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云》在沈从文的作品中是个特殊的存在,对于研究沈从文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水云》中传达的沈从文对人生的看法、自我的认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解读沈从文其他作品的钥匙。文章试图从符号学的角度研究《水云》,展示关键符号的魅力,解读沈从文的别样世界。  相似文献   

2.
从心理美学角度和沈从文生平出发,结合其作品,分析沈从文的创作心理,说明沈从文童年经验在他人生、创作历程中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特殊的人生阅历,使得其文学作品带有独特的异域风情。作品中充满了本土与外省的矛盾与对立。虽然这位孤独的知识分子行走于当时主流文学创作之外,但是他坚守着灵魂的归属地。从沈从文的身份以及外省与本土对立冲突的角度,再次解析沈从文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再现了我国二、三十年代形形色色的人生面影和生活方式,在创作方法、艺术风格及文体形式等诸方面,都有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开拓了我国现代小说的创作领域。通过对作家的人生经历心理透视以及小说的意境、语言、文体等方面的分析,阐述了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征。沈从文的作品研究和他的湘西世界,无疑是件有意义的事情。沈从文及其文学创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应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的小说创作,是作家人性探索的一种文学上的具象化过程。沈从文依据自我对乡村与都市生活的体验,通过两种对立的生命形式——乡村与都市人生的比较,得出自己独特的价值判断。可以说,城乡两种人生的冲突,是沈从文所有作品的宏观的结构形式,这抑或是人们的共识。尽管沈从文的都市小说在数量上占全部作品的比例甚为可观,在人生与社会价值的评价与意义的把握上的份量甚重,但通常,进入研究者视野之中的,却基本上是沈从文的乡土小说,这种情形并非出自研究者的误解,而恰恰是沈从文小说,尤其是其都市小说文化上的特性所致。本文便旨在对此进行讨论,并企图以作家独特的文化品格进入对作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沈从文创作思想的内涵,就必须熟悉其作品,在小说中,沈从文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往往是包含在人物事件的描绘中;在散文中,沈从文却常常直抒胸臆,点明笔下人事的内在蕴函。散文《箱子岩》悲哀于在压迫下湘西少数民族生命主体性的丧失,悲愤于民族灵魂溃烂而趋向衰败。窥视《箱子岩》尚未阐明的主题便是:民族精神的改造;对待人事的内在蕴涵便是:哀其不幸,恨其不争。  相似文献   

7.
从沈从文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沈从文非常崇尚自然人性,推崇人与自然的契合,大自然在其心目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受湘西传统的巫楚文化、老庄道家文化和其独特的人生经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在小说创作中大量使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从承载象征的意象来看,其象征可归纳为三类;从象征在作品中使用范围来看,可分为局部象征和整体象征。对沈从文小说中的象征进行全方位的论述,不难看出沈从文的审美情趣和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9.
关于沈从文及其作品,新时期以来众多学者从多方面进行了评价。本文认为,沈从文湘西题材的小说创作,其意图可归结为一点,即通过这些作品,建构一种他心目中理想的“人生形式”。这是一种从个体精神到两性爱情直到整个社会风尚和社会形态都完美无憾的东西。它反映了作家对现实社会人生的强烈不满、深刻反思以及对重造不合理社会的苦心积虑的追求,是作家对现代文学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0.
京派小说流派中的废名和沈从文,创作思想相近,作品追求自然的景美情美人性美,追求健康、优美、和谐的人生方式,渐近自然。文中对《竹林的故事》、《阿黑小史》展开比较阅读,从清悠而哀怨的田园牧歌般的意境这个表层结构谈起,深入思考了作品的潜在结构指向,描绘出两种人生形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1.
湖南师大青年副教授凌宇著述《从边城走向世界——对作为文学家的沈从文的研究》一书,分绪论、第一章他走孤独的人生之路、第二章人生奥秘探索者的得与失、第三章对艺术美的潜心探究、第四章沈从文建造的文学世界(上)、第五章沈从文建造的文学世界(下)、结论等七个部分,共二十七万字,即将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本书是国内第一本沈从文研究专著.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的乡土文学是具有独特审美意义的文体.从沈从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民族风情等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力图通过对湘西社会的深厚之情,来勾勒出一个理想的社会.通过结合沈从文特有的人生经历和精神素养,探讨其乡土文学的创作意识.  相似文献   

13.
湖南师大青年副教授凌宇著述《从边城走向世界——对作为文学家的沈从文的研究》一书,分绪论、第一章他走孤独的人生之路、第二章人生奥秘探索者的得与失、第三章对艺术美的潜心探究、第四章沈从文建造的文学世界(上)、第五章沈从文建造的文学世界(下)、结论等七个部分,共二十七万字,即将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本书是国内第一本沈从文研究专著。本书研究方法有下述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作品中渗透着一种强烈的泛宗教情感和泛神论思想,其小说多次使用“神”这一概念,“神”字在他的笔下具有三层内涵:自然、爱与美,它们构成了沈从文作品主旨的三个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的乡土小说《边城》取材于湘西农村 ,小说中的人物纯朴、自然 ,没有半点对社会人生的愤恨 ,即使有怨 ,也是怨而不怒。这就使沈从文的乡土文学作品在同时代众多的乡土文学作品中独具一格。沈从文用一种独特的视角 ,将美融于自然之中 ,使人“见美然后悟丑”。作品在人物表现、风俗介绍、语言表达等方面 ,都体现了一种浓郁的民俗色彩  相似文献   

16.
泛神论思想在沈从文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客观的自然环境是其泛神论思想诞生的渊源。在他的作品中受客观化泛神论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三类人物形象:神性人、半神半人和世俗化的人。  相似文献   

17.
据中工网消息,由新星出版社出版的沈从文的最新文集《中国人的病》日前面世。该书精选了沈从文各个时期关于社会与人生的作品,编选视角独特,所选文章均具代表性。沈先生的文字背后,隐藏着宏阔的社会主题和悲悯人生的生命哲  相似文献   

18.
海明威的创作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的创作生涯长迭40年之久,若以其作品主题的形成和人物的成长历程为观察点。则其创作道路可分为三个阶段:感受人生的痛苦和虚无、抗拒人生的痛苦和虚无以及超越人生的痛苦和虚无。海明威创作思想的形成源于他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生存体验,它既是海明威“硬汉子”主人公的成长之路,更是海明威人生哲学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9.
王震 《文教资料》2007,(36):19-20
《边城》贯穿着沈从文对美好人生形式的寻求和人性复归的渴望,用理想爱情的艺术形式表达出对人生的选择和探索,寻求民族之路,寻找慰藉,寄托了作者的审美理想、审美追求和历史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20.
在沈从文的小说中活跃着众多鲜活的少女形象,如翠翠、三三、萧萧、夭夭、阿黑等,她们身上无不体现着自然人性的生命之美。沈从文在其作品中多角度书写了这些少女的真、善、美,在她们身上寄寓了他对"美在生命"、"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向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