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访是记者发现新闻的第一手段。一次成功的采访,有时会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1997年,我在一次采访中,写出了一篇反映农业部、铁道部两位部长为石家庄郊县农民办实事的稿件《部长调运收割机》,这篇消息在《石家庄日报》一版头条刊登后,《农民日报》、《河北日报》均在一版显著位  相似文献   

2.
陈恒俊 《视听界》2012,(5):116-117
作为《直播江苏》栏目的责任编辑,每天审核稿件,总能遇到一些不懂取舍的记者稿件。年轻记者采访时容易犯"大而全、小而全"的毛病。南京市关工委组织郊区近千名小学生参观南京科技馆,我们一组记者前去采访,发回一篇以科技夏令营为主题的稿件《南京千名小学生参观南  相似文献   

3.
1991年夏,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袭击了江苏。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成了全省乃至全国人民关注的媒体。在抗洪救灾的系列报道《灾区纪行》中,人们熟悉了一位记者的名字,他在一个月的跋涉里,采访了14个县,见报稿件达28篇,其中20篇报道的是乡以下的村组。 1994年夏,大旱困扰着素以“水乡”著称的江苏。还是这位记者,使人们透过他那一篇篇来自灾区的报道,看到了这片焦黄的土地上的绿色希望。 之后,在今年春节前夕的喜庆气氛中,他又率领记者下灾区实地采访,写下了三组九篇现场目击式系列报道。这一篇篇体现党报密切联系群众光荣传统的稿件,使江苏人民产生了“每逢佳节倍思贫”的强烈共鸣。  相似文献   

4.
最近,四川省建筑公司宣传部梁多荣给《四川工人日报》写了一封感谢信,信中写道:“付吉石同志的行动给职工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记者同志见义勇为的行动、关心工人的心情就是一篇极好的文章。”  相似文献   

5.
在《工人日报》第9届特约通讯员代表大会上。当我双手接过瞿祖赓社长授予的《工人日报》“十连冠”优秀特约通讯员奖杯的时候,我既激动又自豪。正如许多朋友所说,接连十次获得《工人日报》优秀特约通讯员称号,十分难得,十分珍贵,当属殊荣,在常州市、在江苏省,我还是第1位。作为《工人日报》10多年的特约通讯员,在报社领导、记者和编辑的指导、帮助下,我先后被《工人日报》刊用的稿件有145篇,其中10篇,或被新华社转发,或被中央台转播,或被评为好稿,或被选编入书出版。回顾10多年的实践,我体会到作为特约通讯员应该具有“四得”,即:献得出爱,受得了苦,经得住退,站得稳脚。  相似文献   

6.
程友华 《新闻三昧》2001,(10):32-32
笔者从事宣传报道工作前后有10年之久,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过数百篇文章,其中专栏稿件所占比例居多。这些专栏稿件又主要集中在《工人日报》的《班组天地》和《中国煤炭报》的《区队班组》上。笔者自1997年11月10日在《工人日报》发表《企业职工再次呼吁——基层罚款亟待规范》的第一篇专栏稿  相似文献   

7.
我是地方报社的记者,一九八五年以来,我在完成本报报道任务之外,还在全国三十多家报刊、电台发表稿件四十余篇。许多报刊、电台编辑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我不能忘怀。去年二月份,我给《工人日报》写了篇小言论《招聘一定要实事求是》,就社会招聘中出现的乱许诺条件,事后不予兑现的现象议论了一番,原稿仅三百来字。三月十二日《工人日报》以《招聘人员不可开“空头支票”》为题在群言堂专栏发表。  相似文献   

8.
工人日报记者陆全宝采写的《一分为二,合二为一,告诉我们什么?》一稿,在今年5月24日工人日报一版发表后,反响强烈。的确,这是一篇很好的报道,值得一  相似文献   

9.
大庆油田于1960年5月开始建设,经过3年“大会战”,至1963年底累计生产原油1000多万吨。在这三年中,数万名石油职工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展现了工人阶级的英雄气概,为结束中国使用“洋油”的时代作出了巨大贡献。 1964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传达石油工业部关于大庆会战情况的报告通知》;12月,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国工业战线开展“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中央几家报纸立即派记者到大庆采访报道。我们当时就写了一篇3000字的介绍王铁人先进事迹的通讯。但是由于当时中苏关系紧张,大庆油田对外保密,报道未能公开见报。 1965年,中央工交政治部批准《工人日报》在宣传大庆上可以先行一步。国家经委副主任高扬文还指出:应选择一些能反映出工人阶级最优良品质的人物突出予以报道,树立有血有肉的先进形象。于是《工人日报》在1965年11月,先后派出20余名编采人员组成采访团奔赴大庆油田。 这次到大庆采访和1964年那次采访完全不同了。1964年的那次采访,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基本上是先看有关王铁人先进事迹的各种材料,然后集中两个半天听王铁人本人的介绍。尽管材料看得不少,王铁人的介绍内容也很丰富,但写出来后  相似文献   

10.
谈及改革开放后调查性报道在我国的发展,必然会追溯到1980年《工人日报》等媒体对于“渤海二号”沉船事件的调查披露。1979年,由于海洋石油局领导的错误指挥,“渤海二号”翻沉,对于这起严重责任事故,某些领导部门封锁消息,逃避责任,《工人日报》等媒体记者逐一找到死难者家属和职工调查真相,集中发表了多篇调查报道,并点名批评石油部部长宋振明。  相似文献   

