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冬泉 《考试周刊》2012,(46):180-181
尽管学校三令五申、明文规定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但手机仍在初中学生中悄然普及。不可否认,手机作为通讯工具,给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教师的联系带来了方便,然而随着初中学生广泛使用手机,一种由于对手机过分依赖而形成的现代心理疾病——手机依赖症也悄然出现了。心理专家将手机依赖视为一种具有典型症状的心理疾病,一种精神成瘾,将其命名为“手机依赖症”。初中学生普遍使用手机与过分依赖手机现象不仅给初中生自身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而且给学校教育带来许多新问题,而且这一问题已成为学校教育管理的一大难题,学生不良习惯的一种顽症,值得我们思考、研究。  相似文献   

2.
手机是中小学生上网的主要工具,手机管理已被纳入教育部下发的“五项管理”内容之一,在教育“双减”工作中,如何解决新时代中小学生手机使用和管理问题,是家校教育的热点与难题。青少年手机依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因素。本研究通过整群抽样、智能手机依赖量表及自编手机使用问卷对北京市某区27所义务教育阶段共8 044名中小学生(13所小学、14所初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该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手机使用呈低龄化趋势,小学和初中学生在手机使用时长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和女生在手机使用具体内容上存在显著差异;初中生在手机拥有率、使用时长方面均显著高于小学生,且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初中生在手机依赖分数显著高于小学生,男生手机依赖分数略高于女生,但不存在显著差异。据此建议:在家庭层面,家长需关注孩子手机使用内容,在以身作则的同时,与孩子共同制定手机管理方案;在学校层面,应严格落实上级相关要求,引导教师科学管理学生手机使用行为,运用心理课等形式对学生加大宣传力度,并关注学生心理需求,创造多种机会满足学生人际交往需求;在社会层面,需多部门联合建立相关机制,发挥相关企业...  相似文献   

3.
初中教育是学生学习生涯至关重要的一环。步入初中后,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会出现较大变化。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过早接触网络世界。如果不对学生的手机上网活动进行管理和引导,不仅教学活动受到影响,还会在网络不良信息的诱导下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甚至会导致学生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反之,如果教师能对学生的手机使用进行合理引导,不仅能改善学生的学习与娱乐状况,甚至可以对教学产生正向价值。  相似文献   

4.
教材分析。本课依托“镜头里的花”一课拓展而来,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学会打光、取景、构图等技法,拍摄出优秀的摄影作品,并对摄影产生兴趣。学情分析。对于今天的学生而言,摄影并不陌生,手机更是生活必需品。在掌握了一定的构图知识,并能熟练地利用手机拍摄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利用光影条件拍摄出优秀的摄影作品,是本课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初中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电脑游戏、电视剧、动漫、手机等诱惑着初中学生,导致他们越来越不爱阅读,再加上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单一和落后,造成初中学生阅读兴趣越来越低。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以身示范激发阅读兴趣,以教材课文为基础训练阅读思维,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定期推荐经典作品,用好书引领学生个性成长。  相似文献   

6.
做好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可以要求学生在学习中逐渐补上初中欠缺的知识,利用"口诀"加强孩子们的记忆,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  相似文献   

