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喀斯特洞穴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以织金洞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喀斯特地区自然、人文景观独特,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如何在旅游开发中使旅游地的环境系统免遭不可修复的损坏,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喀斯特风景名胜区面临的难题之一.旅游环境容量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判据之一.目前,我国针对洞穴类风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研究尚属空白.以我国典型的喀斯特风景名胜区--织金洞景区为例,定量研究了该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可知织金洞还可进一步提高旅游开发强度.  相似文献   

2.
开发贵州旅游资源必须突出贵州特色 ,特色是旅游发展的根本 ,没有特色 ,贵州旅游就不复存在。发展贵州旅游应在突出贵州喀斯特自然山水风光特色、贵州民族文化特色、贵州历史文化特色上狠下功夫。不断借鉴、不断创新、夯实基础 ,贵州旅游就可朝气蓬勃 ,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3.
1 前言 喀斯特以其独特的地貌形态构成了众多的奇峰异洞、湖泊深潭、瀑布峡谷等秀丽景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爱好者。据统计,在我国119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与喀斯特有关的风景名胜区有49处,占49%,表明喀斯特地区的旅游资源已成为我国的一主要风景资源类型,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碳酸盐岩的出露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7%,在我国咕斯特地貌区中,除了赤水十丈洞瀑布风景区外,黄果树瀑布、龙宫,(氵舞)阳河、织金洞、红枫湖,马岭河峡谷风景名胜区均与喀斯特有密切联系。此外,省内24个省级风景区中绝大部分也与喀斯特有关。本文根据喀斯特的地貌形态特点及其有关的开发利用价值划分其旅游景观类型,对贵州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和开发利用有特殊的意义。 2 喀斯特旅游景观类型 贵州喀斯特风景旅游资源不仅包括自然景观资源,而且还包括其历史文化景观资源。前者可分为山、水、洞、瀑、石和泉等景观类型,后者主要指与喀斯特有关的一些名人故居、古人类遗址、古建筑和文化遗址,有时两者相互映衬,构成完整而丰富的旅游景观资源。  相似文献   

4.
段荣萍 《时代教育》2012,(19):201-202
贵州六盘水市不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还有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自然人文景观,立体气候明显,喀斯特地质地貌独特,生物种类繁多。如何借势借力实现六盘水提速转型、跨越发展?可从深层次挖掘地方特色,打造特色凉都。  相似文献   

5.
喀斯特洞穴是一种旅游价值很高的资源,也是喀斯特地区一种遍在性资源,是贵州喀斯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在开发前科学调查与研究不足,缺乏整体规划与开发设计,缺乏文化内涵,缺乏科学性与艺术性。所以大部分喀斯特洞穴在开放不久后很快进入衰落阶段。使得洞穴旅游资源的资源优势始终无法向经济优势转换,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本文在对贵州洞穴实际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喀斯特洞穴文化的特征,并对其旅游开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青海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并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园林景观风格。而景名又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青海自然人文景观的命名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的多元性和宗教的传播及发展所共同影响。其中的生态保护思想和民族和谐理念对当今的旅游开发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学校史资源在高校文化育人工作中具有独特优势,具有价值导向、情感认同、凝聚激励和历史借鉴等功能。依托校史资源开展文化育人工作,除应加强校史课堂教学外,还应注重校史基础研究,营造校史人文景观,开展校史实践教学,加强校史馆建设,发挥校友的激励示范和校庆的凝聚价值共识作用。  相似文献   

8.
贵州是世界上最大最集中连片的喀斯特地区,也是世界喀斯特发育最典型、最复杂、景观类型最多的一个片区。喀斯特自然生境是形成贵州文化特色的基础,从文化心态、身份认同到小说的书写模式上都影响了贵州20世纪小说的面貌,从这个起点入手应该更利于发掘贵州小说的文化个性,拓展贵州小说研究的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奖励》2004,(6):54-57
我国南方(滇、黔、桂、川、湘、鄂)及越南北部有世界最大的碳酸盐岩喀斯特集中连片分布和发育的东亚片区,面积超过54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三大喀斯特集中分布区中喀斯特最发育、地貌类型最多样、景观最典型、结构最复杂、环境人口承载压力最大、人地关系矛盾最突出的一大片区,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喀斯特生态环境地域系统。贵州正位于这一片区的核心,发育喀斯特碳酸盐面积达13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面积的73%,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相似文献   

10.
龙泉寺是千山风景区的标志性人文景观之一。本文追溯龙泉寺的发展历史,探讨龙泉寺在地方文化中独特地位的成因,并就其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兰 《毕节学院学报》2007,25(4):100-104
喀斯特洞穴由于不同于地表的环境因子作用,形成了许多特殊资源。因此,自古以来,东西方的喀斯特地区都不乏有人类对洞穴利用方式的记载[1]。本文通过五年中对贵州喀斯特洞穴进行实地探测和调查,以及其他资料、数据收集,根据目的性、一致性、特有性原则,较系统地将人类对洞穴的利用方式进行分类研究。从生产、生活到文化、教育等等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部分。这样的分类研究,有利于对将来出现的洞穴利用方式进行分类和评价,以及喀斯特地下环境的保护。另外,还可使人类对洞穴资源存在意义的了解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12.
贵州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缓。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选择可行路径,充分发挥民族文化资源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变文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同时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自然环境恶劣固然是贫穷的原因 ,而劳动力素质的低下则是落后与贫穷的根源。贵州喀斯特地区的人们要脱贫 ,关键在于如何提高劳动力素质 ,并找到一条就业的好出路 ,从而使整个地区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文化旅游备受关注,旅游文化化和文化旅游化成为学界、政界和旅游开发者共同讨论的话题。从泉口土家族乡田野调查的情况来看,边远山区文化旅游资源的分布及交通等基础设施的现状决定了文化旅游化或旅游文化的基本特点。在文化资源开发条件尚不成熟的现实背景下,做好规划,加强保护,着眼开发,是边远山区确保文化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文化旅游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主要阐述了黔西北自然旅游资源与彝族文化的关系以及彝族文化在黔西北人文旅游资源中的地位.指出应以彝族文化为龙头,发展黔西北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业,并提出了四条开发原则和其他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6.
贵州传统的文化资源不仅包含大量的生态价值观、生态知识和生态保护的内容,也提供了包含丰富原生态内容的传统民族文化资源。发掘贵州各民族传统的生态智慧,使之与现代生态理念有机地结合,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民族文化对黔中经济区的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黔中经济区文化生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是黔中经济区实现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黔中经济区调整国民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和内容。在黔中经济区的构建过程中也要注意从三个方面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8.
贵州是西部少数民族聚居的主要地区,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要开发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使其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巨大动力,处理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经济互动的关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普定县化处镇旅游资源优势评价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贵州省普定县西南部的化处镇,形态独特的喀斯特自然景观分布广泛,人类居住开发历史久远,有独到的农产土特、珍稀古树与名草分布,叠加生物人工种养殖与众多的人文古迹相辉映,实为假日休闲、选购农产土特、参观访问学习、科研、赏花观树、体验农耕劳作等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20.
做好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传承的有机统一,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合理的文化资源利用保护机制。摸清底数,建立黔东北地域阳明文化资源数据库;正确处理好学术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运用的关系;抓好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的综合利用;坚持走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之路;始终遵循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大力建设文化精品工程;坚持走和谐文化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