11.
修改一篇通讯的体会孟庆永《靳主席杀猪记》(原载《工人日报)1996年11月7日三版)短小精悍,不枝不蔓,没有什么大而无当的议论。但一位心里装着职工,心系职工疾苦,一心为职工排忧解难的工会主席形象却跃然纸上。修改这篇通讯。我有以下几点体会:首先,题目和...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六四年第四季度以来,工人日报着手改进报纸工作,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使报纸面貌发生了比较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报社同志贯彻毛主席办报思想,学习兄弟报纸的经验,发挥全体同志革命干劲取得的初步成果。这一时期,工人日报在版面上突出地反映了群众办报的特点。掘统计,报纸上百分之八十的稿件是厂矿基层干部和工人群众写的。编辑部对工人来稿都是优先发表。厂矿黑板报上的材料被放上了一版头条的地位,群众在生产斗爭和阶级斗爭实践中的先进思想通过各种专栏和集纳的形式反映在版面上,如《比学赶帮风格赞》《工人谈节约》《热心给群众办小事》《我们要的是真荣誉》《职工业余活动学习解放军》等栏目相继在版面上出现。工人日报还注意了抓活思  相似文献   

13.
当记者也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似蜜蜂采花酿蜜辛勤劳作,期望引起轰动,然而稿子问世却引来一片失实、失真指责声。记得《中国记者》曾刊登过一篇心得《到底该听谁的?》,大意是,一年轻记者根据采访材料写了一篇稿件,刊发后群众告到报社,说稿件严重夸大事实,因而受到领导批评。然而记者满腹委屈,因为稿件上写的都是被采访单位领导人说的,不是凭空捏造,于是争辩:该听谁的?听谁的,当然要听被采访者的,这就引出一个如何交代消息来源,确保报道客观公正的问题。记者采写一则消息,无非是通过访问、观察、查阅有关背景资料和相关报  相似文献   

14.
有些记者一接触到采访任务,便径直找采访对象了解,立成稿件,至于周围群众反映和环境条件如何很少问津。这种采访方法是需要打一个大问号的。有一位记者去采访某地一个典型人物,关起门来和采访对象谈了大半天,挖了不少“事迹”,撰写了一篇报道。说来也巧,在稿件发表之日,正是这个“典型”被宣判之时,一边无线电波广播着他的“先进事迹”,一边公审着他的犯罪事实,真是让人啼笑皆非。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基础。采访的成功与否,决定着稿件质量的高低。许多有名气、有造诣的记者,都懂得采访对于写作  相似文献   

15.
《陕西日报》记者晁阳与我合写的《女麦客王建起跨省机收集团》一稿,获得了1995年度全国晚报现场新闻大赛特等奖。这是我采写“女麦客王”的第8篇稿件,也是采写“女麦客王”系列稿件中的第6篇获奖作品。回顾这篇稿件的采访体会,我以为,扇形思维出精品。  相似文献   

16.
我在厂里企业管理办公室工作,经常结合本职工作为新闻单位采写稿件。1980年以来,先后被《北京日报》、《工人日报》、《北京晚报》、《北京科技报》及电台采用稿件160多篇。我的初步体会是:写稿一定要在新字上下功夫。我们厂是生产高低压电器和开关柜的专业厂,有近3000名职工。每天,领导在考虑、布置什么,职工在注意、议论什么,都是我捕捉新闻素材的重要对象。凡是我觉得具有“新闻性”的事,就一定紧盯不舍、抓住不放。去年年底,我厂接受为本市地铁公司制作500多台开关柜的任务后,出现了原材料严重不足的困难。但是,由于国家经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深入实际,办事麻利,只用三天半时间就办妥了以往需要三四个月才能办完的事。厂长反复在职工中讲这件事,  相似文献   

17.
翻开去年11月20号河南日报,一行熟悉的标题立即映入眼帘——《心中自有党性在》。“啊,我的稿件中了!”心中一阵欣喜,紧接着又是一阵失落后的惆怅。原来,去年10月初,我同时采写了两篇稿件,一篇是反映我县举行农民篮球赛的特写——《山乡发出赛球令》;另一篇是记述我县优秀纪检员刘万富的长篇通讯——《心中自有党性在》。在写前一篇稿件的时候,我没有进行深入采访,从体育  相似文献   

18.
简讯     
▲郑州二商局系统内13个单位的61名通讯员参加了4月份举办的培训班。培训班邀请了《新闻爱好者》、《工人日报》、《郑州晚报》等新闻单位的11位编辑、记者为通讯员授课。学员们边学习边实践,每人都写了一篇新闻作品.他们反映:学习时间虽只一周,收获很大。耿惠宇  相似文献   

19.
1992年9月5日至12日,我国大陆17家新闻单位的18名记者,应台湾海峡基金会的邀请,正式组团访问了隔绝40多年的祖国宝岛台湾。此次大陆记者组团访台,受到大陆和台湾两地传播媒体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大陆记者采访张学良、赵一荻女士,使这次赴台采访进入高潮。我作为工人日报的记者,根据本报的需要,及时发回了《小小瓶盖闯天下——台湾金属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见闻》、《台湾富豪王玉云希望能在大陆发展拆船业》、《何日两岸庆团圆》等电讯。这些都在工人日报上及时刊出。  相似文献   

20.
1998年汛期,内蒙古东部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我和陆晓东作为内蒙古电力报社的“战地记者”,深入到兴安盟、呼盟岭东电力抗洪一线,组织稿件,进行采访,先后在《中国电力报》、《内蒙古日报》等各类报刊发稿(图片)共40多篇,及时对电业职工抗洪保电事迹作了报道,这次经历也是我们记者生涯的一次极好的锻炼。确定选题,发挥群体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