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担任小学高段班主任,我发现如今的孩子进入青春期的年龄越来越小,身心发展不平衡,给教育带来了诸多问题. 每接手一个班级,到了五六年级,班上就会出现"谁喜欢谁""谁和谁谈对象"的议论;办公室里同事们也会开玩笑说:"我们班出现了一对儿."面对这种现象,家长则如临大敌:"某某经常给我们家孩子打电话,这是不是早恋呀?"正是因为对青春期孩子不了解,让教师和父母给小学生贴上了"早恋"的标签.  相似文献   

2.
寒羽 《家长》2012,(Z1):62
青春期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最令父母头疼。面对青春期的孩子,许多父母都不能正确引导、教育并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阶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罗杰.麦克因特里的力作《与孩子一起成长:青春期家庭教育10步法》为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提供了可借鉴和可操作的办法,使父母能够有的放矢、卓有成效地教育处于青春期的子女。  相似文献   

3.
寒羽 《家长》2012,(2):62-62
青春期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最令父母头疼。面对青春期的孩子,许多父母都不能正确引导、教育并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阶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罗杰.麦克因特里的力作《与孩子一起成长:青春期家庭教育10步法》为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提供了可借鉴和可操作的办法,使父母能够有的放矢、卓有成效地教育处于青春期的子女。  相似文献   

4.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而在孩子受教育的整个过程中,父母对于孩子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发展,也影响着整个国家的教育.美国人的父母从小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个体来平等地看待,给孩子应有的尊重和理解,让孩子树立一切靠自己的思想,最终成为一名诚实守信、富有创造力的公民.  相似文献   

5.
融立 《家长》2014,(Z1):45-48
正父母可以为孩子充沛的感情开一道沟渠,给他方向和引导,让他驶向成熟的航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身体的快速变化给他们的心理带来极大冲击:有的忧心忡忡,有的灰心失望,有的烦躁易怒……很多父母都说:"那个可爱的孩子消失了,现在的他经常对我们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青春期的孩子究竟怎么了?他们可以和朋友通一两个小时的电话,并报以愉快的笑声,却  相似文献   

6.
家教信息     
最有益的处罚编辑冯永平青春期教育父母责无旁贷据《家庭报》载文说,孩子长大了,有关身体的变化而产生的疑惑,不是总能无师自通,需要家长在其中担起重要的教育角色。文章说,当孩子青春萌动时,他们旺盛的精力必然迸发出人生最美丽的激情,异性少男少女之间的交往也是生活的一种实习,家长应该教会他们交往的尺度。文章指出,如果家长无力完成青春期教育指导,也要教会孩子寻求其他途径去解决问题,如通过心理咨询方式等。这需要家长有勇气、有能力,坦然地与孩子交流对青春期的一切看法。环境导致儿童性早熟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显示,…  相似文献   

7.
离异家庭青春期的孩子,面临着心理的"疾风怒涛"和父母关系变化的双重压力,如果父母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他们则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因此,单亲父母对青春期的孩子的心理变化和家庭离异的影响要有更多的关注。可以学习一些实用的应对策略保护孩子免受父母离异的伤害,这样孩子就不会被卷入父母的冲突中,更不会认为自己应该为父母的问题负责。  相似文献   

8.
青春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过渡阶段,孩子由不成熟开始过渡到成熟。这个阶段的孩子充满了矛盾冲突,渴望独立与自由,但又无法很好地约束自己,行为和想法常常脱节。这个时期的很多家庭也因此矛盾重重。给孩子立界限,可以让父母变"教育"孩子为"应对"问题。事实上,对这个阶段的孩子,单纯地教育常常显得苍白无力。立界限能让孩子在一定的范围内享受自由,但同时又不缺乏规则的约束,孩子在"责任田"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后果自己承担,既享受了想要的自由,又在界限之内合乎道德地生活,真正做到负责任地在爱中成长。和孩子立界限是青春期家庭教育的一条成功法则。  相似文献   

9.
家长必须了解的青春期 从孩子开始会说话起,父母们每天就要回答无数千奇百怪的问题.当青春期来袭的时候,家长如果不做好功课,孩子们的很多问题依然很难回答.当然,零问题的青春期同样是不完美的.父母们自己都经历过青春期,都曾经被自己父母的一些善意的谎言"蒙骗".这里我们就用一些事实告诉大家,应该如何与孩子一起度过青春期的懵懂,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进行交流,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尴尬和矛盾.  相似文献   

10.
青春期,一个让父母惊喜也让他们惶惑的词汇。孩子成长到了这个阶段,一方面,他们就要长大了,另一方面,他们难免会遇到许多生理、心理上的问题。不期“孙老师热线”所编发的两篇文章与此类问题有关。若梅女士接触过大量青春期的孩子,对他们的许多问题感同身受。陆士桢教授在我们的热线中接到了一个令她寝食难安的电话。这些都促使她们写成文章,告诫家长:如果忽略了对孩子青春期的教育和关注,也许会带来令人难以想像的后果。  相似文献   

