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造的激情     
读书总想同时“读人“,读读写这本书的作家,想象他的人生、形象及生活……   当然,有时也就完全想错.   最初读&;lt;时间简史&;gt;这部在全世界已销售上千万册的书,便想着霍金会像他的前辈爱因斯坦那么壮实,生着满头浓发,倔强得可说有点固执,说不定还也喜欢周游世界--迈步走来走去……   ……  相似文献   

2.
卡尔维诺在意大利文学界是一位国宝级的作家,他那些神奇瑰丽的作品,持续冲击着纯文学的最后防线,令无数读者沉醉于文字间难以自拔,因而被众多评论家誉为“作家们的作家”。厄普岱克称他是“最有魅力的后现代主义大师”,意大利符号学大师同时也是卡尔维诺的好朋友艾柯评价说:“卡尔维诺的想象就像宇宙间微妙的均衡,摆放在伏尔泰和莱布尼兹之间。”然而就像我们以前看到的那样,  相似文献   

3.
“在访问巴基斯坦的日子里,中国作家生活在友谊的海洋中。”这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作家描写出访巴基斯坦时的一个经典的句式。现在,我仍得使用这个句式开头,因为除此之外,实在找不出更恰当的语言了。——作者  相似文献   

4.
正此前已有人说过,忆苏的散文是她内心的生活,是她对生命、对故乡和自然的热爱。这种说法无人反对,因为凡是读过忆苏散文的人都知道,她的文字极少涉及外域,作为一个成熟作家,她自愿放弃了对彼岸的瞭望,那肯定是因为她对此岸爱得深沉。忆苏生活着的那座古城是南诏的发祥地,虽然历史的烟云早已散尽,小城的样态却仍像旧时的梦境。有很多时间,忆苏披一身唐宋的阳光,独自坐在绿苔滋长的木窗之下,将一座小城爱到无心。让人疑惑的是,爱几乎是人人都具有的品性,仅凭这种品性又怎能将一座小城爱到无心?"无心"  相似文献   

5.
出差顺便逛了逛书店,因为时间还多,得以从容地在特价书堆中"淘金",其中一本<马克·吐温传>让我一翻开目录便不想放下,当晚就在宾馆里浏览了一遍. 马克·吐温是我一直很喜欢的一位外国作家.肃穆的沉寂与黄昏、雨后那闪烁的叶簇、泥土的气息、野花的幽香、野葡萄的甜美与芳香--他童年时常去的密西西比河边的那座密林总在他的生命里闪现着自然生动的光芒.在学外国文学史时,我几度被他作品中奇特的想象、奇异的地域风情、奇绝的生动描绘深深打动,可惜文学史中对作家的生平往事介绍少得可怜,我一直遗憾于无法了解他的创作来源,如今看了这本传记,我才了解到他的生活和他的创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禁深深感叹于马克·吐温的与生俱来的不是莽撞,而是善于认真思考的冒险精神.也许可以这样说,一个人,无论他有着多么不同凡响的才气,如若没有善于发现和思考的头脑,不知道从生活中汲取养料,那么他离江郎才尽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相似文献   

6.
多数人都向往天堂。据说,法属波利尼西亚人就生活在天堂里。散布在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之间海域上的法属波利尼西亚诸岛构成了举世无双的神话。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进步和旅游业的发展,这一神话依然如故。一些杰出的艺术家和作家,如马蒂斯、高更、萨默塞特·毛姆、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等都激起了我们对这个极乐世界的向往。正如这些艺术家们所描绘的那样,整个波利尼西亚布有洁净的海滩、水晶般的环礁湖以及在和风中摇曳的棕榈树,130个有居民的岛屿,每一个都是各自独立的小天地。除了这些可以想象出的美以外,还有更奇妙之  相似文献   

7.
正"生活从阅读开始"是傈僳族作家杨泽文的散文随笔新著《面朝文字的沧海》中的一句话。虽然这本散文随笔集也收入了一些作家反映乡村大自然和人文民风的美好纯朴以及四海旅痕的作品,但从书名就可以知道,这是一本主要以阅读为题材的散文随笔集,是一本书写作家的读书生活、呈现作家的阅读经历、反映作家阅读中的感悟、快乐和阅读给他人生带来变化的一本书。对于泽文来  相似文献   

8.
我早期受外国文学影响,是16岁在北新书局当学徒时。外国有些汉学家在谈到中国文学与诺贝尔文学奖时说,得不得诺贝尔文学奖不足以衡量中国文学的成就和在世界文学上的地位。我们应该认识到,没有得诺贝尔奖,并不能说明我们中国的文学水平差;反之,得了奖,也不能认为我们的文学就好。木能将得奖与否作为衡量文学创作优劣的重要尺度。从标准、趣味来说,诺贝尔文学奖基本上是一个欧洲化的东西。“五四”以来,中国文学就面临着走向十字街头还是钻入象牙之塔的抉择。除了个别作家如李金发,那3O年间我们基本上是走向十字街头。而且苦难越…  相似文献   

