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产生精子,是和克隆技术相反的一个过程。前者是把全能细胞定向培养成某种高度分化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而克隆技术是把高度分化的细胞还原成全能的原始细胞。和克隆技术过程相反,相互配合才能解决男性不育问题  相似文献   

2.
《大众科技》2007,(10):7-7
干细胞是全能型的,可以分化成任何一种细胞,而干细胞中的Oct4蛋白质起着调控作用,决定干细胞是继续分化成其他特殊细胞,还是保持干细胞的多功能性。通过化学途径可以改变Oct4蛋白质,从而决定干细胞的命运。德国马普分子生物医学所所长汉斯·施勒和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共同发现了一个Oct4蛋白新的调控机制,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可以和干细胞标记结合,从而延长蛋白质的生命和增强读取基因信息的功能。这项新发现被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生物化学杂志》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刘海英 《今日科苑》2011,(13):133-133
<正> 最新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称,英国科学家首次成功地将小鼠心脏中的一种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祖细胞转换成心肌,从而证明了成体心脏中存在可重新激活的休眠性修复细胞,经刺激后能够生成心肌,修复受损心脏。祖细胞又称前体细胞,它居于干细胞和成体细胞之间。与能分化成各种类型细胞的干细胞不同,祖细胞的分化方向已比较确  相似文献   

4.
我们一百多斤的身体最初其实是一个细胞——受精卵,它按照像蓝图一样的基因密码,形成一个完整的人。组成成人身体的绝大部分细胞不再具有分化的能力,但只要细胞还有能力继续分化为其它细胞,就被称之为是干细胞。如造血干细胞,能够分化成红细胞、白细胞等各  相似文献   

5.
干细胞是一类未分化的细胞或原始细胞,是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干细胞可以分化成机体内的多功能细胞,形成任何类型的组织和器官,以实现机体内部建构和自我康复能力。干细胞是目前细胞工程研究最活跃的领域,随着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进一步深化,这项技术将会在相当大程度上引发医学领域的重大变革,它已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热点。我国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骨  相似文献   

6.
利用从罕见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身上产生的干细胞,科学家们正在解析该种疾病的发病原理。并以此来测试若干候选药物的疗效。发表在8月20日《自然》杂志上的该项研究致力于实现干细胞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即利用源于成体细胞重组的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iPs)来研究患者自体细胞疾病的影响,这种细胞是用其他方式所无法获得的。  相似文献   

7.
《科学中国人》2009,(11):46-47
通过四倍体互补iPS细胞产生成活小鼠 自四转录因子在小鼠纤维原细胞强制表达可以产生自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的技术第一次被阐述以来,该技术被已成功地用于利用多种类型细胞产生类多能细胞的胚胎干细胞中,这些不同类型的细胞不仅来自于小鼠。还来自于其他物种,如灵长类和大鼠。  相似文献   

8.
简易地获得大量的多能或全能分化的干细胞是研究人员孜孜以求的目标,因为这样的干细胞是治疗严重疾病的基础。现在,获取干细胞似乎已经进入条条道路通罗马的多元时代,因为用简单的化学和物理方法电可以获得多功能细胞或多能干细胞。  相似文献   

9.
《科学生活》2013,(6):39-39
在报纸和杂志的科学报道中,常常可以读到关于干细胞的新闻。所谓干细胞,是指人体内那些未分化的、因而有可能分化成不同类型细胞的细胞,“干”的意思,是可以产生分支的“主干”。干细胞如今能以人工的方式生长或转变成几种特定组织的组成细胞,将来也可能用于医疗。而问世于上世纪80年代的3D打印技术则是近来科学界的又一热点,近年在航空航天、工业制造、生物医疗、建筑工程、个人化定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刊曾介绍过科学家用这一技术打印的血管。它用于打印干细胞,又会产生怎样的奇迹呢?  相似文献   

10.
胚胎干细胞(ES)是具有形成所有成年细胞类型潜力的全能干细胞。科学家们一直试图诱导各种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特定的组织类型,来替代那些受损的体内组织,比如把产生胰岛素的细胞植入糖尿病患者体内。科学家们已经能够使猪ES细胞转变为跳动的心肌细胞,使人ES细胞生成神经细胞和间充质细胞和使小鼠ES细胞分化为内胚层细胞。这些结果为细胞和组织替代疗法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1.
《大众科技》2010,(1):2-3
维生素C被发现250多年来,大家对它最为熟知的是“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的功效。然而,最近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科学家们在干细胞领域的研究成果,显示出维生素C对“诱导多能干细胞”的非凡功效。  相似文献   

