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蓉 《出版参考》2006,(7):插页3-插页4
近日公布的<2004-2005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出版行业出版品种大幅上升,但印数和销售册数继续下降,退货和库存持续增加,出版业面临滞涨局面.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末,我国图书市场全面进入了买方市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数百家出版社,不约而同地注重围绕市场热点、市场效益出书,多年来已经存在的产品开发缺乏深度、广度、力度,低水平重复的弱点,在进入买方市场后更为明显,多数出版社退货猛增,库存加大。据统计,2003年全国出版业库存图书达到38亿册,图书出版严重供大于求。下表列出了近几年我国图书出版业的库存情况。市场与发行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规模不大、实力不强的出版社或者说弱小出版社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市场策略,才能立足,从而求得发展呢?笔者认为利基营销可作为弱小出版社的一个发…  相似文献   

3.
图书出版业是文化产业的主力军之一,也是国民经济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权威数据显示,我国出版界每年出版的新书数量逐年递增,而很少有出版社的库存图书逐渐减少,目前我国图书出版业存在图书过度出版的问题. 图书出版现状不容乐观 近年来,我国图书出版社数量波动不大,但也存在减少趋势.与此同时,全国出版印刷企业(机构)的数量和销售产值也在缓慢增长中,国有书店及国有发行点、供销社的数量出现下降,与之相对的是网上书店快速增长,我国实体书店的生存状态不容乐观,传统的纸质出版物发行受到冲击.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出版业品种大幅度上升,但印数和销售册数继续下降,退货和库存持续增加,出版业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针对图书出版品种的大幅上升,我们可以在出版流程的上游做一些工作,更需要我们出版人操心的是如何做好图书的营销。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些努力。1.不懈地优化选题。选题的优化、选题的创新、选题的出奇,是能做好图书营销的根本所在。你的选题好,读者群抓得准,适销对路了,退货自然就会减少。优化选题实际上是一个老话题,经常挂在我们出版人的嘴边。我们现在强调策划选题,就要考虑到图书是一种内涵产品,它一定就有…  相似文献   

5.
经过“十五”期间的建设和奋斗,我国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在发展的同时,却也出现了能源和资源的过高消耗和浪费,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我国出版业在发展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一、出版业浪费现象严重1·图书库存量大得惊人据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的统计,全国图书总库存2003年达到401·13亿元,2004年增长到449·13亿元,2005年估计将超过500亿元。然而,2004年的图书总销售仅为486·02亿元,当年的图书总库存已与总销售基本持平。出版业每年拥有如此大的库存,不仅使出版资金难以高效周转,几乎1年才能周转1次,而且其中蕴含着巨大风险,如库存…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加强和教育需求的增长,图书出版业总体上是兴旺发达的。许多出版社增长形势喜人,然而在这令人鼓舞的局面下,图书库存码洋大幅增长,退书码洋大幅增长,又不能不让人生忧。各家出版社在激烈竞争中,都处心积虑,推出花样翻新的举措。这些举措  相似文献   

7.
2005年,图书出版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在图书出版与市场需求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一方面,图书品种上升,而图书库存不断增多;另一方面,回添图书品种越来越少,而图书退货率不断上升.如果把这种情况用一条河流来比喻,出版社的图书选题好比上游环境,而书店的退货好比下游返流.  相似文献   

8.
王亚太 《出版参考》2010,(13):11-11
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图书库存呈连续增长趋势,年库存码洋高达500亿元以上,每年相比增长10%左右,库存和销售比率高达98%,出版社的经营风险进一步加大。虽然有业内人士质疑这组数字的准确性,但谁都无法否认中国出版业库存居高不下的事实。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图书库存呈连续增长趋势,年库存码洋高达500亿元以上,每年相比增长10%左右,库存和销售比率高达98%,出版社的经营风险进一步加大.虽然有业内人士质疑这组数字的准确性,但谁都无法否认中国出版业库存居高不下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
专业图书营销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前,我国的出版业发展迅猛,560多家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10万种以上,图书产品日益丰富,图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于专业图书来说,由于专业的局限性以及渠道的特殊性,存在着"卖书难、退货多、库存大、回款慢"等问题.因此,除了发行主渠道新华书店外,专业图书的营销越来越重要,有的人甚至提出"营销重于渠道".我觉得,以营销时代来概括当前的出版市场行情是相当准确的.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的出版业由于宏观调控的约束和相关管理体制的限制,开放程度和发展速度有限,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市场需求正在飞速增长并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伴随出版行业的改革,我国书籍出版业正面临着整个行业销售数量下降、图书发行品种越来越多、库存数量大幅度增加、相关成本暴涨等挑战。  相似文献   

