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可不要裤子也要造原子弹1945年8月6日8时15分,美军一架B-29轰炸机飞临日本广岛市区上空,投下一颗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炸弹在距地面580米的空中爆炸,在巨大的冲击波的作用下,广岛市的建筑全部倒塌,全市24.5万人口中有7.8万人当日死亡,死伤总数达到20万,整个城市化为一片废墟。三天后,美军又对日本长崎实施了第二次原子弹袭击,这次轰炸造成长崎60%的建筑物被毁,当日伤亡和  相似文献   

2.
<正>在日本的一次学术报告会上,刘加平的报告刚一作完,一位日本学者突然站起身来:"你知道青木志郎吗?你知道宫野秋彦吗?他们都对中国窑洞进行过长期研究.你要研究什么呢?"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刘加平的回答简单直接:"日本学者研究的是窑洞的‘昨天'和‘今天',我要研究的是窑洞的‘明天'。"日本人从猎奇的角度.对窑洞建筑的历史演变、性能发表了大量研究论文,但作为中国建筑学者,刘加平更关注的是居住在窑洞中的4000万中国农民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住上安全、舒适又不失传统特色的新型生态民居。20多年间.刘加平的脚步从陕北到云南,从西藏到汶川,对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生态民居建筑进行着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1945年,美国向日本投放了两颗原子弹从而使二战宣告结束。然而从1995年开始,世界各国科学家和历史学家经过多次研究后得出的结论让人吃惊,当年美国并没有在日本投下原子弹!  相似文献   

4.
<正>最近,美国代号为"炸弹之母"的GBU-43巨型燃料空气炸弹(简称MOAB)在阿富汗进行了首次实战。这是美军在实战中所使用过的威力最大的非核武器炸弹,一时间在国际社会也"炸开了锅",成为各媒体报道的焦点。无独有偶,俄罗斯也有代号"炸弹之父"、号称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常规炸弹。"炸弹之母"和"炸弹之父"都属于温压武器,主要利用强大的冲击波和高温、高压对目标实施毁伤。两者在爆炸的过程中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这样就容易  相似文献   

5.
作为"偷袭珍珠港"的回报,美国人决定把刚研制成功的原子弹投向日本。美国选中了4个目标,两颗原子弹最终为何落在广岛、长崎?  相似文献   

6.
1944年7月17日,美国芝加哥港海军基地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爆炸,硕大的蘑菇云升上2英里高空,两艘运送军火的商船当场被"蒸发",地面留下了一个巨坑.60多年来,美国政府一直宣称那是一次因疏忽引发的军火爆炸事故,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说明,芝加哥港大爆炸可能是美国军方在测试人类第一枚原子弹,它比美国公开宣称首枚原子弹试爆时间早整整一年.由于死于爆炸的大多是黑人水兵,因此有人认为,美国军方是在拿黑人当试验品,测试"首枚原子弹"的威力.  相似文献   

7.
初生的新中国面临核威胁1945年,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投掷原子弹,美国就成了人类历史上惟一在战场上使用过核武器的国家。于是,在建国之初,中国就是美国原子弹讹诈,威胁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唐人 《知识窗》2008,(1):17-19
最近一期的台湾《新新闻》杂志有一篇题为《蒋介石在大陆秘制原子弹——蒋批“如拟”——十余封密电首次曝光》的文章,披露了1945年至1947年间的当时国民政府10多封机密电报。证实国民党曾在抗战胜利初期,秘密网罗被俘日本原子弹专家,尝试研制原子弹。稍后,蒋介石接受军统局代局长戴笠的建议,延聘著名科学家吴大猷、郑华炽、  相似文献   

9.
掰开原子弹     
自从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小男孩”、“胖子”两颗原子弹之后,人们都为核威力感到恐惧。在那次原子弹袭击中,有数十万人丧生,两座大城市瞬间变成焦土。对这样一个神秘可怕的怪物,历史上却曾有人把行将爆炸的原子弹掰开过。这听起来也许十分荒唐,但确有其事。这位“超人”就是加拿大科学家斯罗达士。  相似文献   

10.
登堂入室 "电子政务不能单从学术角度‘炒',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电子政务切不可‘炒'得太热,弄不好‘炒'成了中国‘第二次大跃进'的开始……" 这是一次中国电子政务研讨会上的声音,这些声音来自中国国务院各部委的代表,这与他们应该担当的角色推动者形成强烈的对比.因为"电子政务"的提出、推动和"电子商务""电子银行"等概念的推出完全不同,前者是世界各地的政府部门和首脑们提出的,而后者则是IBM这样的商家.  相似文献   

