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晶 《语文天地》2019,(1):39-40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第二单元诗歌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诗歌美的意境;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以提升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继续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品味声韵、感受诗趣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  相似文献   

2.
《雨说》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因而在教授这首诗的时候,应依据单元学习目标,努力突出重点:反复诵读和把握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大而化之",避免以往的面面俱到,零零碎碎。  相似文献   

3.
<正>【教材分析】《春江花月夜》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赏析示例"课文。本单元的鉴赏方法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单元教学重在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古典诗歌意境之美、情感之丰,领略诗歌手法之精、语言之妙。作为本单元赏析示例课文,《春江花月夜》的欣赏,  相似文献   

4.
教材分析:《乡愁》是一首现代诗,余光中的经典之作,是几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诗两首》的第二首。本单元一组诗歌共同的主题就是爱国思乡之情,要求能领悟诗歌中所蕴涵着诗人深沉而炽烈的感情。吟诵诗歌,欣赏诗歌是本单元的主要要求。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积雨辋川庄作》和《越中览古》是两首看似很不相关的诗歌,由于备课组课时安排的需要,笔者经过仔细研究,从诗歌绘画美的角度入手,尝试对这两首诗歌进行整合教学。【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分析入手,感悟王维和李白"诗中有画"的绘画美。2.引导学生理解王维诗歌中的禅意和李白诗歌中的情感,掌握通过意象、意境以及对比手法来表现情感的  相似文献   

6.
<正>《长恨歌》是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这本教材对诗歌的赏析是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诗歌的旨意)"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诗歌的意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体会诗歌的声韵)三个方面入手的,《长恨歌》就是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赏析示例。因为是  相似文献   

7.
陈涛 《广西教育》2013,(29):51-51
《斗笠》是一首感情细腻、真挚的现代诗,全诗以斗笠为载体,写了儿子离乡之时,母亲没有好礼相送,只是吩咐儿子戴上一顶斗笠,将浓浓乡情与深深母爱融为一体,既体现了母亲善良与真挚的情怀,又展现了母亲崇高而伟大的胸怀。在执教本课时,笔者以"情"为线,以"读"为本,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情境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悟境,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以及诗歌中所蕴涵的情感。教学片段一:课堂导入  相似文献   

8.
王宏应 《考试周刊》2009,(21):202-203
本文深入分析了《咏水仙》这首诗歌的语言特色,以及其所体现出的意境,阐述了诗歌所表现出的作者的自然观以及它的美学特色,从而得出结论:这首诗歌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其所形成的唯美意境。  相似文献   

9.
《姜斋诗话》对诗歌中的情景关系、见于言外的无穷意味等问题都有深入精微的阐述,集中体现了王夫之的诗歌意境理论。他的诗歌意境论是在合流了传统诗学的“言志”、“缘情”两派之后建构在儒学框架之中的,具有集大成意义,标志着中国传统诗歌意境论的本土性终结。王夫之继往,王国维开来,使意境这一古老诗歌审美范畴至今仍焕发着鲜活的生命色彩。  相似文献   

10.
《泊船瓜洲》入选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月是故乡明",本单元的编排目的是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之情,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一些景物或事物表达情感的。那么,在古诗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聚焦语言,从而运用语言呢?笔者认为,不妨从古诗的"意象"着手,解读诗言。一、地名意象,领悟诗歌写法"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这两句诗中的"京口、瓜洲、钟山"这三个地名意  相似文献   

11.
《锦瑟》是李义山晚年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因其精密艳丽的语言,含蓄蕴藉的意境,烟波Hong洞的内涵,使人旨趣难求,莫衷一是。本联系义山的经历及其时代。从诗歌意境与寄托层次的深浅上,对这首诗作了分析论述,认为这首诗是多层寄托的诗,是李义山离开人世之前的终生咏叹之作。  相似文献   

12.
诗歌鉴赏历来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也是学生在高考中的薄弱环节。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加强诵读涵咏,在诵读涵咏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而中国的优秀的古典诗歌都是“情动于中而行于言”的产物。情、景是构成诗歌的两个最基本的因素,所以对于高中生来讲,要想让他们走近古典诗歌,不断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就必须理清古典诗歌中景和情的关系,《沁园春·长沙》虽是一首新诗,但是集中体现了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景和情在结构安排和内容选择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春江花月夜》选自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赏析示例",是一篇自学赏析示范文本,因其长篇,且不易理解,故作例文重点赏析。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把握古典诗歌的意象,发挥想象,体会与品味古典诗歌的意境美。有了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学习及必修文本诗歌的积累,高二学生对意象、意境等已不再陌生,然而涉及想象与联想,兼以文辞深奥、诗篇偏长,故学生在学习中尤其在意象的分析、意境的把握、意图的  相似文献   

14.
《人间词话》中,国学大师王国维在说:"有境界自成高格。"诗词整体的美学价值在于意境。意境美是诗词美的最高体现,是鉴定一首诗好坏的关键因素。美国意象派诗歌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在意象创造上有共同之处,如对情景交融与精炼简介的语言的强调。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美丽的四季”,本单元选的文本都是精美的写景抒情作品,诗歌《秋天》就是其中之一。这首诗是现代诗人何其芳20岁左右时的作品,何其芳写诗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关的节奏,并注意表现诗的形象和意境,所以他的诗作具有华丽和细腻的特色。《秋天》这首诗也能明显表现诗人的创作风格。诗歌三节三幅图画,  相似文献   

16.
《太阳是大家的》这首充满和平意味的儿童诗歌.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六册的教学内容。这首诗歌想象丰富、形象感强,文字优美、意境深远,富于音乐性和节奏感.学生非常喜欢。因为文辞比较简单.所以他们比较容易理解字面上的意思.但诗歌的深层含义及语言魅力则不容易领悟.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17.
一、起惑:是"真经典"还是"被经典"古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璀璨的明珠,是古代文学殿堂里耀眼的瑰宝。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不少语言凝练、内涵博大、意境深远的千古名诗。《泊船瓜洲》就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首。这首诗选自五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这单元的主题是思念故乡,因此体会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思乡之情理所当然地成了我课堂上的教学重点。我备课时将本课的教学目  相似文献   

18.
学习目标1.体会本单元一组诗歌蕴含的爱国之情;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意象);3.欣赏凝练、优美、富有表现力的诗歌语言。一、课前延伸1.熟读《我爱这土地》《乡愁》《我用残损的手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四首诗。2.了解以上四首诗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有关情况。3.结合课前导读、课后练习及工具书领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9.
柯丽珍 《成才之路》2010,(19):34-35
诗歌,是美的化身,读诗是一种精神享受,因为诗歌不仅语言形象、生动、精练、富有节奏,而且总是包含着强烈的情感和意境。诗歌通过美读,抒发情感,进入意境,体验节奏的舒畅,人性的喜怒哀乐、丰富多彩之情境。从鉴赏中获得美的享受和艺术熏陶,通过美读来展现诗歌的情景、意境与内涵。  相似文献   

20.
设计理念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现代儿童诗歌,儿童诗歌的特点是用天真而精粹的语言抒发着饱满的儿童情感,勾勒出美好的意境。这首诗也不例外——在活泼的语言、明快的节奏、浅显的内容中,孩子们对老师深深的爱恋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