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除了把李商隐的诗称为西昆不恰当外,指出《锦瑟》的难解,借它来说明他的有些诗的难解。这里想对《锦瑟》诗作一初步探讨。先抄原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沦海月明珠有泪,篮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首诗用开头两字作题,不同于咏物诗。锦瑟指瑟上漆纹像锦。《史记·封禅书》:“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无端,指没  相似文献   

2.
《西北师院学报》1983年第2期《<锦瑟>新论》论证了“《锦瑟》是一首自伤身世的音乐诗。”宋人有《锦瑟》写了瑟的清、怨、适、和四调之说;梁枢同志在宋人的基础上,仔细地研究了李商隐和音乐的关系,这些资料,有助于李商隐研究的深化;但他认为《锦瑟》就是记载李商隐“能以琴瑟演奏其身世之感”,是一首“音乐诗”,这一结论,却未免根据不足。《锦瑟》是李商隐的名作,千余年来,它吸引了无数人的注意。“一篇锦瑟解人难”、“独恨无人作郑笺”之叹,反而吸引更多的人去探索它的本旨。近三十五年来,除了原来的悼亡说、自伤说外,较新的有“倾向李党说”、“遗嘱说”,但这二种立论缺乏根据,本文不再论及。这里,先谈梁枢同志的新论,然后申述我的论点。  相似文献   

3.
就李商隐《锦瑟》、《春雨》、《重过圣女祠》等历来解说纷纭的诗,提出撷取诗中点醒内容范围与情绪性质的语词、信息,理清抒情的当下时间和立足点,当能给全诗作出较为明晰圆融的释述。  相似文献   

4.
读了周振甫先生的《李商隐<锦瑟>诗初探》(见《山西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三期),很受启发,但也有不同意见。从元好问到王士祯,对李商隐的作品和这首诗,不是摘句叹道:“独恨无人作郑笺”,就是明白指出:“一篇《锦瑟》解人难”。不过,越是难解,就越有人解。而周先生就把历来对这首诗的种种不同解释,归为五类,逐一论述,言简意赅。何者较胜,何者稍差,从比较中就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英美新批评复义、悖论和反讽等细读的方法,对李商隐的《锦瑟》诗作了新的诠释和批评。文章认为,在《锦瑟》诗中,诗人复杂精细的人生经验世界与艺术象征世界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本运用英美新批评复义、悖论和反讽等细读的方法,对李商隐的《锦瑟》诗作了新的诠释和批评。章认为,在《锦瑟》诗中,诗人复杂精细的人生经验世界与艺术象征世界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历来对李商隐《锦瑟》一诗的解读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仅就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而言,注家即有四五种常见的说法。在这些说法中,笔者赞同周汝昌先生的高论。他说:“无端”,犹言“没来由的”、“平白无故的”。此诗人之痴语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  相似文献   

8.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的这首《锦瑟》诗,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它很能代表李诗的艺术风格,但历来的解释也极多岐义。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以求正于同好。  相似文献   

9.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是诗人在幕游扬州时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作。他呕心沥血,情绪波澜壮阔,在病身承受巨大的艰难痛苦下百感交集,为亡妻、为祖国、为良朋、为世间一切美好之物,千古绝唱横空出世一曲《锦瑟》。它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争议最大的诗作之一,是一篇不易讲解的难诗,此诗以蕴意隐晦、意境的朦胧著称,自宋元以来,历代文人都试图揣测,揭开她那神秘的面纱。从诗歌的意境也就是意象、物象展开论述,而意象就是物象,指具体的事物,也就是诗中所涉及的人、物和情景。  相似文献   

10.
李锐 《学语文》2011,(4):54-55
《锦瑟》(见卷首)一诗,李商隐在创作时到底想要表达何种情感,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却有探究、评价《锦瑟》一诗的权利,其实要读懂《锦瑟》就不能不了解李商隐和牛李两党的关系.就不能不明白李商隐终生仕途失意的现实.  相似文献   

11.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性,爱诗的人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但《锦瑟》作年不详,意境朦胧,就像一个大大的谜团,增加了学生鉴赏的难度。因此,教师有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2.
历来对李商隐《锦瑟》一诗的解读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仅就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而言,注家即有四五种常见的说法。在这些说法中,笔者赞同周汝昌先生的高论。他说:  相似文献   

13.
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历来为人们所乐道。在语文教学和课外阅读中,我们经常会欣赏到。初读《锦瑟》,感受如同梁启超在谈到李商隐的诗时曾说过的那样:“我理会不着,拆开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得到一种新鲜的愉快。”第一次读时,我真不知李商隐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只觉得它的首联和尾联有种无法言说的美,哀怨但又有顿悟了的愉悦。  相似文献   

14.
陶晓跃 《师道》2005,(4):27-28
“一篇《锦瑟》解人难”(王渔洋《论诗绝句》)。《锦瑟》,李商隐这首七言律诗,仅仅五十六字,却引出历代诗家的纷纭众说,有的以为是歌咏瑟声的“适、怨、清、和”的音乐意境的;有的以为是为一个名为锦瑟的侍婢而作的情歌;有的以为是诗人悼念亡妻的挽歌;  相似文献   

15.
晚唐诗人李商隐,对诗歌的最大贡献在于开拓了“心象融铸物象”的范围。分析这种开拓,有助 于对《锦瑟》诗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陈宏 《学语文》2009,(6):40-40
解读《锦瑟》(见卷首)难矣战!元好问《论诗绝句》:“望帝存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王渔洋《论诗绝句》也叹:“一篇《锦瑟》解人难。”刘学锴和余恕诚合著的《李商隐诗歌集解》列举了42种解释。王蒙干脆将其弄碎重组成七青体、长短句、对联体。当然有些勉强,但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人们对此诗的无奈。  相似文献   

17.
蒋云昌 《阅读与鉴赏》2008,(11):40-40,33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课文李商隐的《锦瑟》一诗,其主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怀人、咏物、悼亡、自伤身世、寄托君臣遇合、诗集自序开宗明义、政治寓意等诸说,面对扑朔迷离的诗歌意境和一大堆纷纭异说,一时不知如何理解,但细加琢磨,却在迷离中有踪迹可循。此诗约作于唐宣宗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  相似文献   

18.
福开同学: 你解李商隐这两句诗(指《锦瑟》头二句——编者),认为前一句是问话,后一句也是问话。依我看来,这两句中,实在找不着它有问话的意味。凡诗人作诗,其造句必有条理,读者依其条理,乃可得其真义。但“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两句中,我推敲再推敲,实在找不出它的问意在何处,望再来函加以详细说明。 又《锦瑟》诗共八句,除开始两句,其后尚有六句。李商隐作诗,前后联系,条理当然一贯。如果不能一贯,哪能成为大诗人李商隐的诗呢?希望你把此诗全文一词一句联系起来加以合理的解释。你虽甚忙,但对此既已从事研究,不宜中辍。不知你以为然否?  相似文献   

19.
楚雨含情皆有托──李商隐《无题》诗新解任克华李商隐一生写了六百多首诗,《无题》诗尤其受到人们的称赞,代表了他最高的艺术成就和风格。标目“无题”或用篇首二字标题的诗,如《锦瑟》、《碧城》等,也用无题诗一类。以上此类的诗凡七十余首。这些大都用博丽精妙的语...  相似文献   

20.
李商隐“锦瑟”一诗,历代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分析各家之说,各有失偏颇,分析李的身世和一生遭际,解读“锦瑟”,当有咏瑟、悼亡和自伤三层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