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钟 《大学时代》2006,(4):48-49
在美国8年,王蕤除了给美国国务院做翻译外,还尝试做各种有情趣的工作:在华盛顿报纸做记者、成为专栏作家,还是全美公共广播网的时事评论员、各大公司约请的亚洲事务讲演者,她还可以轮流用中英文写书。王蕤的英文小说《百合》,被美国最大的出版公司——著名的兰登书屋高价买下版权。如今她已成为和美国兰登书屋、英国麦克米兰公司和德国贝塔斯曼签约的年轻一代国际型作家。然而,她低调避光,不喜张扬。  相似文献   

2.
卡森·麦卡勒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当代美国批评家瓦特·爱伦称她是“仅次于福克纳的南方最出色作家”。其成名作《心是孤独的猎手》,位列美国现代文库“20位百佳英文小说”第十七。作为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人物,麦卡勒斯擅长用诡谲、神秘、  相似文献   

3.
五十年代出生的女作家毕淑敏以“复述人生的真实案例”为基石,稳稳扎根于中国当代文坛。在浮华、狂燥的氛围中,她始终达观地关注着芸芸众生。在她九十年代中期所创作的一系列小说中,死亡这一意象融汇着作家不同的思想情感走进了读者的视野。本文主要从毕淑敏的五篇小说《红处方》、《阿里》、《预约死亡》、《生生不已》、《女人之约》)着眼探寻作家笔下死亡意象独到的精神蕴涵。  相似文献   

4.
李洁 《现代企业教育》2014,(12):324-324
《上海女孩》是著名华裔美籍女作家邝丽莎(LisaSee)的长篇小说。她根据家族经历、自身研究与对美国华人移民群体的观察,创作了揭示复杂的姐妹感情的文学作品。本文将透过小说中一对姐妹移民经历与情感历程来审视华裔美籍作家的浓厚的中国情结。  相似文献   

5.
一缘起在开始本文之前,我想很有必要先向读者朋友介绍一下王蕤是何许人也。王蕤毕业于北京二中,曾被保送就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后转入美国伯克莱加州大学。1996年以最高荣誉从该校毕业,获大众传播学位,现为美国国务院特聘翻译。其实,在中学时期,王蕤就已经是个很有名气的少年了。她曾是北京“学通社”的社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年节目主持人,《中国初中生报》记者站副站长,《北京青年报》和《女友》杂志的专栏作者。王蕤16岁获《北京青年报》举办的“北京中学生十大希望之星奖”,17岁加入北京市作协,20岁入中国作协,21岁与两…  相似文献   

6.
正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在1847年出版了《呼啸山庄》这部小说,1943年天才作家张爱玲出版了她的代表作《金锁记》。刚刚出版的时候《呼啸山庄》并不被评论界看好,甚至被指责为"恐怖的、可怕的、令人作呕的小说"。可是在20世纪30年代,《呼啸山庄》的作者却被誉为"三姐妹中最伟大的天才"。方平先生更是认为《呼啸山庄》"足以和莎士比亚的伟大的戏剧前后辉映"。张爱玲的《金锁记》在当时得到了化名为迅雨的傅雷的高度赞扬。一、形成孤独性格(一)出身卑微  相似文献   

7.
马晓雁是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的,分别在《朔方》、《黄河文学》、《六盘山》等多家刊物发表小说散文近二十万字,在区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13年3月由阳光出版社出版了作品集《深寒》,收入她的部分散文和小说作品。马晓雁的小说往往以独特的视角,以充满伤痛的细腻笔触深人生活的内部,深刻描画出一地鸡毛的冷暖人生。作为1980年代出生的作家,往往被冠以“80后”的名称,但是和国内很多“80后”作家相比马晓雁却呈现出不同的气质和风格,从她的作品中能够感受到中国现当代文学对她的熏陶与濡染,从而使得她的作品中表现出明显的新写实风格。  相似文献   

8.
《到灯塔去》是英国著名女性作家、女权主义先驱弗吉尼亚·吴尔夫的代表作,该小说贯穿了她的女性主义主张。《私人生活》是中国新时期的女性主义和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陈染的代表作。文章跨越中西方的文化时空对两部作品中的姐妹情谊进行比较,指出在男权社会下女性之间的姐妹情谊只是一个暂时的避难所,无法从根本上拯救女性,不能作为一种摆脱女性生存困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萧红,原名张(?)莹,是活跃在我国上个世纪30年代后期文坛上的一位富有才华的女作家。鲁迅先生称她为“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马伯乐》等以及以  相似文献   

10.
陈转利 《海外英语》2003,(10):36-37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是英国当代载誉文坛的女作家,从1950年发表第一部小说《青草在歌唱》开始,到2000年创作出《本,在人世间》,50年间笔耕不辍,曾几度获诺贝尔文学奖等重要候选人提名。她的小说题材广阔、内容深刻、创作风格多变,在英语国家有着广泛的影响。著名的评论家Dorothy Brewster早就称她为“年青一代英国小说家中一位最高天赋的作家”;则称她为“当代最优秀的女作家”  相似文献   

