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宋湘的诗论     
从清初至乾嘉诗坛,在诗的本质、诗的源泉、诗的表现、诗的风格等诗歌美学问题上,一直进行着壁垒分明的论争.王士祯“神韵说”片面标举王孟家数,沈德潜“格调说”恪守“温柔敦厚”的诗教观,倡导诗必盛唐,翁方纲“肌理说”推重考据诗,向书本讨生活;而叶燮、袁枚性灵派诗人等则主张诗应抒发真情实感,诗离不开现实生活与江山之助,诗的表现应创新,诗的风格宜多样化.后者的观点显然大多符合诗歌艺术规律,具有更高的美学价值.本文所论的乾嘉时代诗人宋湘的诗学观,基本上是站在叶燮、袁枚一方,并且不乏独到的见解,对推动诗歌创作的健康发展作出了相当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刘勰的"通变"与叶燮的"正变"都是中国传统诗学的重要内容。刘勰提出"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以"经"为正规范浮艳文风,拯救时弊;叶燮则提出"正变盛衰互为循环",颠覆"伸正离变"的传统,以"变"去消解当时主正文风。本文通过两者的比较,认为叶燮的"正变"思想更有利于诗歌创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作者的自由想象,超越了刘勰以"经"为标准的"通变"思想,并提出叶燮的"正变"观念正是孔子诗学思想的回归。  相似文献   

3.
正变思想是中国传统诗学概念,从汉儒的"风雅正变"开始被历代诗论者重视。许学夷的《诗源辩体》是诗体研究的集大成者,一方面表现厂他继承汉儒传统,积极主张"崇正",另一方面又揭示了"变体"的必然。本文通过《诗源辩体》的文本分析,认为许字夷在"诗体代变"的层曲上表现出他的"崇正"倾向,并通过他对公安派诗学的批判以及严羽、胡元瑞继承的论述中进一步验证他"崇正黜变"这一正变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孔子论《诗》,以《诗》作为道德教化的工具,从而奠定了儒家"诗教"的传统,本文从"温柔敦厚"的诗歌品格和"兴、观、群、怨"的诗歌社会功能两方面出发,对孔子儒家诗教进行了诠释。  相似文献   

5.
叶燮《原诗》所含诗学思想与明代公安派有诸多相似之处,甚至可以说是对他们的继承和革新。首先,公安派主张"性灵说",而叶燮则进一步认为诗歌是主客体交互作用的产物,提出了诗歌创作的理、事、情三要素;其次,公安派提出了文学通变观,而叶燮则提出以"正变"为核心的诗歌发展观,突破了其一味主变的思维模式;最后,公安派提出"士先器识而后文艺"的思想,叶燮进一步指出诗人要有"胸襟",以及"才、胆、力、识"四要素。  相似文献   

6.
章学诚能够在《文史通义》一书中提出与儒家诗教理论截然不同的诗教观,在很大程度上与他创造性地运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传统思维模式有关。如果研究者坚持以此种思维模式为切入点对章氏诗教观进行细致探讨,章氏诗教观的主要内涵和本质特点将得到清晰准确的展现。  相似文献   

7.
论琼瑶小说对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四个方面陈述了琼瑶小说的特色及其对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借鉴 :一、小说怨而不怒、温柔敦厚的风格来自儒家诗教与风范 ;二、小说表现出对纯洁、理想爱情的高度热情和颂扬 ,同时在结构上又使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相调和 ,最终达到儒家中庸的审美理想。三、小说借鉴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呈现出意味蕴藉的特色。四、小说中的主人公形象符合传统道德思想的要求和审美观。其言情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学的相承关系是明显的 ,这也是琼瑶小说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8.
儒家传统诗教中的“温柔敦厚”,主要是指一种道德伦理规范,要求诗歌创作应遵循这一规范而施行教化。沈德潜对儒家“温柔敦厚”诗教中“主文而谲谏”等观点作了合理而中肯的阐释,一方面将“情至”和“至情”视为诗歌创作的重要因素,强调诗歌应“发乎至情”,另一方面又对清中期诗坛缺少理性节制的“性灵说”进行了反驳和修正。  相似文献   

