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热爱中华文明、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以及热爱美好生活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1]文学类文本阅读在对接这一理念上,有着诸多关联点,如文学与生活,文学与人生,文学与文化,等等。由此,文学类文本阅读作为高考语文试题的主要组成,历来备受师生关注。2023年高考新课标Ⅱ卷,  相似文献   

2.
李子拢 《学苑教育》2019,(10):30-3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内容,让乡土资源走进语文教学,有机渗透融合,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对于学生提高语文能力,热爱和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促进小学语文教学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诗歌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优美和伟大,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1-6年级的学生需学习古今优秀诗文160篇,  相似文献   

4.
<正>一、语文教育的历史使命语文教育承载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复兴的厚重使命,负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责任担当。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必须从细微处入手,要通过教育让孩子们从认同自己的身份、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我们的语言、热爱我们的历史开始。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开宗明义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教学目标中明确:语文教育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应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在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现阶段,我国的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热爱祖国壮丽的河山、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关心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热爱中国共产党和各族人民,维护祖国的独立和统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紧紧把握其"工具性与人文性的  相似文献   

7.
彭新春 《甘肃教育》2024,(2):101-10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将文化自信放在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位置。基于此,文章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生活联系,通过探究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收集资料、搭建平台等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了解、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的过程中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底蕴,从而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树立文化自信,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相似文献   

8.
汉语言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最优美的语言文字之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学生热爱母语的情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不竭动力,也是学生识字教学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文化自信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它指的是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于古诗词具有韵律美、意境美、语言美等特点,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故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古诗词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并传承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课程,“语文课程以理解和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础,以涵养高尚审美情趣、厚植中华文化底蕴、坚定文化自信为重点,以全面提高语言文字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中运用,提高自己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新课标强调了语文学科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方面的作用,提出语文学科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可是,当前的小学生人文素养欠缺,对他人和  相似文献   

12.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能结合教材中的古代诗文了解相关的文化常识,丰富文化积累。增强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因此,中职语文教学的开展不仅给学生传授了...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与地位”中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母语,它不仅是一种语音、符号系统,在其中也积淀了民族的睿智、文化、精神。同时也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要求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热爱、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了解、吸纳人类进步文化的精华,具有广阔视野和…  相似文献   

14.
林丽洪 《新教师》2020,(2):29-30
语文课堂是一个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很好平台,教师可以将与语文课程相关的传统元素融合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热爱汉语、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一、知晓传统,丰富语文课堂。从2008年开始,清明、端午、中秋这三个节日就被列入国家法定的节假日,足见国家对传统节日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水土滋养的不仅仅是这一方人的物质生活,同时也滋养着这一方人的精神生活。本土文化作为精神滋养的介质,对于“一方人”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民族的延续,最重要的是民族精神的延续、民族文化的延续。语文教学担负着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本土文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上说:“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古诗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在语文课程中只占极小部分的特殊状况,综观当前古诗词课堂教学资源严重匮乏及学生古诗文积累远远低于课标要求的现状,有必要强调拓展古诗词教学资源的重要性,探讨古诗词教学资源有效拓展的策略,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古典诗文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操.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为做到这一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理解教材,体会文章中记录的作者的生活阅历,或抒发的作者的情怀,或反映的作者的人生观,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一定的人文情感的启迪,受到热爱中华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熏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语文课程本身的内在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内和课外两种资源,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氛围,让学生在语文知识和语言能力获得提升的同时不断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的了解,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9.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设计侧重从搜集资料,潜心品读、吟诵、想象拓展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围绕“好雨”这一文眼,诵读感悟,品读文本,读中悟美,读中悟情。古今对比,感受古诗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