9.
著名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成为其描写自己生活的艳情小说中的颇有贵族派头的主角。当你读到下面的故事时,刹那间便会使你感到惊讶。略萨是享誉世界的作家,而且还是诺贝尔文学奖为数不多的被提名作家之一。他不情愿地参加了在本国秘鲁举行的总统竞选。在竞选过程中,他所提倡的是一种被他的许多文学界同行视为过时的保守思想。然后想象他彻底地败给了一位曾做过电台“答问节目”主持人的名不见经传的日裔农业工程  相似文献   

10.
手稿收藏 春潮澎湃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其文学创作的手稿因此弥足珍贵,尤其价格一飞冲天。莫言荣获“诺奖”,推动了中国作家手稿收藏新一轮热潮。10多年前,莫言与四川某书商合作创作一部20多万字的反映四川人民生活的电视剧本,由于种种原因此剧至今未得拍摄。  相似文献   

11.
一天,我在办公室工作到很晚,妻子打来电话,不耐烦地问:“你还在那里做什么?要知道有客人来吃晚饭,你还不快回来!”她非常生气,而我还有许多工作未完成,也很着急,就生硬地说:“桑德拉,这不能怨我,晚餐是你安排的,就得由你来招待,该回去的时候我会回去的。”放下电话后,我感到妻子的责备有些道理。假如我重视这件事,假如我表示出对她的爱与理解,其结果会与此截然不同的。当我请人们说出生活中最重要的三件事时,95%的人提及家庭或与家庭有关系的问题。约75%的人把家庭放在首位。然而当我们发觉想象中的完美生活与现实…  相似文献   

12.
初识小湾     
龚忠政 《大理文化》2009,(Z1):112-113
我突然就被眼前的这一条江震撼了。说突然,是因为我在大理这个秀美得让人无比眷恋的地方生活了这么多年,竟不知晓,原来还有一条如此波澜壮阔的国际河流,就这样桀骜不驯地流淌在距我们很近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黄超 《世界文化》2012,(6):36-37
拉丁美洲人的生活形态十分复杂,既有殖民者带来的西方科学文明的现代化生活,同时也还存在着大量迷信甚至原始部落图腾崇拜式的生活模式。这些差异迥然的生活形态又和谐地混合成一体。拉丁美洲历史悠久,印第安人留下了相当发达的古代文明。古老神话传说以及传统观念像乳汁一样哺育着拉丁美洲作家的成长。其中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ia Marquez)的创作,就体现了他对拉丁美洲神话传说本身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常忘记了是生活在大地上的.这就像人类爱犯的那些最重要的错误一样,对于须臾不可离弃的巨大部分被轻易忘得干干净净.人类以为最最重要的,有时恰恰是些鸡毛蒜皮的事.就像保存在我们手上的历史,其实仅仅是一小部分人在一小部分时空的事情被时光锈蚀之后剩下的灰烬,绝大部分早已从相反的方向走失得无影无踪.这是多么大的罪孽.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并非生来就是女人,而是后天变成的。男人要求女人奉献一切。当女人照此贡献一切并一生时,男人又会为不堪重荷而痛苦。——波伏娃西蒙娜·德·波伏娃是20世纪法国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她的显赫声名缘于作为一位文学家和存在主义学者在文学界和思想界卓越的成就,以及与法国存在主义大师萨特的奇特恋情。虽然她的作品和她的个人生活始终备受争议,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她是20世纪法国作家中的大师级人物。她的无可置疑的才华,使她成为法国文学史上最有地位的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16.
忆母亲     
程永嘉 《大理文化》2011,(11):44-46
2002年10月30日21时,是我们全家一个悲痛万分的日子。母亲因病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73岁的母亲,走过了一个农村女性不平凡的一生……在母亲很小的时候,我的段氏祖母就去世了。祖父领着她和父亲一起开始了艰难的生活。母亲出生在20世纪30年代。在那个特定的年代,母亲就陪伴着祖父一路从艰难困苦中走来。也许是命运多舛,母亲一辈子都过得异常艰辛。  相似文献   

17.
几年前,我去美国佛州求学。在那里,我遇上了这辈子最让我心动的他,我们曾经分开,但我希望今后的日子能很好。1996年,我耗尽了父母的积蓄来到向往的城市。在美国读书真的比想象中要苦得多,不到两个月,我就花完了所有的存款。在同乡的介绍下,我来到一家小小的中国餐馆打工,在那里我遇上了他。  相似文献   

18.
当代奥地利重要作家阿诺·盖格(Arno Geiger)于2011年出版的自传体小说《流亡中的老国王》获得了同年由德国安养及止痛协会颁发的荣誉奖(媒体及公众工作范畴)。盖格于1968年出生,是当代著名德语作家,代表作有《我们过得很好》《别忘记安娜》《关于莎莉的一切》。曾获2005年的德国图书奖、2011年的阿登纳基金会文学奖及荷尔德林奖等重要奖项。  相似文献   

19.
余秋雨曾经说过,一本名著犹如一个制高点,只要占领了它,大片的领域就可以尽收眼底.有的作家甚至声称:作家=阅读名著+生活阅历+经常思考+勤奋练笔.可见阅读名著有多么的重要,尤其是对一个立志从事创作的人来说更是多么的重要.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大理文化》2010,(10):3-3
一个有使命感的作家,当然有义务以文学的方式记录下所处时代的生活状态与生存处境,并体验到当下现实与我们的生存盼望之间的冲突所造成的切肤之痛。否则,作家将就难以进行"当代性"的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