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2005年12月11日中办、国办出合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针对解决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等突出问题作出了具体的部署。玉溪在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如火如荼……。在此,笔者仅从一个群众文化艺术工作者的角度.从开展好乡村文艺活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和谐社会的作用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本,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培育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3.
乡村文化:解构与扬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老的农业文明具有极高的当代价值和意义。如何保护和利用优秀传统农业文化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关键是要摒弃农村现存的愚昧、落后文化,保护和利用优秀传统农业文化。同时,积极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将是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建云 《滇中文化》2006,(3):9-11
国办文化是当地政府设立的文化事业机构。它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运用各种文化手段进行时事政策、建设两个文明、国内外形势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社会宜传教育的任务。国办文化是社会系统工程的一个部分。它代表着先进、文明、科学这个层面,旨在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激励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5.
广场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城乡文化形象、提高群众文化素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吸引广大群众参与、陶冶人们思想情操的思想文化阵地。多年来,在新平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涉宣、涉文部门的引导下,新平广场文化蓬勃发展,活动日益频繁,品位不断提升,内容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6.
常丽 《滇中文化》2005,(3):36-38
农村化建设.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化事业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不少地方化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建设.甚至出现萎缩现象。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和肩负的重要任务,更加突出地摆在了我们面前。为更好地深刻理解和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提高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针对性,分清文化、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在认识上的一些误区,正确制定文化、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政策措施和未来规划,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城镇建设的不断发展,对镇、街道文化市场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文化市场是具有商品和意识形态双重属性的特殊市场,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衡量一个地区是否文明发达的重要标志。镇、街道文化市场的培育和管理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个比较陌生而新鲜的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乡镇文化站是最基层的文化单位.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基础。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基层文化工作,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县乡要重点建好文化馆、站……”: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纲领:“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最近全国基层文化工作会议又刚刚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10.
视角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面对飞速发展的城市经济,城乡差别成为了中国日愈凸现的社会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展农村,经济,做好“三农”工作日显重要。“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是具有战略性和时代意义的规划。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那么,究竟什么是和谐文化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笔者从玉溪市境内城乡农民业余文艺队,了解到许多演出活动的见闻。通过反复调研和分析。笔者认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新农村或和谐家庭,不只是需要经济发展,其实,广大公众更需要文化生活的异彩纷呈和繁荣。在笔者调研的过程中。很多中、老年人都谈到:花灯、歌舞演唱形式.对广大人民群众是最好的一种生活娱乐方式和身体锻炼方式;它有益于净化民风、村风和提升精神文明的品质:有益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有益于利用个私或集体富裕经济,繁荣城乡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于扬 《滇中文化》2006,(2):33-35,I000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面对飞速发展的城市经济建设,城乡差别成为了中国日愈凸现的社会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展农村经济,做好“三农”工作日显重要。“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这是一个具有战略性和时代意义的目标,是国家为中国十亿农民描绘的绚丽蓝图。然而,在这优越政策的实践中,特别需要那些真诚为农民服务,与农民心贴心的实干家和农村工作者的努力奋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农业国,12亿人口有9亿在农村,党中央历来十分重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问题。改革开放的20年来,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农业发展举世瞩目,正如1949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开幕词中庄严宣布:“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民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明的民族出现于世界”。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时代迅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相比显得相对滞后,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差距甚远。因此,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农村文化建设,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摆脱贫困奔小康,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全面的、系统的工程,其中政治、经济、文化是缺一不可的三大组成部分。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与政治的反映。政治、经济、文化三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正确认识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又寸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欣华 《文化市场》2007,(1):47-47
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23日下午进行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他强调,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183;一”讲话中强调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是引导中国先进文化繁荣和发展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活阵地和排头兵。发展先进群众文化,不能忽视两馆在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示范作用和带头作用。尤其值得注重的是:首先,必须加强两馆“四基”建设。因为两馆“四基”是先进群众文化建设的根基:“四基”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精神生活质量的高低和先进群众文化建设的成败。  相似文献   

18.
杨义 《文化市场》2002,(5):22-2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了认真回顾和总结,提出了明确要求和任务,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南,对于推进我国文化建设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21世纪初肩负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20.
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是新农村文化的生长点。乡村优秀文化可以从四个层面进行系统分析:物态文化层面包括乡村山水风貌、乡村聚落、乡村建筑、民间民俗工艺品等;行为文化层面包括生活习惯、传统文艺表演、传统节日等;制度文化,包括农村生产生活组织方式、社会规范、乡约村规等;精神文化即观念文化,包括孝文化、宗族家族文化、宗教文化等。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将发挥凝聚认同价值、塑造新农民的价值,保持文化多样性、原生态的特点,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