9.
孔子诗教论     
就“温柔敦厚”的诗歌品格及“兴、观、群、怨”的诗歌审美功能,对孔子的儒家诗教进行了深入论析。  相似文献   

10.
刘熙载以前的中国古典美学,于艺术发展多依违于汉儒“正变”之肤说,主要注意力放在风俗兴衰和政教得失上,满足于社会学的角度对艺术发展的外部规律作粗线条的描述。到清代中叶,叶燮曾一反“(?)正(?)变”的传统观念,提出“时变而诗因之”的主张,认为“时变而失正,诗变而仍不失其正”(《(?)诗》内篇)。但叶燮之论仍局限于单一的社会学角度,而且还有一个明显的缺陷,“那就是他把他所说的‘时变而诗因之’的道理只限于用来  相似文献   

11.
潮州筝曲诸调特点及演奏风格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潮州筝曲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的调性、调式概念不同于其他民族调式和西洋调式。除了板数和骨干音的一致外,演奏者可以应用“造句”的方式,演奏潮州筝曲。所以必须了解潮乐诸调音乐特点,诸调弹奏风格,才能形成潮州筝曲流畅华丽而旖旎迷人的曲调风韵。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以来武侠电影的艺术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70年代以来,武侠电影在迎合观众观赏习惯的同时,主题思想、叙事模式、武侠电影的基本元素等也发生了嬗变,使武侠电影在艺术风格上由传统走向现代,在继承传统和拆解传统以求其变中完善和发展,并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郑板桥的"写竹三段论"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板桥的“写竹三段论”,即“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是一个有“意”参与的“变相”过程。创作在“虚静”的状态中将自然界的竹子纳入眼中,经过“意”的取舍加工,一步步外化为“手中之竹”。而他的“胸无成竹”这个独创性的命题更是他“趣在法外”、突破成规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翔实的文献资料和《庄子》文本,论证了"三言"中的"重言"、"寓言"是一种文学样式,相当于今天的寓言文学艺术;"卮言"则指庄子寓言文学"无心"、自然的艺术风格,它们之间是文体和艺术特征的关系,从而证明了主张"三言"是三种表现手法观点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5.
集句诗的起源很早,但直到北宋才发展、成熟起来。仁宗朝的石延年、胡归仁,神宗朝的王安石,徽宗朝的葛次仲和林震,是集句诗的发展过程中几个非常关键的诗人。集句诗在艺术上有从“贵拙速”到“意贯而对偶”的变化。南宋以后,集句诗创作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在题材上走向了专门化;集杜诗成了一个突出的品种;创作规模越来越大;“以文为戏”的特点再次被强化;甚至成了小说和戏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在近代诗坛上 ,黄遵宪的“新派诗”逐渐突破诗言志、比兴、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 ,在诗歌的主题内容、审美意蕴、表现方法、语言形式等方面出现了新的特点。这些新变虽然不够彻底 ,带有过渡性质 ,但已是解构旧诗的有效尝试。  相似文献   

17.
世代与诗学     
文学世代塑造着新的诗学,从1976年开始几乎每十年山东诗坛都会呈现新的风貌,这种风貌的转变离不开诗人的生命体验。如今新一代诗人不仅立足于当下的生命体验,还拥有相应的艺术感悟和美学修养,后者构成了艺术积淀的基础和传统重塑的基石。  相似文献   

18.
楹联是中国独有的文学样式,有清一代是楹联发展的高峰,出现了以郑板桥为代表的一批楹联大家。本文从郑板桥的题竹联、题茶联及其楹联的美学价值三个方面,论述了郑板桥楹联的成就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30年来有关艺术风格的研究我认为一直有一个缺憾,即缺少对于艺术文化风格的研究。那么,艺术的文化风格是指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由某一类型的文化所造就的、各类艺术作品通过表现这一类型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所体现出来的精神特点。它是从文化视角对民族和艺术的时代风格进行综合研究的结果。宗教信仰、民风民俗、地域历史都是文化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小说格局中,张欣的小说创作虽不曾山高海阔大红大紫,却也总是让人无法割舍、难以忘怀的。她的小说直接承续了现代抒情小说的抒情传统,以男女情爱为故事框架,以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思索和终极关怀为指归,叙事舒畅而清隽,意境浪漫而纯情,语调温婉淡雅而又不时洋溢着反讽的快乐,形成了一种典型的现代都市小说风格,为我国新时期小说大潮中女性写作的创作与发展提供了一个优美而典型的艺术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