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现代汉语“儿”出现于词尾的功能主要是两种,一是表示语音音变功能,二是表示构词语素功能。如果“儿”表示“儿化”音变现象,则其不是语素;如果“儿”不表示“儿化”音变现象,则其是语素,或者是实语素,或者是虚语素,所构成的词,或者是复合式合成词,或者是附加式合成词。“儿”在现代汉语中出现于词尾,其情况可分为:双音节 “儿”和单音节 “儿”两种。双音节 “儿”所构成的词,是“儿化”词,是两个语素构成的合成词,而不是三个语素。单音节 “儿”所构成的词可分为复合式合成词、附加式合成词、“儿化”单音节词,关键看“儿”是否“儿化”,是否具有理性意义和语法意义。不分情况把“儿”都视为语素,概念上是混乱的,理论上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2.
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这样一种语言现象;即把几种事物、问题或社会现象归纳、概括起来。省略概括对象,保留共同词语,前边冠以数词,如“三废”、“五小”“三老”、“四严”等。这是一种修辞手法,叫做“数概”。“数概”不同于“缩写词”。“缩写词”是从多音节词中,取两三个主要语素,或取一个音节加上一个表示意义的语素,或从整体性词组  相似文献   

3.
一、语素“灰”义项分析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现》)收录含语素“灰”词组34条(成语6条:~头土脸|吹~之力|死~复燃|万念俱~|心~意懒|抹了一鼻子~,未计),分布于词头24词、词末10词,双音节25词、三音节6词、四音节3词。  相似文献   

4.
无义音节语素化的形成及特点作者:孙继善原载:《语文学刊》1995年第5期主要内容:无义音节是多音节语素中的一个音节,只有读音没有意义,如“巧克力”中的“巧、克、力”就是.一般情况下,无义音节是不能构成复合词的.然而,在一定的语境中,有时却可以构成复合词.如把“美利坚”这个多音节语素中的“美”拈取下来,代表整个语素的意义,于是变为有意义的音节,并能构成“美元、美钞、美式、美籍”等合成词,有时也能单独成词,如“邓小平同志应邀访美”.这种现象就是本文所说的“无义音节语素化.”  相似文献   

5.
双音节形容词“AABB”和“A里AB”重迭式的语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形容词,具有“AABB”和“A里AB”的重选形式,而当它仍重迭成这种形式以后,如何作语素分析?尤其是对单纯词双音节形容词的这两种重迭形式如“马马虎虎”“马里马虎”如何作语素分析?——这是我们在汉语教学中感到困惑的问题。本文企图重点对单纯词双音节形容词“AABB”和  相似文献   

6.
“音译”语素是语素分类中的一个部分。语素按语音形式分为: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多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包括古汉语遗留下来的“联绵字”和音译的外来词。多音节语素都是音译的外来词。中学课本中对“音译的外来词”的理解是仅限于“从其它国家的语言中音译进来的词”。从课本中的例子看其含义也是如此。其实,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汉语言是在吸  相似文献   

7.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的结合体,是构成词的主要单位。例如:“因特网越来越受到中国人的喜爱。”这句话有十二个语素,其中大部分都是单音节的,只有“因特网”这个外来词包括三个音节。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什么是语汇》中的这段话有两个地方很值得商榷。首先,所举例子“因特网越来越受到中国人的喜爱”,这句话不是有12个语素,而是有13个语素。也许编者没有注意到“因特网”是由两个语素构成的词,因此造成了这个失误。还是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个词的来历吧。“因特网”是一个外来词。它是由英语单词“Internet”翻译来…  相似文献   

8.
黄哲 《语文知识》2014,(11):12-15
“高低”在现代汉语中应用较为频繁,它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词性和词义,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表示“无论如何”的副词“高低”。“高低”由意义相反的两个语素“高”和“低”复合而成,在演变过程中,整体的词义超出了两个语素的意义之和,衍生出了表周遍性的意思。这类由反义语素构成的词简称为“反素词”,与之相近的概念有“极性对立式”“反义相成词”“反义语素复合词”等。这里我们采用“反义复合词”这一名称。  相似文献   

9.
交互义语素“相”、“互”与单音节基本义语素结合构成双音节交互词汇的是交互词汇标记手段的主要成词方式,能产性强,语义覆盖面广.在这类构词方式之外,交互义语素“互”、“相”也可以跟部分双音节词汇搭配构建交互义复合结构.不是所有基本义词汇都可以跟“互”、“相”搭配,它们之间的搭配限制规律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视点.  相似文献   

10.
“教师”和“老师”两词,内涵和外延颇多差互、交错之处。就《辞海》的解释而言,“教师”亦称“教员”,指“在学校担任教学工作的人员”;“老师”是“学生对教师的尊称”。似乎二者只有中性和褒义的感情色彩的差别。但细加推敲,二者在构成方式、语义特征、语用价值等方面都有差别。从构成方式上看,二者都是双音节名词,但语素的性质和意义有所不同。”教师”由实语素(动语素)加虚语素构成,“老师”由虚语素加实语素(名语素)构成。“师”在古代本为名词,指“老师”(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现代由于双音化倾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一、语素"灰"义项分析《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现》)收录含语素"灰"词组34条(成语6条:~头土脸|吹~之力|死~复燃|万念俱~|心~意懒|抹了一鼻子~,未计),分布于词头24词、词末10词,双音节25词、三音节6词、四音节3词。  相似文献   

