎样实现有效的课堂练习,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呢?结合教学实践,我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练习作为学生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 ,它不仅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手段 ,而且还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 ,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理念贯穿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也充分体现在我们每堂课的练习设计中。一个好的练习设计 ,直接关系到我们一堂课的成功与失败。在“新课标、新理念、新实践”活动中 ,我们倡导 :“人人参与有价值的练习 ,人人都能…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理念中,倡导的是:"人人参与有价值的练习,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练习,不同的人在练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数学课堂中面对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练习,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不拘一格地敲开学生智慧的大门,  相似文献   

5.
正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并要求"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数学,联系实际学习数学,结合实际运用数学".同时,心理学也指出:"体验是人的一种心智活动".体验教学是教师努力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认识知识从生活中来并感受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形成知识以外的能力.因此,我  相似文献   

6.
段雪凌 《成才之路》2009,(20):94-94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理念应该贯穿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应充分体现在教师每堂课的练习设计中。一个好的练习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师一堂课的成功与失败。我们倡导:“人人参与有价值的练习,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练习,不同的人在练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在实施新课标中,教师怎样精心设计自己的练习呢?本文结合课堂实录中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启示,对课堂巩固性练习的设计谈一下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课程标准>特别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这充分表明学生应该是数学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组织教学,怎样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怎样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使学生不仅"喜欢数学"而且"会做数学",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  相似文献   

8.
<正>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深入,这种理念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了每节课的练习中。练习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进行反馈调节的重要措施。如何确立效率意识,提高有效练习,让数学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是新理念下教师们所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一、低效原因的解析课堂练习低效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数学课堂给人的印象几乎总是机械的老师讲解与学生练习,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与接受度如何,这似乎都被老师给忽略了。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新课程标准》主张: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从学生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究、交流,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标理念下巧妙地设计数学练习题,提高教学质量,真正体现"人人参与有价值的练习,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练习,不同的人在练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一、快节奏的课堂教学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基础我相信,一个人在一支慢吞吞的队伍中排队等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的心理感受只可能用"焦急、厌倦、沮丧"来形容.在我们的教学中,由于受"希望学生尽快掌握所学知识"的心理影响,教师往往更乐意将知识嚼得碎碎的喂给学生,期望学生都能体会到获得知识的欣喜,所以突破难点时总爱唠叨几句,练习中总愿意等最慢的一个学生也把题目做完,哪怕减  相似文献   

12.
康月珍 《考试周刊》2010,(26):95-96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深入,这种理念已渗透到了每节课的练习设计中。目前数学练习课往往是为了练习而练习,把练习课变成了习题课,教师上练习课比较盲目和随意。这样降低了练习课的作用,学生对练习课没有兴趣,学习效率低。  相似文献   

13.
课程人人会教,但未必每一个人都能教好,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双边活动。它需要教师通过形象而缜密的语言,借助多种多样的教学设备和不同的教学方法,把课本知识生动地"再现"出来,在和学生的交流中传递给学生。 所谓知识的"再现",我认为,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拘泥于课本"原版"传递知识信息,而是教师在吃透  相似文献   

14.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计效"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各种方法掌控学生的练习、规范学生单次练习的技术动作、练习的重复次数、持续时间及远度等因素.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练习的趣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达到最佳练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不同教材,不同标准,不同等次(学生差异)的教学过程中,尝试运用"计效"教学法,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种种诱因中,成就动机则是普通的、有效的一种.为此,精心设计数学作业,摈弃"平等",体现个性,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给学生作业的"弹性权",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训练、发展.  相似文献   

16.
九年制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深入,这种理念已渗透到了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当然也渗透到了每节课的课堂练习设计中.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训练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进行反馈调节的重要措施;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举措;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不同的发展。也就是说,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同、起点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学习方法不同,自然学习的效果也就不同。作为教师,在看到学生的差异后,怎样因材施教,怎样更多地关注每个学生,怎样让每个学生获得更好地发展,是值得每一个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下面,我结合数学课练习设计的新思路,粗浅地谈一谈我对"关注学生的差异和发展"这一问题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一、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 (一)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 首先,教师要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其次,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第三,教师要认识到"数学素质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真正理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操作和学生的动手操作,是使学生从间接经验取得直接实践体会,从抽象的理论中领会具体的知识的重要手段.一、操作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好动好玩的时期.教师要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多设计一些游戏和操作性练习,使学生人人参与教学活动,在玩中学,学中玩,以启迪、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