11.
正几个世纪以来,研究者们一直想要揭开共济会的秘密,以及其密语和内幕真相。要揭开共济会的面纱,不妨从一个特殊的国度——美国寻找答案,因为这个秘密组织和美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共济会可能是美国最强势的集团。开国元勋的"俱乐部"18世纪中期,美国殖民地的共济会定期秘密集会,齐聚在森林小屋、乡村谷仓、酒馆楼上的客房等能够掩人耳目的秘密地方。会员需掌握秘密握手姿势和通关暗号,决不允许出错,否则不可能被带入集会  相似文献   

12.
编读往来     
<正>——李湘南(江苏)读者来信:"贵刊可读性很高,我尤其留意健康方面的内容。09B‘有关钙流失的9个传言和真相'是我目前看到的解答有关缺钙和补钙问题的最全面的文章……还有《排行榜》上面的文章,它们的特点都是内容非常浓缩,条条都是知识‘精华'……希望这样的文章越多越好,让这本刊物更加‘物超所值'"。——编辑:感谢您对我刊的支持和鼓励。好多读者都反映,与其他一些刊物相比,我刊的定价低,但内容却没有"打折"。仅举一例:我  相似文献   

13.
正1945年8月6日8点15分,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小男孩"。在核爆区内,几乎一切生物荡然无存,有人甚至断言,广岛将从此变成一座死城;同年9月,在对核爆中心附近的树木进行科学调查时,人们惊奇地发现,5株银杏树竟然在"末日武器"的强大威力下生存了下来。到了第二年,存活的银杏树还长出了新芽;其中一株离核爆中心仅1000米  相似文献   

14.
史今 《今日科苑》2009,(19):22-22
1945年8月6日,美国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在日本广岛上空投下了一枚绰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需要说明的是,用于实战的原子弹并不是掉在地上才爆炸,为了增强杀伤效果,这颗原子弹是被设定在空中爆炸的。原子弹从9600米高空被扔下来,在距离地面600米的高度上爆炸。  相似文献   

15.
史今 《金秋科苑》2009,(19):22-22
1945年8月6日,美国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在日本广岛上空投下了一枚绰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需要说明的是,用于实战的原子弹并不是掉在地上才爆炸,为了增强杀伤效果,这颗原子弹是被设定在空中爆炸的。原子弹从9600米高空被扔下来,在距离地面600米的高度上爆炸。  相似文献   

16.
在相对论名家和舆论的误导下,除了“相对论巨擘”等桂冠外,爱因斯坦还成了“美国原子弹研制的发起人”乃至“原子弹之父”。连国内外一些学富五车的院士都因此而为爱氏或赞颂或惋惜(惋惜者,原子弹毕竟“非常规”凶器,染指者“罪过”啊)。但事实远非如此。193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EFermi)到美国海军部作报告,讲述利用铀链式反应可以制造威力无比的新型炸弹他的报告未被理解,因而没有引起海军部的重视。当时与费米同样忧心忡忡的匈牙利人西拉德,会同物理学家维格纳求助于爱因斯坦,请他出面向比利时王太后伊丽沙白呼…  相似文献   

17.
我们通常以为美国用原子弹轰炸日本只是为了迫使其尽快投降,谁知道居然是为了保住远隔千里之外的土耳其。国际大棋局就是这样奇妙,指东打西,变幻莫测。  相似文献   

18.
1997年《中国科学基金》管理专刊上曾登过我一篇短文,概括了基金10年支持对我的研究工作所发挥的作用和我的切身感受.现在,我引用那篇短文做背景材料,汇报1997年以来的情况和感受.在那篇短文中,我谈到:"对我们国内基地工作成就的最大肯定来自1997年9月科技部批准了我们作为已结题基金项目延续的‘攀登项目'申请.这是第一个遥感‘攀登项目',也是第一个‘两个基地'模式支撑的‘攀登项目'使我们感到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9.
美国最有名的出版商——哈泼柯林斯出版集团推出的一本新书如同在美国引爆了一颗原子弹。这本名为《257实验室:美国政府的秘密和致命病毒研究设施的恐怖故事》的新书披露了一个令美国民众异常震惊的秘密:纽约普拉姆岛的“动物疾病中心”其实是美国陆军的生化战绝密实验室,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到本世纪在美国本土先后莫名其妙出现的莱姆关节炎、口蹄疫、西尼罗河病毒等怪异的疾病均源于该中心!纽约人身边的“生化定时炸弹”新书的作者米切尔·C卡罗尔是纽约曼哈顿一家公司的律师,《257实验室:美国政府的秘密和致命病毒研究设施的恐怖故事》是他…  相似文献   

20.
美国最有名的出版商——哈泼柯林斯出版集团推出的一本新书如同在美国引爆了一颗原子弹。这本名为《257实验室:美国政府的秘密和致命病毒研究设施的恐怖故事》的新书披露了一个令美国民众异常震惊的秘密:纽约普拉姆岛的“动物疾病中心”其实是美国陆军的生化战绝密实验室,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到本世纪在美国本土先后莫名其妙出现的莱姆关节炎、口蹄疫、西尼罗河病毒等怪异的疾病均源于该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