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我国的广播新闻已经从有声报纸、录音报道时代,进入连线报道时代。连线报道以其鲜明的广播特色、快捷的传播速度、互动的交流形式,令新闻广播在新一轮新闻角逐中占尽先机。但是,连线报道的栏目化对新闻时效和现场感的消解、新闻考评和新闻奖评选对连线报道的排斥、未经训练的报道者语言表现力的短板,是制约连线报道发展的三大问题,亟需克服。  相似文献   

2.
所谓连线报道,是指在电视节目中借助于先进的视音频技术,通过卫星直播技术(SatelliteNewsGathering)和微波技术实现异地与电视台演播室的信号互连,实现主持人与现场报道记者以及嘉宾的连线,让分布在不同地点的相关人员就同一新闻事件或者新闻话题,进行叙述或展开评述讨论的报道形式。从目前电视应用连线的情况来看,西方媒体凭借其高科技的优势,对连线的使用比较普遍。比如CNN在报道大题材时,多使用连线报道的形式。美国“9·11”事件、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重大事件发生时,战地的记者、军事专家都会用连线的形式,通过电视屏幕多视窗…  相似文献   

3.
广播是以声音为手段传播新闻的媒体,广播语言因新闻体裁的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色。录音报道中的记者语言,就具有鲜明的与录音素材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特色。录音报道中的记者语言,是录音报道的组成部分,是录音素材之  相似文献   

4.
成立 《中国广播》2011,(8):69-70
随着人们对新闻时效性诉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现代通讯工具的发展,现场连线报道在广播报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广播现场连线报道以其形式新颖、表现力丰富、鲜活生动等特点,极大地发挥了广播的优势。熟练掌握连线报道的基本技能,是参与直播连线的记者、主持人等新闻工作者必备的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5.
王丽君 《中国广播》2008,(12):69-72
从7月25号我以青岛广播电视局唯一一位北京奥组委官方注册记者的身份进驻奥运会国际广播中心到奥运会闭幕,整整30天,我独自一人转战31个竞赛场馆,亲历并报道了近42场比赛,完成新闻连线86次,制作播出53条录音报道。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下,在与国内国际21600名注册记者、上千家国际著名媒体同台“竞技”中,我由一名时政节目主持人、记者迅速转型为一个体育记者,  相似文献   

6.
录音报道,是利用现场音响素材报道新闻的一种广播报道形式。一篇完整的录音报道,通常是由记者现场叙述(播音员解说),现场音响、人物谈话等重要元素组成。然而,笔者在编辑实践中经常接触的那些冠以“录音报道”或“录音新闻”,往往只是文字解说加人物谈话,而缺失的却恰恰是现场音响这个支撑录音报道的关键性要素。  相似文献   

7.
王霖 《声屏世界》2007,(1):44-45
录音报道是广播新闻中常见的一种报道体裁,它以生动、真实、现场感强等特点被频繁地运用于广播节目当中,深受听众的喜爱。一篇成功的录音报道能够让听众更真切地感受现场的情景,接触事件的实质,引发听众的思索;较之于单纯的文字报道,它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事实说服力。以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综合新闻频率两档重点新闻节目《早间新闻》和《全省新闻联播》为例,每天都有两到三篇录音报道,甚至更多。  相似文献   

8.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青岛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中心派驻大会的2名记者每天从会场发回最新最快的报道。与以往不同的是,记者们不再只是简单地进行现场电话连线以及文字、录音报道,而是通过图片、微博、微信、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以全方位、立体化的模式为听众、网友们进行全景式报道。  相似文献   

9.
连线作为一种快速、鲜活的报道形式,越来越多地被广播甚至电视广泛应用。特别是2008年,在对一连串突发性事件和重大活动的报道中,连线发挥出独特魅力。记者在连线中的独家资讯和表述的独特风格,正成为广播竞争优势的重要元素。连线的特点1.进行时。如果说传统的录音新闻是过去完成时,那么连线报道就是现在进行时。广播、电视必须在第一时间把  相似文献   

10.
叶军民 《东南传播》2015,(2):145-147
直播是广播新闻一种普遍的播报方式,而连线报道则是广播新闻直播中大量运用的报道形式,连线报道对提高新闻时效性、真实性、互动性和服务性等方面有显著作用。本文从连线报道的选题、找准连线报道时空点、连线报道说什么、连线报道怎么说四个方面探讨记者如何做好广播新闻直播中的连线报道。  相似文献   