7.
如今,伴随社会发展与网络普及,手机输入汉字、电脑键盘打字等方式的广泛运用,纸笔书写逐渐被弱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初中阶段学生对某些汉字可能存在"认识、会读,但不会书写或书写有误"的尴尬,同时对汉字书写缺乏兴趣和锻炼。因此,如何规范初中阶段汉字书写,让初中学生发现汉字的美好,同时培养初中学生规范书写汉字的习惯,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且必不可少的任务。本文将通过分析初中阶段规范汉字书写的现状,浅谈初中阶段规范汉字书写的策略,期望为初中阶段规范汉字书写、提高初中学生汉字书写水平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8,(39):147-148
目的:了解当前山东某高校计算机学院学生使用手机的基本状况,探讨因为使用手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分析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面向在校大学生,采取"非导向性、方便和简明可行"原则,编制问卷,搭建IIS服务器,使用网络化问卷的方式,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使用卡方分析等方法对大学生使用手机时长、最晚时间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该学院67%以上的学生使用手机达到或超过3个小时,且用手机的最晚时段对学生的睡眠产生了极为显著的影响,导致47%的学生反映睡眠不够。36%的学生自我评价依赖手机,3年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尤其明显。83%的同学反映身边同学有课堂玩手机的行为。对策:建议征求学生对课堂意见,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对于课堂使用手机,严格要求。辩证而且全面看待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发挥手机在党建、创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中学生手机使用时长等情况以及智能手机依赖现状在性别及学段上的差异,采用自编问卷以及智能手机依赖量表,对北京市某区进行整群抽样,对该区八所高中及十六所初中共计8176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手机使用时长存在性别及学段差异:在校使用时长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周一到周五放学后及放假期间手机使用时长女生显著高于男生。(2)智能手机依赖总分及各维度存在性别及年段差异:男生在积极期待维度显著高于女生,女生在日常干扰、戒断症状、过度使用、耐受性以及手机依赖总分上显著高于男生。高中生除网络亲密维度外在其他维度和总分上均显著高于初中生。(3)智能手机依赖随着年段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越来越普及,很多中学生甚至小学高年级学生也配有手机。手机的使用,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方便、快捷,但是,中小学生携带、使用手机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事实证明,学生携带、使用手机弊大于利,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手机中的不健康内容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手机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在课堂"过度"使用手机现象日趋严重,高校教师和管理者必须加以关注。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500名大学生展开随机调查研究,分析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频率、目的、动机以及对课堂使用手机的态度。结果表明,91%的学生表示会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其中53.8%的学生使用手机进行娱乐和聊天,46.2%的学生使用手机进行查阅资料和辅助课堂记录。分析原因发现,21%的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源于教师对课堂管理不严格,31%的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源于不良习惯和学习自主性差,17%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枯燥。归纳分析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原因,从改变学校管理者的管理思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及强化学生思想教育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的发展为网络辅助教学提供了基础平台,学生使用手机APP可以辅助教师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基于手机的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学习新课内容,而在课堂上解决问题和项目练习,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手机应用中查阅教学视频、PPT、测试题、电子书等网络教学资源,并加入在线讨论、课堂测试等教学辅助模块。学生能够随时随地选取课程学习,学习的方法灵活多样化,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应用程序(APP)的发展日新月异,与人们的生活、学习、情感产生了紧密的联系。通过调查某所高职院校学生常用手机应用程序的类型、使用方式、使用频率等内容,并综合分析了性别、专业、手机系统等产生的影响,本研究概括出高职生使用手机APP的基本情况,进而提出高职生合理使用APP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教育动态     
全美州长峰会力促全面彻底的教育改革,上学时间太短 美国公立学校考虑延长学时,美国学生在作业中广泛使用“即时消息用语”引起教师关注,英国初中课程设置将有重大改革,英国苏格兰计划让手机远离学校和学生……  相似文献   

15.
目前,手机已经成为极为流行的通讯工具。不少电信部门顺应潮流,推出每月5元月租费的“学子通”业务,学生用手机现象在大、中学,甚至小学正流行开来。对此,有的学校采取了禁止的手段。作为教师,我想讲讲自己的看法。一、学生使用手机是信息社会的需要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学生使用手机可能给学校管理带来了一些麻烦:如学生攀比、与地方联系过多、干扰学习、黄色信息污染等。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使用手机大势所趋,作为社会成员一分子的学子们,只要家庭经济条件允许,他们就有享受手机给他们带来的通讯便利的权利。第…  相似文献   

16.
校园手机的普及泛滥,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影响了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降低了人才培养质量,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高职教育由于生源素质的原因,其课堂手机公害更加严重;为从根源上解决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行为,需要加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合理使用手机的习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转移学生对手机的注意力;制定相关制度约束课堂使用手机的行为;同时,大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是近些年来社会及学校普遍关注的问题。学生在校期间不正当使用手机会给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身体健康造成诸多负面影响。正当使用手机对大学生的学习及全面发展至关重要,手机成瘾倾向的发生源于多方面因素。本文就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为改变大学生使用手机的习惯,学校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及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学校园里,手机越来越普遍了。老师是不必说了,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也拥有了手机。有中学为此制定了一些规范,其中包括:教学期间,教学楼、实验楼、视听楼以及会议场所等一切教学场所内不能使用移动通讯工具;不能携带移动通讯工具进入课堂;要求使用手机的学生要在家长签名同意后,向班主任提出申请,班主任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允许学生携带手机上学等。我们来看看中学生自己对手机一族的看法吧!  相似文献   

19.
<正>最近几年里,有关于学生在校园内应该如何正确使用手机,以及是否应该严令禁止学生携带手机入校的问题成为了学生、家长、老师及校领导争论的话题。若仅从手机本身来看,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网络的大众化,电子产品的普及等形势决定了手机的利用率越来越高。学生拥有手机已非难事,学生携带手机上学,似乎也已渐成风气。究其成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孩子都有玩心和怕输的心理。看到别的孩子有手机会很羡慕  相似文献   

20.
随着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手机的不断普及,现在中学生普遍都持有手机。手机作为通讯工具,给学生与家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联系带来了方便,然而随着学生中手机的广泛使用,一种由于对手机过分依赖而形成的现代心理疾病——手机依赖症也悄然出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