11.
论女作家肖红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红是在三十年代中国社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复杂的斗争旋涡中成长起来的一位颇有成就的女作家。她用自己的作品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宝库,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地位。在人世间仅度过三十一个春秋的萧红,她不足十年的文学创作生涯却是值得骄傲的,她留下了近八十万字的文学遗产。特别是她的小说创作更是富有成果的。自三十年代初开始,她便相继发表了《弃儿》、《王阿嫂的死》、《生死场》、《小城三月》、《呼兰河传》、《马伯乐》等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小说,特别是继著名的《生死场》“给上海文坛一个新奇和振动”之后,她又在《呼兰河传》中表现出了她那夺目的思想和艺术光彩。她选定了“五四”以来由鲁迅所  相似文献   

12.
英国著名的“意识流”代表作家之一浮吉尼亚·沃尔夫(Virginia Woolf 1882—1941),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之间写过几部重要的小说。这是她对“意识流”小说进行试验的结果。她也是她所处时代的最杰出的文学批评家和英国博物馆所在地区文学团体的著名的领导者之一。浮吉尼亚·沃尔夫的父亲是位著名的学者、历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她的母亲漂亮而又活泼,因而被写进几部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中,同时也成为许多有名的艺术家绘画或描摹的  相似文献   

13.
《文学教育(上)》2009,(19):159-160
美国著名女作家玛丽琳·罗宾逊日前凭借小说《家》获得2009年度橙子文学奖,并获得3万英镑奖金。橙子文学奖专为女性英语作家设立,今年的文学奖评委会主席FiGlover表示,这一评奖结果在评委会得到一致通过。从书名就可得知,《家》的主题探讨的是家庭伦理关系,“所有评委扛着一摞书堆在桌上,从中找出有竞争力的作品,《家》是我们的一致选择。”FiGlover说,她已经读了三遍《家》。1947年出生的玛丽琳·罗宾逊目前是美国爱荷华州爱荷华城写作教师,《家》是玛丽琳从1980年发表处女作《管家》以来发表的第三部小说,  相似文献   

14.
姐妹情谊是非裔文学的经典主题,比如格罗里亚·内勒的著名小说《布鲁斯特街的女人们》和艾丽斯·沃克的杰出作品《紫色》。然而,在赫斯顿闻名于世的小说《他们眼望上苍》中,女主人公珍妮并没有姐妹情谊。她通过三段婚姻自我赋权,拥有爱情却缺乏姐妹情谊和社会参与。  相似文献   

15.
靳羽西,生在桂林.长在香港.在美国获得音乐硕士学位。这些年来.她分别以学者、作家、记者、电视人、社会活动家及企业家的身份奔忙于东西方之间。美国《金融》杂志形容她是当代的马可·波罗:美国《国会记录》称她为“真正的平民大使”:《人物》杂志称她为“中国最有名的女人”:新华社的《环球》杂志选举她为“环球20位最具影响的世纪女性”.  相似文献   

16.
放手的美丽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有一位闻名海内外的著名歌星、影星,她的名字叫周璇。她容貌美艳,演技绝伦,有着“金嗓子”的美称,被当时公众和电影界一致评选为“中国影后”,她主演的电影《马路天使》成为那个年代的经典影片,所唱歌曲《天涯歌女》、《四季歌》等更是流传至今,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17.
《英语大王(小学)》2011,(12):F0002-F0002
范玮琪在美国出生。有着ABC(即American Born Chinese的缩写,意为“美籍华人”)成长经历的她.用英语交流自然不在话下。在被问到如何才能提高英语听说能力时.范玮琪说:“我很爱譬英文原著小说,例如《哈利·波特》.或是雹英文DVD时,故意把字幕消去.这样就可以慢慢增强听说的能力哦。”  相似文献   

18.
毕淑敏在1987年小说《昆仑殇》而成功地登上了文坛,其后她的《伴随你建立功勋》、《女人之约》、《原始股》、《预约死亡》等中长篇小说接二连三获得各类奖项,毕淑敏成为90年代文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家之一,尽管她在文坛上是属于“大器晚成”者,其创作数量不及当代其他的作家,  相似文献   

19.
从20世纪90年代初,80年代出生的人初登文坛,小试牛刀到现在,这个群体日趋庞大,作品也愈来愈丰富多彩。可是,评论界对他们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近两年里,又涌现出一批1980年以后出生的青少年作家。他们有些作品在畅销书排行榜上居高不下,如郭敬明、张悦然等人的小说,拥有为数不少的青少年读者群。现在有人称他们为“80后”写作,也有人将他们的作品概括为“青春文学”。对于这样的界定,著名评论家白烨表示:“80后”写作的畅销情形,很出乎人们的意料。在他做《2003年中国文情报告》时,收入了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提供的《文学图书销售总排行…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在中国长大的美国女传教士,写出了一本有关中国的小说。这本小说很快便风麋美国并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不胫而走”。这就是赛珍珠和她的成名作《大地》(The Good Earth)。1938年赛珍珠因《大地》和她写的她父母的传记《放逐》(Exile)《战斗的天使》(Eighting Angel)而获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是:“由于她对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这描述是真切而取材丰富的,以及她传记方面的杰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