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数学分析》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数学分析》教学内容(包括教材)改革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上有着不同的意见和观点.这些意见和观点主要有:关于改革《数学分析》现有的内容体系和框架结构,是否应该用勒贝格积分理论改革目前《数学分析》的内容和体系,怎样处理好“初、高等微积分”与“大头分析”两种不同的内容体系;如何处理好数学知识的继承性与现代化的关系;关于极限理论的ε-语言和D-语言;如何解决好初学者学习极限理论的ε-语言等.  相似文献   

2.
大气与诗意     
今年7月,我有幸参加了《江西教育》第四届全省通讯员、作者培训班.参加完培训后,我的感悟可以用两个词概括——大气、诗意.在培训中,《中国教育报》江西记者站徐光明站长给我们上了“怎样写好教育新闻报道”课,让我知道教育新闻线索应该如何去发现,如何去进行有效的正面宣传,着落在语言点上就是要善于“讲新话”“讲土话”和“讲行话”.  相似文献   

3.
张蕾 《南昌教育》2006,(12):18-18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要求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怎样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呢?  相似文献   

4.
《最后一次讲演》这篇闻一多先生的即兴演讲稿的教学怎样出新 ?如何选择切入点 ?怎样利用这一例强化“大语文”的观念 ?我在设计这一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这诸多因素,遂将课题定为《从〈最后一次讲演〉中学习演讲的语言》,也就是将全文的教学紧紧围绕“演讲的语言”来进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明确句式变化、修辞使用等技巧在演讲语言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初步掌握演讲语言中表情达意的技巧,并且学以致用。   2.能力目标:   ①以演讲为突破口,以演讲语言为学习重点,通过师生的演讲及对演讲语言的品评活动,培养学生的听、…  相似文献   

5.
佩普和莫卡     
3月是我园的文明月,今年大班文明月的主题是“我会交朋友”。“什么是朋友?”“如何交朋友?”“和朋友怎样相处?”……这些都是孩子们近期讨论和关心的话题。于是,我们在班级语言区中投放了与朋友有关的绘本故事,如《佩普和莫卡》《好朋友》《南瓜汤》《你真好》等,这些故事分别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朋友的意义。通过自主阅读和集体共读,帮助幼儿将故事情节和角色情感逐渐移情内化,有效促进其社会性发展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教材整个单元的各个板块均贯穿了“爱我中华,清白做人”这一主题思想。“导读”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揭示主题,《桂林山水》、《林海》景美,也美,通过对“桂林山水甲天下”和林海独特风光的描写达到赞美祖国锦绣河山之壮美的目的。《古诗三首》通过梅、竹、石灰三种事物反映出不同凡俗、坚毅的品格和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让学生感悟怎样做人,怎样对待生活。  相似文献   

7.
时空连线     
我是《初中生学习》的“老”读者。自从订阅了《初中生学习》中考新概念这本杂志之后,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是一本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好杂志,不仅教会我怎么学习、如何解题,怎样用平静的心态来迎接考试,还让我在忙碌的学习中得到了放松,并且在放松的同时收获了很多课外  相似文献   

8.
“人怕出名猪怕壮”。易中天因《品三国》出了名,却也遭到一些人的非议。不管有怎样的非议,我仍认为《品三国》的语言是很有特色的,那就是作者开了用时尚语言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讲解点评的先  相似文献   

9.
语言的运用是写作的基本功,作家们对此都十分重视,而且还有非常形象的喻说。老舍的“盖房说”:“语言象一大堆砖瓦,必须由我们细细地排列组织起来,方能成为一堵墙或一间房子。”(《怎样学习语言》)  相似文献   

10.
一、深入钻研教材 ,落实训练项目《爬山虎的脚》虽然是一篇老教材 ,但是叶圣陶先生用形象、生动的语言 ,写出了爬山虎叶子的可爱 ;用准确、精当的语言 ,写出了爬山虎脚的样子和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正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的佳作。所以 ,新教材把过去的“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断”的重点训练项目修改成“重视积累语言”。围绕这一改变 ,课后的“思考·练习”也随之进行了删改 ,修改后的练习真正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理念 ,反映了在教学思想上 ,从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  相似文献   

