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艳 《今日教育》2013,(11):33-33
当在与孩子发生冲突与矛盾时,当孩子暂时性不能理解我们时,作为师者,我们更需要放低姿态,学会隐忍,懂得退让,让孩子听到我们诚挚的呼唤,领会我们真切的等待。  相似文献   

2.
每一期都有许多同学到我们的官方网站进行评刊,一字一句,认认真真,大家对杂志的喜爱与鼓励、意见与建议,我们全都看到了。未来,也希望大家继续给我们留言,与我们一起,让杂志变得更好。  相似文献   

3.
根与芽     
“根与芽,根与芽,我们同是根与芽,我们深扎根,我们高长枝。根与芽,根与芽,我们同是根与芽。我们爱鸟,我们爱树,我们爱鲸鱼,我们爱黑猩猩。……”这是电视节目里小朋友们唱的一首歌,不用说,我们都知道歌的主题。人类和动物,就像根与芽,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呼吸着一样的空气,沐浴着同样的阳光。动物与人类从来就是好朋友。牛一声不吭地为我们耕田,蚯蚓自觉自愿为我们松土,青蛙尽职尽责地为人们吃掉害虫,小狗忠实地替主人看家,蜜蜂勤劳地为人们采花粉酿蜜……动物也和人一样,有情感,有喜怒哀乐。鸟儿会因同伴的离去而悲…  相似文献   

4.
如果我们个人与机构漠视道德底线,我们多年构建的商业大厦可能轰然倒塌。几代人奋斗而获得的品牌与声誉,可能会毁于一旦,发自内心的对道德底线的认同与重视,是一个企业被国际商界接受的必要条件。对于这一点,我们不能有任何幸心理。也许我们要努力奋斗很多年,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们儿童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儿童生态被破坏,其中一个主要表现就是童年的身体生活被挤压甚至被剥夺。在《知觉现象学》一书中,梅洛·庞蒂认为:身体始终和我们在一起,我们应该用同样的方式唤起向我们呈现世界的体验,凶为我们通过我们的身体在世界上存在,因为我们用我们的身体感知世界。儿童的身体更是具有行动实践性,教育不能与儿童的天性作对,离开这一天性的教育,势必与儿童的发展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6.
下午的第一节课总是那么惹人厌烦,刺目的阳光毫不吝啬地照着大地,昏昏欲睡的学子在摇头晃脑地背着略略熟悉的篇目。一切的一切,就这样重复着昨天。仰头,一股馨香钻进鼻孔,流入心脾,我侧目,哦,紫藤开花了啊!突然就有了一种时光老去的感觉。在上一个葬花的日子里,我们还只是怀揣着好奇与不安的新生。我们焦急地在布告栏上寻找自己的班级,我们欣喜于与老同学相遇,我们失落于与好朋友分离,我们匆匆奔向新的班级,然后暗暗祈祷一个和蔼而睿智的班主任。我们,我们,那时,到底是怎样的我们?  相似文献   

7.
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经验的积累,我们渐渐地形成了某种惯性思维与工作方式。却不知,当以某种熟悉的方式工作与生活时,我们渐渐地失去了最初对自我进行探索的新鲜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我们在用我们习惯性的防御方式来面对工作与生活。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这种防御性的方式使我们不一定能勇敢地去认识自己过往的创伤。  相似文献   

8.
观察和记录是分不开的,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幼儿的学习特点,了解幼儿成长的秘密,而记录不仅可以帮我们留下宝贵的信息与资料,更有助于我们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与反思。  相似文献   

9.
解题如果仅仅是为了知道它的答案是什么.那么我们永远也领会不到解题的乐趣,数学题浩瀚如海,你能解完所有的数学题吗?那么我们只能做必要的、有限的题来强化我们所学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解完题后来静心思考与回顾,因为只有静心思考与回顾之后,我们才会有一些意外的收获.下面笔者以~‘道教材习题来与读者交流.  相似文献   

10.
我们生活在一个生机勃勃的时代,新事物层出不穷,让我们每个人的世界充满新奇与期待;我们同样生活在一个光怪陆离的时代,物欲横流,信仰脆弱,稍有不慎,我们就会被欲望牵引到歧路抑或泥潭。  相似文献   