11.
连线报道以声音为载体、电话为媒介,由广播记者在新闻现场对新闻进行直接报道,具有很大的时间优势,并且现场感强烈,是广播少数几类可以与其它媒体展开竞争的节目。本文结合近些年来的广播连线报道实例,对如何做好广播新闻连线报道进行了分析,认为做好广播新闻连线报道要做到三个方面:增强记者素质,提升临场发挥能力;突出时间性,抢占新闻制高点;与其他新闻节目形式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广播界目前使用的多数录音报道中都有记者的阐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解说”。这是录音报道中直接报道事实、描述现场、启承转合的重要部分。这种记者阐述,可以由播音员播讲,也可由记者自己播讲。除现场报道有时需即兴阐述外,大部分录音报道,记者需事先采访后写出阐述稿。 这种记者阐述稿的写作,不同形式的录音报道与相应的文字报道中的消息、通讯、特写等的写作,有许多相同之处。例如,录音新闻同文字消息一样也要有个导语,提炼出最重要的事实或场景放在全篇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新闻直播是电视新闻节目的一种播出方式,是在新闻事件发生、发现的现场或在演播室内不经过录像而直接播出的一种形式.”①视频连线是指电视新闻在直播的过程中,利用微波、卫星传输系统或3G无线网络将信号直接切换到前方,由演播室的主持人对现场的出镜记者进行连线的报道方式.视频连线将演播室与新闻现场对接,增强了新闻事件的现场感和时效性,随着直播技术的成熟和普及,视频连线成了目前电视新闻直播中常用的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直播连线,是指电视新闻在直播的过程中,利用微波、卫星传输系统或3G、4G无线网络将信号直接切换到前方,由演播室的主持人与现场的出镜记者或新闻当事人进行连线的报道方式。视音频连线将演播室与新闻现场对接,增强了新闻事件的现场感和时效性,随着直播技术的成熟和普及,直播连线成了目前电视新闻直播中经常使用的报道方式。如何完成高质量、少纰漏的连线,既要审视连线在直播中的位置作用,也要查找直  相似文献   

15.
魏和平 《新闻窗》2008,(5):98-99
录音报道是具有广播特点的文字与音响相结合的一种宣传形式,也是当今广播媒体搞活新闻节目的重要手段之一。录音报道从种类上来讲,大致有:单篇录音报道、系列录音报道、连续录音报道和追踪录音报道;从新闻体裁上来讲,大致有:录音新闻、录音通讯、录音特写、录音访问、录音评论、现场录音报道、电话录音采访等。  相似文献   

16.
《视听界》2013,(3):14-14
4月15日,美国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发生后,中央电视台大约在半个小时后就以快讯的方式报道了事件的消息。4月16日的早间新闻,主持人连线了在波士顿爆炸案现场目睹事件发生的王石,听到主持人在连线时说“我们来连线一下前方记者王石”时,王石很诧异“自己怎么成为记者了”。这一幕稍稍有点别样的幽默色彩,其中透露出的信息值得回味,一方面,央视主持人还不习惯与一位非央视记者的现场目击者进行新闻连线;另一方面,在事件现场的王石似乎见怪不怪,  相似文献   

17.
随着广播事业的不断发展,作为广播新闻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录音报道日趋成熟。在录音报道中,录音素材的主体地位日渐突出。 所谓录音素材,也就是记者根据一定的报道思想和新闻事实,在新闻事件现场以录音形式采集,而尚未经过整理提炼的现场音响的原始材料。在录音报道中,除使用录音素材外,还使用记者语言。当记者语言以文字表达形式与录音素材相结合时,录音素材应占录音报道中的主体地位。 文字与录音素材相比,后者居主。在录音报道中,记者语言有录音素材不可取代的作用,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但是,记者语言与录音素材在录音报道中,在数量上不是平分秋色的,也不可能形式模式或  相似文献   

18.
王建河 《青年记者》2012,(12):70-71
广播新闻,是指以广播为传播手段对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泛指所有的新闻性广播内容和报道形式.其中的录音报道,由于运用了广播记者、主持人、播音员的有声语言叙述及新闻事物的实况音响、新闻人物的讲话录音,充分发挥了广播媒体的特长,随着广播和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竞争的加剧,日益受到新闻记者和广播新闻机构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张艳楠 《记者摇篮》2012,(10):24-25
近年来,随着媒体间竞争的激烈,广播媒体发挥自身灵活、快捷的优势,积极采用新闻现场连线报道这一形式,为广播新闻注入了新的活力。所谓广播连线报道,是指在广播新闻直播节目中,记者在新闻事件的现场,通过手机等通信工具,与直播间里的主持人进行交流,报道新闻事实、描述新闻现场或对新闻事件进行即兴评述的一种报道形式。在媒体多元化的今天,广播新闻连线报道发挥了独特的优势。一、广播新闻连线凸显新闻的时效性,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新闻的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声音新闻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的"新"。在如今这个信息化时代,传统的广播媒体受到了强烈冲击。  相似文献   

20.
连线报道是以记者的现场口头报道和主持人的直播间提问两者互动进行的一种报道形式.它时效性强、能迅速鲜活地展现新闻现场等特点备受广大受众的青睐,近两年被越来越多的新闻频率采用,尤其是广播媒体,大家普遍认为连线报道实现了第一时间"再现新闻现场"的愿望,而受众也从媒体的努力中感受到了新闻报道的提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