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班     
编者的话:编辑部开例会,主编得意地跟我们提起参加中学同学聚会的事“:这么多年过去了,其他班的同学都还记得我们5班体育特别好。那时候班里有几个男生特别爱运动,每天早上挨家挨户把大家叫起来,一起去爬山、跑步。因为喜欢运动吧,我们班的风气也特别正,同学之间也特别友好。”“我们班也是很不得了的。”美编接着说,“当时美术职高的学生通常是毕业后就去工作了。我们班上有几个同学不想这样,他们想要考大学,然后我们班的许多同学都想着要去考大学了。大家就在一起用功,最后居然梦想成真,全班一大半的同学考上了大学!这在学校引起了强烈反…  相似文献   

2.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和《成长》杂志《、中国少年儿童》杂志共同策划的有关表扬的专题已经顺利通过了,这个专题即将在这两个刊物上发表,我们班许多同学的精彩言论被采用,而且得到了编辑部叔叔阿姨的高度赞扬呢。今天老师让大家先睹为快,请看屏幕,这是老师选取的几个同学的文章。(打开课件)生:(高兴,瞪大了眼睛看屏幕)爸爸妈妈经常表扬我,这可能在我们班的同学里面是很少见的。记得有一次,我家来了客人,是我爸爸的结拜兄嫂和他们的女儿。我非常高兴,给他们端来茶水,有礼貌地问候他们。我还给大家说了几个谜语让大家…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高三的学生,学习成绩只能说是中等——确切说是“时好时坏”。老师在和那些平时测验总在前几名的同学谈话时会对他们说:“就这样保持下去,考大学没问题!”跟我谈话时就会说:“加把劲!你还是有希望的。”在老师和父母眼里,我属于那种“有点小聪明,但缺乏耐性”的一类,能不能如愿以偿地考上大学,或者来一个惊喜——考上重点大学,还是个“X”——未知数。  相似文献   

4.
听来的故事这是听陈玲老师讲述的故事。有一次,我班的李平同学哭着跑来找我说":今天上体育课,我们这一队的几个男同学合起来欺负我。"我把这几个男同学都找来,问他们":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中一个孩子说":就因为她,我们班今天让体育老师批评了。"其他几个孩子也都随声附和。  相似文献   

5.
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们:你们好!我太喜欢《奥妙》杂志了。每当我们班来了《奥妙》,就像水滴进油锅里——炸开了。刚开始,我们班只有我一个人订《奥妙》。有一次,老师在科学课上提了一个问题,特别难,结果只有我站了起来,滔滔不绝地回答,把全班都给惊呆了(包括老师)!事后,不少同学都问我怎么回事,当听我说这些都是从《奥妙》上看到的答案后,他们一个个都后悔当初自己没订《奥妙》。  相似文献   

6.
万老师:您好!我们班有几个小坏蛋,他们老是嘲笑我。我的脑门很大,爸妈说那是聪明的象征,可我却觉得里面好像装满了浆糊。我跟班上的尖子生比起来总是"慢半拍",有的同学甚至  相似文献   

7.
去年,我接初三(2)班,开学的第一个主题班会是“老师,我想对您说”。在同学们的发言中,有几个同学谈到,原来班上成绩好的同学有四五个都转校了,还有的偷着跑到其他班上课了,我们班全是些歪歪扭扭、不成气候的学生。他们问:“付老师,明年我们能考上重点高中吗?”  相似文献   

8.
记得我在北大的时候,到大学四年级毕业时,我的成绩依然排在全班最后几名。但是,当时我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心态。我知道我在聪明上比不过我的同学,但是我有一种能力,就是持续不断地努力。所以在我们班的毕业典礼上我说了这么一段话,到现在我的同学还能记得,我说:"大家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是我们班的落后同学。但是我想让同学们放心,我决不放弃。你们五年干成的事情我干十年,你们十年干成的我干二十年,你们二十年干成的我干四十年。"我对他们说:"如果实在不行,我会保持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到八十岁以后把你们送走了我再走。"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分数乘整数》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我进行了如下设计:通过复习乘法的意义,引入分数乘整数的意义;通过几个相同的分数相加引入分数乘整数的计算。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上述内容没有兴趣,课堂气氛沉闷。下课后,我向几个学生询问,他们说:“老师,我们早就会了,所以觉得没什么意思。”“什么?都会了?咱们班有多少同学已经会了?”“好多同学都知道怎么计算分数乘法。”于是在上第二次课时,我迅速调整了教学安排……教学片断:师:哪些同学知道310×3的计算结果?(绝大多数学生举起了手,…  相似文献   

10.
正有人问我:"你们班有几个学生创作儿童诗?"我说:"每一个。五年级时是53个,六年级转进5个,全班一共是58个同学,个个都写儿童诗。""为什么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创作儿童诗呢?"有很多人这样问过我。原因很简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关注每一个,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眼中的  相似文献   

11.
踏上三尺讲台到现在快有一年的时间了,这期间的大部分时光都化作了短短的45分钟,通过切身的教学实践,很多问题也引起了我的思考,我认为教师恪守职业道德、尊重学生,是建立融洽师生关系的重要基础,也是让学生找到自信的源泉. 我们的学生需要尊重和鼓励. 新学期开学不久,一次偶然间和一个女孩子聊天,我问她有什么理,将来想考什么大学. 她说:"我曾经想过考大学,但是现在我觉得根本没有希望,很多科目学不好,有的老师会恨铁不成钢,经常批评我们笨.我一说要考大学班里就有同学说在私立学校还指望考什么大学啊."  相似文献   