12.
<正>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研究人员称他们找到了替代填充物修复牙洞的方法。牙齿的牙髓内包含一定数量的间充质干细胞,它们可以发育成牙齿、软骨等。这也意味着当牙齿出现微小裂纹或裂缝时,这些细胞将分化成特定的成牙本质细胞,而后者可以生成新的  相似文献   

13.
小资料     
胚胎干细胞 (ES)胚胎干细胞 (ES)是具有形成所有成年细胞类型潜力的全能干细胞。科学家们一直试图诱导各种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特定的组织类型 ,来替代那些受损的体内组织 ,比如把产生胰岛素的细胞植入糖尿病患者体内。科学家们已经能够使猪ES细胞转变为跳动的心肌细胞 ,使人ES细胞生成神经细胞和间充质细胞和使小鼠ES细胞分化为内胚层细胞。这些结果为细胞和组织替代疗法开辟了道路。目前 ,科学家已成功分离到人ES细胞 (Thomson等 1 998,Science) ,而体细胞克隆技术为生产患者自身的ES细胞提供了可能。把患者体细胞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  相似文献   

14.
肿瘤干细胞(Tumor Stem Cells,TSCs)理论自其被提出以来,就一直是恶性肿瘤研究领域内的大热门.研究人员认为,肿瘤干细胞一方面可以自我复制保持"干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分化成肿瘤细胞而促进肿瘤的生长.这一理论为人们重新认识肿瘤的起源和本质,肿瘤的临床诊断、治疗以及新药研发提供了新的方向和视角.从2007年开始,苏州大学陈坚教授就通过小白鼠实验研究得出:有一群细胞对放化疗都耐受,是癌症复发转移的祸害,这群硬骨头可以看作肿瘤干细胞.每个肿瘤细胞都有自己的生存寿命,这些细胞都会面临凋亡,但癌症干细胞不会,如果我们能找出并杀死癌症干细胞,其他肿瘤细胞也会慢慢凋亡.  相似文献   

15.
胶质瘤是常见的癌症之一,由于胶质瘤中存在胶质瘤干细胞,导致胶质瘤对化学疗法和放射性疗法有抗药性。在体外实验时观察到BMP4可以诱导胶质瘤干细胞分化成星形胶质瘤细胞,减少胶质瘤干细胞的数量,降低胶质瘤的抗药性。本篇综述就从BMP4信号通路以及BMP4蛋白的角度综合叙述对胶质瘤的靶向治疗作用,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中国人》2009,(5):39-39
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森和俊被授予2009年盖尔德纳国际奖,分别因培育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和发现细胞内蛋白质品质管理机制而获奖。山中伸弥于2006年利用实验鼠皮肤细胞培育出具备分化成各种组织和器官能力的iPS细胞。2007年,他又成功将人体皮肤细胞改造成iPS细胞。iPS细胞有望在再生医疗领域发挥巨大作用。森和俊于1993年发现细胞内质网中存在一种分子,这种分子能感知被错误制造的“次品蛋白质”,并揭开了这些“次品蛋白质”被处理的具体机制。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2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了2009年度十大医学突破,我国科学家采用干细胞技术获得iPS小鼠这一重大成果入选,这也是我国今年入选的唯一成果。今年7月,在发育与生殖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周琪研究员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曾凡一研究员等在干细胞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通过四倍体囊胚注射得到存活并具有繁殖能力的小鼠,从而在世界上第一次证明了iPS细胞的全能性。该成果于2009年7月23日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1月,生物技术学领域取得了几项重大成果.最使科学界震动的成果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俞君英及其同事,11月在《科学》上发表了题为"从人类体细胞得来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系",也在11月,日本京都大学的山中伸弥及其同事,在《细胞》上发表了"用一定的因子从成年人的成纤维细胞来诱导多能干细胞".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信息》2003,(24):28-28
美国研究人员成功地利用实验鼠的骨髓干细胞,初步制造出人体下颌骨关节。研究人员说,类似技术将来也许可以用于再生人体各部位的骨节,造福患者。 伊利诺伊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在12月号《牙科研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首先从鼠的骨髓中分离出成体间叶干细胞,并用特定化学物质和生长因子对干细胞进行处理,使它们分化成能形成骨骼或软骨的造骨细胞  相似文献   

20.
干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未分化细胞,是机体或组织器官的起源细胞,具有形成完整个体的分化潜能或分化成特定/多种细胞组织器官的潜能。干细胞在理论上突破了细胞分化的单向性,由于体外培养的成功,日益显示出对人类健康的潜在价值。最显见的医学应用潜能,是有望成为细胞组织移植甚至器官的新来源,以取代病人体内损坏的细胞组织甚至器官,达到治疗组织缺损、遗传缺陷、器官障碍等难治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