11.
这二位父母含辛茹苦.为使儿女能考上重点中学、重点大学,一切围绕着孩子不停地运转,而当一双儿女如愿以偿.众人称他们有福气时,他们却伤透了心,哀叹“悔不该当初啊”。为什么当初父母那么爱孩子,为孩子能成才耗尽了心血,而子女长大了却不懂得爱父母呢?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想过没有,我们该怎样做孩子? 欢迎大家踊跃来稿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2.
杨桂青 《科技文萃》2004,(8):158-163
儿童时代和秘密紧密相连,秘密在他们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一些在成人看来天真的、琐碎的、小小的秘密.而我们目前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往往不尊重儿童的秘密.我们时刻担心儿童吸毒、酗酒,害怕出现校园暴力,却很少思考应该如何面对他们的小秘密.很多父母想方设法地"刺探"孩子的秘密,总想让一扇窗户跟随着孩子,而自己就站在窗外,能时刻看到孩子的一切;总想让一只嘴巴跟在孩子的耳边,不断地问:"你心里在想什么?"很多老师时刻在"监督"孩子的秘密.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余活动中,时刻"监督"着孩子的学习和娱乐,孩子的秘密栖居时空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13.
到底孩子多大时,才可以跟他谈论性,是很多父母关心的问题。我们对北京、上海和西安的青春期孩子的父母进行了性教育调查。当被问到"您认为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最佳开始年龄应该是几岁"时,  相似文献   

14.
一个孩子只有一个童年,让孩子们拥有一个怎样的童年,是学校和父母最关注的问题。每个孩子就是一朵花,虽然我们改变不了花的品种,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花的生长状态,只要有父母和老师的辛勤浇灌,相信他们一定会茁壮成长。教育是为了让孩子能更好地成长,不仅仅是让孩子们学到知识,更应该给他们一个幸福而完整的生活。作为一名教师,我致力于给孩子创造一个幸福的大家庭——"快乐小猴子班"  相似文献   

15.
<正>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烦恼增多,困惑增多,开始变得叛逆,有时感觉变成了另一个人,原来的乖孩子现在变得那么不可理喻,甚至让父母伤心欲绝。父母渴望与孩子好好地沟通,但因为不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往往事与愿违。"孩子,叫我如何懂你?"这是很多父母的困惑。青春期的孩子其心理特点是怎样的呢?"青春期=心理断乳期"。作为父母,应该很高兴地迎接孩子青春期的到来,而不是紧张、焦虑、抱怨和恐惧。因为青春期  相似文献   

16.
本期的特别关注,我们与广大读者讨论"如何尊重孩子的'隐私'"问题。有的家长出于对子女的"关爱",生怕孩子有"好多事情瞒着父母",认为孩子不应该有什么"隐私",所以,动辑私拆他(她)的信件,偷阅他(她)的日记,查看他(她)的上网记录,硬闯入孩子的"私秘" 王国之中。把孩子的一切暴露在父母的视线之内。须知,这是一种何等错误的教养方式! 千万不娶以为"他们的一切都是父母给的",孩子就属于父母的私有"财产",他(她)不属于任何人,只属于他(她)自己;千万不要以为"父母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他们好",其实未必。有理智的爱,才是父母与儿女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爱应该与相互信任为前提。我们并非主张家长放弃教育的责任,但是,教育必须以尊重为前提。尊重是沟通的基础。当孩子向你敞开胸襟、无话不谈的时候,你还需要窥探孩子的"隐私"吗?  相似文献   

17.
父母都深爱着他们的孩子,父母都会认为自己非常尊重孩子,自己辛辛苦苦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孩子好。爱孩子是父母的本性,关心、热爱孩子,一切为孩子着想也是人之常情。然而,在一切为了孩子的前提下,是不是父母为孩子所做的一切,孩子都能接受呢?是不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引导都科学、合理,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呢?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特别需要教育双方的互动,需要教育者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否则,即使出发点是好的,也不容易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8.
做了这么久的《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我发现父母与孩子真是一种太特殊的关系,他们之间由于血缘的关系,那种割不断的亲情是任何感情都无法比拟的。但是他们之间又不能仅仅局限于亲属的表达,因为父母还肩负着教育孩子的任务。于是矛盾便由此而生。 父母认为,因为我要教育你,要对你负责任,所以我有权了解你的一切,孩子也有义务向父母坦白一切。父母的想法是好的,但是这种想法是不合理的,因此也是无法实现的。本期的《孙老师话题》我们探讨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我们的观点是:走向独立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之一,而拥有秘密并能恰当地处…  相似文献   

19.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是上天赐予他们的礼物,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他的生命就与父母深深地联系在了一起。“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成为家长行动的指南。对孩子的教育成为父母最为关心和重视的话题。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家庭教育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如父亲和母亲两者在子女的教育中“争权夺势”;父亲或母亲一方淡出孩子的教育,只有一方来教育孩子等等,  相似文献   

20.
只要你走近从事各种职业的成功人物,或翻阅他们的传记,你就会发现,这些人物的父母并不是都曾经很深入地研究过如何教育子女,然后按照某一个方案或模式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但这些父母们无一例外,都曾经有一个共同之处,即与孩子始终保留着一条心灵交流的通道,他们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的愿望和想法,支持孩子去做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愿意倾听孩子的诉说。而曾经作为孩子的他们,也了解父母的愿望和想法,父母既在他们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父母又是可以一起玩耍、一起交谈的好朋友,父母与孩子的心灵始终是相通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给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