12.
在一次班会上,我对学生说:"过几天,我班要开一次家长会,而且要开好,开出成效。"话音刚落,张明同学倏地站起来说:"我父母不在家,爷爷奶奶身体又不好,怎么来开家长会啊?""我的父母也不在家,家长会怎么开呀?"同学们议论纷纷。"同学们,家长会越是难开,我们越要想办法开好。"我说,"我的想法是家长会就定在下周四下午3点准时召开,要求所有家长不得缺席。"学生们一个个睁大了困惑的眼  相似文献   

13.
在一次班会上,我对学生说:"过几天,我班要开一次家长会,而且要开好,开出成效."话音刚落,张明同学倏地站起来说:"我父母不在家,爷爷奶奶身体又不好,怎么来开家长会啊?" "我的父母也不在家,家长会怎么开呀?"同学们议论纷纷. "同学们,家长会越是难开,我们越要想办法开好."我说,"我的想法是家长会就定在下周四下午3点准时召开,要求所有家长不得缺席." 学生们一个个睁大了困惑的眼睛.  相似文献   

14.
时间:2004年9月9日傍晚地点:学校大草坪顽皮的学生每个班都有,面对这样一个令人头痛的群体,同学们都有些什么样的想法?这一直是我想弄明白的。恰好有这样一个机会,我们在课外活动的休息期间,坐在大草坪上,围成一圈,开始了一次自由的交流,主题就是:面对顽皮,你想说什么?首先介绍一下参加“顽皮”座谈会的同学:小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作文写得尤其好;刘刚,很有思想的一个学生;张风,很顽皮,喜欢恶作剧;李洪,曾经是一个最近表现还可以,“捣乱”分子,最近表现还可以,小错误经常还有一些;还有黄阳,徐林等几个同学。都是五(1)班的。我提醒大家今天的发言不点名,谁想到什么都可以说,同时注意倾听别人表达的意思。小亚说:“我先说吧,我们班的纪律不好,其实就是几个顽皮学生的问题。我们很多同学都清楚这一点,所以面对顽皮,我只想说:顽皮可以,但不要影响到集体的利益。”她的发言得到了同学们的首肯。刘刚插话:“那些顽皮同学的行为损害了班级的荣誉,以至于其他老师对我们这个班都有些头疼。”他的话让其他同学沉默了。我也只是在倾听,没有说话,就让他们自己提出解决的办法,尽管我知道无论什么办法都不会一蹴而就。小亚继续说:“只有把这些学生赶到办公室...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在与侄子的交谈中,我侄子告诉了我这样一件事情:他们政治老师有一句口头禅:“我想大家都知道。”有一次,有几个学生正在数他说了几句“我想大家都知道”,这时,他们的政治老师又说了一句:“最近,美国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我想大家都知道……”当他还没有说完的时候,他们班一个同学在下面说了一句:“我们怎么知道?”顿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政治老师当时就气极了,对着那位同学大声说:“你给我滚出去!”听完侄子的话,我顿时陷入了深思当中,这位政治老师怎么不从自己的角度上去思考这件事情呢?他的课堂惯用语是真的存在问题呀。我觉得:教…  相似文献   

16.
教过我这个班的老师都说:真拿这班学生没办法,无论怎么启发、引导,就是没有几个人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的确,我们班学生怕动脑筋是出了名的。可是,自从那天的一节课后,情况就大大改变了。 那天,教学完《狐狸和乌鸦》这则寓言故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想对狐狸或者乌鸦说些什么呢?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我知道他们又在等答案了,因为通常情况下,这类问题都是个别学生“义务包干”,其他人才懒得去动脑筋呢。 短暂的沉默后,有几个学生举起了手。我请他们来答,回答没有出乎我的意料。“我想对乌鸦  相似文献   

17.
编辑老师: 我们班有几个同学在课间嬉戏打闹时,经常互相骂人为乐,说粗话、脏话等不文明的语言,有时还侮辱同学甚至说别人的隐私。我们听了很不顺耳,也非常生气。请问他们的这种行为属于什么性质?构不构成违法? 学生桂小青  相似文献   

18.
牵手诚信     
前段时间,我欣然接受了公开课的任务。在认真的备课后,我决定在四年级一班进行试讲。课上,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我把事先准备好的几个笔记本拿出来对他们说:"如果哪位同学上课时能够积极、正确地回答问题,老师就把笔记本奖励给他。"学生们一听有奖励,  相似文献   

19.
2006年9月18日上午十点钟左右,我正在给六(1)班的同学上作文讲评课。突然,我发现几个学生的注意力不在课堂,而是目光望着窗外,正凝神注意着什么,有的还跟旁边的同学窃窃私语。我停下要讲评的内容,走过去问他们:“你们在说什么?”他们抢着说:“外面在鸣炮!”“现在正好十点钟,  相似文献   

20.
陈昕 《教育文汇》2003,(5):26-26
我们班的卫生状况一直不好,原因是我们班的学生有随手丢弃废纸的习惯。尽管班级公约上有“随便丢废纸者,罚值日一周”的警示,可许多同学熟视无睹,有的同学屡屡遭罚也照丢不误。每当我质询他们原因时,他们总是说:“老师,不是我们不想改,而是我们从读小学时就这样做,养成了习惯,认为丢废纸也不是什么大事,所以在不自觉中就把废纸随手丢了。”听了他们的话,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