11.
《人民教育》从第五期起,开展《怎样按照“三个面向”改革中小学教育》的问题讨论,主要讨论以下几个问题:一、如何全面、正确地理解“三个面向”这项根本方针?二、如何按照“三个面向”端正中小学办学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邢福义先生写文章,重语言事实,更重语言事实的追踪。本文以《事实终判:“来”字概数结构形义辩证》(《语言研究》2011年第1期)为例,来谈谈邢先生是如何追踪语言事实的。对于概数“来”字的研究,2010年6月21日,《光明日报》国学版发表了邢先生的《“十来年”义辨》,由于篇幅的限制,只有2千多字,很多问题邢先生没有展开说。  相似文献   

13.
陈平问:《作家要铸炼语言》是怎样扣住题眼论证的? 《作家要铸炼语言》的题眼是一个“要”字。扣住这一个“要”字,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作家要铸炼语言的理由,即论述了作家铸炼语言的重要性。一、从文学创作规律方面论证作家“要”铸炼语言。第一节先引用高尔基“语言是文学的基本材料,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的论述,接着指出由此表现在文学创作实际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一些作品存在着语言运用上的毛病,我们的作家没有重视它们。第二节运用反问句承上启下:作者在作品中存在的语言运用上的毛病,绝不仅仅由于“疏漏”  相似文献   

14.
每个写作文的学生,特别是在写考场作文的时候,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够打动人心,说穿了就是打动阅卷老师的心,让老师读来眼睛为之一亮,击节叫好。怎样写好作文的语言,我想可以从两个层次上来要求,第一层次是“文从字顺”,第二层次是“锦上添花”。正好手头有3月10日的《武汉晚报》“高考”专版,我注意到“考试说明”中有关写作的三大要素中对于“语言”的要求由去年的“结构完整、语言通顺”调整为“语言通顺、结构完整”。看起来不过是把两句话倒了个个儿,但侧重点由看重“结构”转移到看重“语言”。“语言通顺”也就是“文从字顺”(语出唐代散文家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文从字顺  相似文献   

15.
丁光辉 《学语文》2003,(3):34-34
“有文采”是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之一,即讲究作文语言的艺术性。那么,怎样使作文语言有文采呢? 一、摘藻布彩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美感的最普及的形式”。文学作  相似文献   

16.
过去,我写过一篇《浅谈作文的“新”》(刊于2000年8月《语文天地》),主要从审题、立意、构思等方面谈了作文怎样给人以“新”意。但作文仅有新意是不够的,还必须以生动、灵活的语言为载体。  相似文献   

17.
指要·导读     
《传统语文教学“批评热”中的理性思考》强调冷静分析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理论与经验,吸取有价值的东西运用于今天的课改。《怎样教学“问题探讨”类课文》探讨了在新课标下如何教授这类课文。《有  相似文献   

18.
郭建昌 《教学考试》2023,(46):66-69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发现”一词有诸多表述,可见“发现”这一能力的重要性。本文从敏锐感受语言、审慎判断语言、适切筛选语言“三个步骤”和“多个支架”等内在品质方面,论述了如何培养“发现”能力并让“发现”引领语言深度学习的问题,以期在教学实践中对深度研习语言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首先是记叙文的结构框架。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已会写内容比较单一的记叙文,然而,如何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呢?我结合相关的课文,与学生一道逐一归纳出各种结构框架。如根据《荔枝蜜》归纳出“叙转情式”,具体指导学生,怎样布局是复杂记叙,什么叫跌宕起伏,怎样使文章能跌宕起伏;根据《听潮》等课文归纳出“景转情式”,具体指导学生写景物时如何抓特点去写,抒情与写景怎样结合才算情景交融;根据《白杨礼赞》等课文归纳出“物言志式”,  相似文献   

20.
高中文言文教学,一直存在着文与言之争。不管怎样讲,字词句的正确理解,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朱熹在《朱子童蒙须知》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现在没有古人的语言环境,“熟”如何把握,“晓”的程度如何控制,学生能否把“晓”(自己的理解)规范、清楚地表达出来,都离不开语言知识的讲授。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既可以科学高效地讲授语言知识,又避免让学生产生枯坐听书、索然无味的感觉,[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