12.
本文想就天津方言语汇后缀谈五点看法。一、语义虚化,大多为轻声。二、为构词形态,使合成词类化。三、具有附着性,大多表示某种语义色彩。四、只能和实语素构成新词,具有能产性。五、余论。一天津方言后缀是实语素虚化之后失去了词汇意义而形成的。“个”是天津方言单音节后缀,附着在“儿化”的表示日期的单音节实语素之后,构成“A儿个”式,指近期某一天的双音节时间名词:前儿个、夜(昨)儿个、今儿个、明儿个、后儿个。“龇’是天津方言单音节后缀,附着在单音节动词性实语素之后,构成“A龇”式双音节动词:翻龇,掰龇,扒龇,咬龇,掖龇、崴(音  相似文献   

13.
根据语素的定义,确定语素抓住“最小”和“有意义”两点,仅此而已,学生就会昏昏然,因为这个定义在讲单音节语素时倘适应,但讲到双音节或多音节语素(诸如“联绵词”、音译外来词)时就显得很滞涩了,如“沙发”,学生会认为是两个语素,因为“沙”和“发”既有音又有义,合乎定义。初一学生掌握的知识毕竟有限,不懂得哪个词是音译外来词,老师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这一类词都列出来给他们背;也不懂得古代汉语中的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中国校长群象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现象:出自清华的大学校长总数在国内高校中位居第一。先后有400多位中国大学校长诞生于此。在清华大学96年历史中,培养的学生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士,此外她还培养了300多位省部级以上的官员。包括胡适、马寅初在内的多位清华学子曾执掌“北大”,清华现任校长顾秉林则是“土生土长”。据不完全统计,毕业于清华大学,现在各高校任职的校长共有33位,分别分布在中国的13个省、2个直辖市和1个特别行政区。他们曾是清华昔日的“风景”,但却影响着未来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偏义复词,又叫复词偏义,它是由两个含义相反、相近和内比联系的单音节语素构成的复音词,在构成复音词的两个单音词里,只取其中一个语素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而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和补足一个音节的作用。由于在复音词中只偏取一个单音词的意义,所以叫“偏义复词”,或者叫“复词偏义”。如: 1.我有亲父兄,性情暴如雷(《孔雀东南飞》)。“父兄”,偏义在“兄”,“父”是衬字。而且对“父”不能用“性情暴如雷”,加上兰芝无父。意即我有亲阿哥,性情很急躁。(“父兄”词义相近) 2.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同上) “作息”,偏义在“作”,“息”是衬字。意即夜夜辛勤、劳作,孤单单地受尽折磨。(“作  相似文献   

16.
刘苹 《现代语文》2007,(7):17-18
一、"音节语素化"的提出及表现 (一)"音节语素化"的提出 "音节语素化"也有学者称为"语素化音节",关于它的定义,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张斌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教材上.教材第三章(P151)指出:所谓音节语素化,主要指一些本来不表义的音节变成了表义的语素.这种提法从总体上指出了音节语素化的实质,即音节升格为语素.但善于再思索的人可能会发生这样的疑问:音节是怎么变成语素的?"不表义的音节"具体又指哪些音节呢?诸如此类的问题并不能从此定义中得到解答,显而易见,这个定义是不完备的.笔者在这里想提出自己的看法.所谓音节语素化,即由于语言交际的语用需求,某些双音节或多音节单纯词中一些本来不表义的音节升格为表义的语素,并代替整词的意义参与构词或行使交际目的一种语言现象.这里指明了音节语素化的动因,音节的所属范围,音节化为语素后的作用,从而给人的一种明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通过比较“博客”与“粉丝”这两个外来词,探求两者在语素化过程中音节选择的特点,分析其理据,并探求两者在语言系统中发展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8.
试析“X不X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从规范性角度讨论现代汉语正反问句型之一——“X不X式”。通过对大量语料的研究分析,试图解答以下三个问题:1、“X不X式”中的X是否只能是某个动词或形容词?2、进入“X不X式”的X可以有几个音节?3、是否所有的“AB不AB式”都可以缩略成“A不AB式”?  相似文献   

19.
汤民 《成才之路》2010,(23):I0013-I0013
看新闻,发现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又掐起来了,这次是在高招数据上“打架”。7月侣日,北大对外宣称,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省份文理科第一名中,除两成报考香港高校外,六成以上被北大录取。7月19日,清华招办提供给媒体的数据则称,今年九成省份的理科第一名和近三成省份的文科第一名填报清华,总数连续第四年位列全国高校榜首。北大和清华真不愧为“对头”,  相似文献   

20.
“A不A”式及其省略臆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汉语八百词》中说:“A不A(A为动词或形容词),用于反复问句.”并进一步指出:“有两个以上音节时,往往只重复第一个音节.”至于为什么“往往只重复第一个音节”以及省略后有何表达效果,没有进一步解说.本文试图对“A不A”式及其省略、“a不ab”式(ab代表双音节动词或形容词)的特点与功用,略陈管见,权作臆说,愿得到方家指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