12.
叶宁 《编辑之友》2006,(1):21-22
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出版改革中,强化出版管理的企业经营意识,已成为出版社共同的努力方向.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经营中的短视行为和浮躁心态也暴露无遗,而文化理想的建设反而被淡化.这几年的行业情况也表明,多数出版社,尤其是中小型出版社的效益和规模并没有实现跨越式增长,甚至是停滞不前.由于图书市场发育相对成熟,图书品种急剧增加,造成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国民图书购买率和阅读率的实际水平下降,以及回款周期的延长和库存的增加,这些问题形成了制约整个出版业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报告>显示:2005年图书库存金额达到482.92亿元,与2004年相比增长7.52%;库存量为42.48亿册,同比增长2.02%;库存和销售之比多达98%.这样的高库存危机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呢?在<出版大崩溃>中,作者小林淳一对日本图书出版业的高库存化倾向以及由此带来的后果的描述在我国出版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书中讲到,日本图书出版业经过上世纪80年代的繁荣发展,越来越呈现出高库存化倾向.到20世纪末终于酿成日本出版业的崩溃,据统计,从1997年至2003年,日本全国图书总销售收入每年都呈下降趋势,平均退货率达到50%.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大陆的出版业,图书品种增加(2005年22万,其中初版书13万)、图书平均印数下降、总册数未增长、库存增加、利润下降,引起了出版界人士的议论,著名出版家巢峰同志认为这是一种"滞胀",十分危险.我的判断有点不同.诚然,问题是存在的,但总的看来当前中国大陆出版的态势还不能说是到了崩溃的边缘,可以说是一种发展中的征像.  相似文献   

15.
论编辑素质的构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世纪之交,当人们回眸中国新时期出版业发展的历程时,喜忧参半:在经历了恢复和飞速发展,调整、整顿和稳步前进两个重要历史时期以后,发现我国出版业整体水平的发展,主要依靠的是出版社总数的增加即规模的扩张,而非靠图书再版数的增加即内涵的发展。也就是说,我国目前出版业客观上走的是一条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路子。对此,中央及时提出了出版应“树立精品  相似文献   

16.
安民 《出版广角》2006,(8):8-13
教材利润严重下降后,全国依靠教材生存的数百家出版社将向一般图书进行战略转型,这必将扩大一般图书供应,使目前已经供大于求的一般图书出现严重的供求失衡。预测表明,2006年中国出版业库存图书超过560亿,2010年将超过1000亿,即使这些库存全部能够上架,也得数年时间才能销完。库存和报废的高速增长,以及养活员工的资金需求,将考验多数出版社的现金流。  相似文献   

17.
据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指出,高库存已成为制约中国图书出版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蓝皮书指出.2005年中国图书业库存和销售之比高达98%。图书库存积压已成为出版业的“顽疾”.面对不断膨胀的库存图书,大学出版社如何控制库存成本,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8.
整个图书产业在九十年代后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许多深层次问题伴随着繁荣和竞争涌现出来,这集中表现在许多出版社出现了库存失控,退书成灾的被动现象。书店退货风潮的兴起,出版社库存积压和产品报废,给出版业和整个图书行业带来了不小的损失。摆脱这一困境,关键在于解决行业行为市场化的问题。市场化即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是我国经济改革的一项基本导向。行业行为市场化,亦即整个行业行为要真正按照市场规律、市场规则来运作。而我们的出版业,除总体来说仍基本处于国家保护、行业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国出版产业也在调整中获得发展。读书,仍然是中国市民获取知识、信息、情趣的主要方式之一。目前,我国图书品种上升、平均印数下降、成本上升、利润走低、退货上升、库存增加等问题引起出版界的重视。经营性出版社从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单位,为解决以上问题从体制上创造了条件。出版社正转变为面向市场的文化产业的经营主体。伴随着出版社内部体制和观念的转变,图书产品的生产模式和进入市场的商业模式正在发生着变化。不少出版集团,正从单一的规模化发展向规模专业化发展转变,他们将最终根据自身的特点,集中发展某一领…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图书市场新特征 多元化的市场结构基本形成.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图书品种大量增长已逼近甚至超过市场总量的容纳能力,特别是21世纪非纸介出版物飞速发展,对传统的图书出版和发行形成了较大冲击.我国图书市场的规模增速缓慢,甚至有下降倾向,库存图书几乎逼近年度销售额.自2003年开始,以发行图书为主的新华书店系统以及出版社自办发行单位图书购进和销售数量持续下降,库存增加.与上年相比,2003年图书购进数量下降0.81%,销售数量下降1.9%,图书库存数量增长4.45%,达到38.54亿册,金额401.38亿元.2004年各种出版物(主体是图书)购进数量下降1.74%,销售数量下降0.91%,库存数量增长8.04%,达到41.64亿(册张份盒),金额449.13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