11.
【本章概述】 从古至今,数学一直伴随人们.探索宇宙、研究大自然、创造新奇迹……宇宙中的星系、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火箭、我们坐车的车票、我们骑的自行车,无一不说明了数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相关.数学无处不在,我们与数学同行.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数学世界又将我们的生活变得充实、丰富.在繁华的都市,广阔的田野,到处都有我们常见的图形和数字,生活中许多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发现,生活更为我们数学增添了无限的素材.  相似文献   

12.
杨晓军 《中小学电教》2012,(12):151-151
随着信息技术硬件与软件设施与设备的飞速发展,其对我们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我们也无法用一个具体的数字来衡量与评判。对我们教育部门亦是如此,从大专高校,到中小学教育,还有笔者从事的幼儿教育都产生着潜移默化的革命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手机的奴隶     
王宏宇  石悦  杜雪 《学习之友》2014,(10):28-29
到底是我们在玩手机,还是手机在玩我们?根据某项调查显示,14%的人夜间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手机,11%的人甚至在欢爱之后就去查看手机。几乎所有的智能手机用户,当手机不见时都会感到恐慌和绝望。也许,我们不应该责怪手机。当App引导我们走哪条路不塞车,去哪里吃饭可以打折,当微信帮助我们与疏离的亲友更多联系,科技的进步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然而,我们是否发现自己正逐渐丧失与他人交流的兴趣与能力。  相似文献   

14.
那些花儿     
冥冥之中,魂牵梦绕,我们总要走过这样一段岁月,穿梭在单调而又艰苦的岁月里,就好像是乌云遮住了天空,我们遍地寻找不到青春的阳光与微风,那些铺天盖地的试卷和讲义,沉重地压抑着我们的心情……苦恼、烦躁,不安,青春的日子好像总与我们这些人无关。本是一个应该绽放花朵的季节,放眼看去却是高三,传说中的黑色七月或六月,多少人十几载的努力与期望,  相似文献   

15.
关于幸福     
我们的生活好像就是以这两个部分组成的:一是生活给人看;二是看别人生活。我们同情别人生活不幸而自觉着幸福,我们评价着别人的是非长短而深觉自己又高尚又美好。于是,我们也无法不提高了警惕地想到,人家将对我们的生活怎么说。这是一个极大的困扰,我们无法解脱这个困扰,我们很沉重,无法轻装上阵。为了这个困扰与顾虑,我们自己的感觉反倒下降,反倒被我们自己忽略。我们心里充满了奇特的自尊与自卑。别人的目光对于我们是那么重要,使我们不安。如果得不到公众的承认与肯定,我们再幸福也不幸福了,我们再快乐也不快乐了。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16.
神女峰     
我们的生活好像就是以这两个部分组成的:一是生活给人看;二是看别人生活。我们同情别人生活不幸而自觉着幸福,我们评价着别人的是非长短而深觉自己又高尚又美好。于是,我们也无法不提高了警惕地想到,人家将对我们的生活怎么说。这是一个极大的困扰,我们无法解脱这个困扰,我们很沉重,无法轻装上阵。为了这个困扰与顾虑,我们自己的感觉反倒下降,反倒被我们自己忽略。我们心里充满了奇特的自尊与自卑。别人的目光对于我们是那么重要,使我们不安。如果得不到公众的承认与肯定,我们再幸福也不幸福了,我们再快乐也不快乐了。我们自己无法证明自己的幸福,我们的幸福无法由我们自己验明。我们被动地生活,寻找幸福,我们常常寻找不着,因为我们出发时就迷了路。  相似文献   

17.
我们有时看到身边的少数同学禁不起外界的不良诱惑,早恋、网络成瘾、打架斗殴、逃学等问题行为不断,在错误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他们陷入迷途而不知返,我们都认为他们咎由自取,与我们无关。他们滑到这一步真的与我们无关吗?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軎——  相似文献   

18.
《贵州教育》2013,(24):4-4
敬爱的赵克志爷爷:您好!我们是贵阳市北郊小学的全体少先队员。还记得我们吗?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您在百忙之中,亲自来到我们学样,与我们一起“放飞梦想”,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教育过于强调对前人知识遗产的记忆,这一点众所周知。我想,这与我们的考试制度有关,也与我们的社会文化传统有关。自古以来,我们推崇的大师几乎都贴有“博闻强记”的标签,这一现象是不是耐人寻味呢?  相似文献   

20.
写下这个题目,并不是说我们对国外教育了解很多,而是在平时的读书写作过程中掌握的有关国外教育的资料,让我们感触颇深。国外教育与我们有很大的差异,有的甚至与我们完全相反,而这些差异正是我们所欠缺的,是最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