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中华武术》2007,(2):53-53
2006年12月30日,河北沧州孟村,中国八极拳之乡,来自世界各地的武术家、武术爱好者近千人会聚一堂,参加纪念杰出八极拳家吴秀峰先生诞辰百年纪念活动暨八极拳国际培训中心落成典礼。来宾中包括了八极拳以及各拳种流派的民间武术家,体现了"天下武术是一家"的团结  相似文献   

2.
近代著名武术家、教育家马凤图先生最初在河北沧州系统学习劈挂掌和八极拳,后与八极拳家韩会卿和二弟马英图在东北结识郝鸣九、程东阁、胡奉三、杨俊峰等武术名家并与其建立换艺关系.在此过程中,马凤图先生从郝鸣九、程东阁、胡奉三等人学习了翻子和戳脚,并向郝鸣九、程东阁传授了劈挂掌和八极拳.  相似文献   

3.
霍氏八极拳能有今天,一位默默无闻的老武术家功不可没,本刊带您去拜访淡泊名利、弘扬八极的霍文学先生。  相似文献   

4.
白玉江 《精武》2008,(6):59-59
河北青县盘古武校校长刘连峻自幼习武,多次代表沧州、河北和中国队参赛,武功显赫,屡摘金牌,先后获“国际武术大师”(南武当山),“世界著名武术家”(山西永济)殊荣,被其师傅——八极拳第七代掌门,世界四大技击名家之一吴连枝誉为“常胜将军”。  相似文献   

5.
八极拳是我国传统名拳之一。它以简朴刚烈,凶猛异常、技法实用性强的独特风格著称于世。技法上讲究挨崩挤靠、崩撼突击、迅猛凶狠,以短制长。应用时,攻中有防,防中寓攻,招法连贯,三盘连击,劲足势猛。要求眼随手转,手脚齐到,上打下封,紧逼硬攻,短长兼施。临阵应手可制敌顷刻之间,正如《八极拳谱》所赞曰:“八方来敌,八方击毙。”又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之说。因而八极拳倍受历代武术家、技击家的喜爱。现就将八极拳应  相似文献   

6.
龚荣弟 《武当》2014,(2):22-24
八极拳属短打拳术,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近身贴身靠打,是发挥超强爆发力打击效果的有效之法。八极拳招式简单,朴实无华,看似简单易学,实则修炼成高层次的武术家又是异常艰难的。大家都知道练八极拳有三劲,即沉坠劲、十字劲和缠丝劲,步法则有闯步、跺碾步、搓踢步和拥搓步等等,这些步法同每一招式的具体发力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盛松芬  陆国军 《精武》2010,(7):45-47
7月27日是著名武术家、八极拳大师孙亮亭老师的祭日。每年的这一天,他的弟子们都会组织纪念活动,缅怀他老人家平凡而又光辉的一生,及其对武术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激励大家直接或间接地接受老师的教诲,让晚辈后生时刻不忘孙先生的遗训——将八极拳法继续发扬光大,同时,也感召大家在各自不同的人生轨迹上奋勉前行。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2000年5月7日,首届“世纪杯”武术邀请赛在北京昌文武术学校胜利闭幕,来自全国五个省市18家武术馆校的121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此次邀请赛的宗旨是“以武会友,增进友谊,交流技艺,促进发展”,大会共进行了长拳、南拳、太极拳、八卦掌、通臂拳、翻子拳、八极拳、地趟拳以及长短器械等248项比赛。亚武联名誉主席、中国武协会名誉主席徐才作了重要讲话。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张文广、著名武术家孙剑云以及昌平区成教局领导王秉孝应邀出席了大会,出席大会的武术界知名人士还有林仲伟、崔国贵、骆大成、刘学勃、刘敬儒、…  相似文献   

9.
徐纪 《精武》2007,(11):4-7
徐纪先生是名副其实的武术家,他对武术有一种强烈的,长期积累的,职业的爱好,发之为文,则有飘逸幽远的书卷气。本刊"惟佳言之务得,思有惠于后学",把徐先生的文章推介给读者朋友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篇《从八极架的训练看武术圈的迷失》道出了他对八极拳独到的见解,可谓取精用宏,厚积薄发,读者敞开胸膛尽量吸收,不只可以真切领略到八极拳历史的辉煌,更能体悟到,八极拳何以在国内、海外武林独树一帜的奥秘……  相似文献   

10.
李会宁 《精武》2010,(6):46-53
八极小架,又称小八极拳,是八极门中的第一套拳法,也是本门的筑基功夫,其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功理功法和变化多端的技击妙术,也是强身健体、长寿养生的不二法门。本套小架为河北省沧州籍武术家、原南京中央国术馆教务长、一等教官韩会清先生所传,属原传老架,曾于1928年由央馆编审处长姜容樵先生定书名为《国术教范大小八极拳图说》正式出版,并被定为央馆学员的高级必修教材。  相似文献   

11.
刘瑞辉 《中华武术》2007,(5):F0002-F0002
3月13日,本刊记者前往河北沧州孟村,探访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八极拳训练营,二十多名八极拳选手在著名八极拳代表人物吴连枝创办  相似文献   

12.
铁山靠是八极拳六大开中的一套著名套路,以简朴刚烈、节短势险、猛起硬落、硬开硬打、凶猛异常的风格和技击性强的特点著称于世,在八极拳门中世代秘传。近几年来,虽然介绍八极拳的文章不少,有技术性(包括套路、技击)的,也有理论性的,但是公之于众的却有藏头露尾之嫌,鲜有和盘托出者。八极门真传弟子外的人们,只知道八极拳系中有“顶、抱、担、提、挎、缠”这六大开,却从不见其套路,让人有一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感觉。究其原因,一是因八极拳门比较保守,视技如宝;二是因为八极拳极为实用,掌握者怕轻传于歹徒,对社会造成危害。作者打破陈规,在此将八极拳铁山靠及其实战用法加以披露,愿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3.
尤志心 《武当》2006,(3):34-35
孙禄堂(名福全,号涵斋)是我国著名武术家,在国内外均享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的盛誉。他曾从李魁垣、郭云深学形意拳,从程廷华学八卦掌,从郝为贞学太极拳。后来,他以太极为基础,融会三家之精髓而创孙式太极拳。孙师慧眼识俊才  相似文献   

14.
孙式太极拳的产生孙式太极拳是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朵艳丽的奇葩,是中国近代著名武术家、一代宗师孙禄堂先生集形意、八卦、太极之大成,冶三家于一炉,所创立的太极拳流派之一。孙禄堂(1860-1933),名福全,字禄堂,号涵斋,河北省完县人(今属望都县)。孙禄堂幼从李奎元读  相似文献   

15.
有人唤我接电话,接过听筒,竟是刚刚越海而来的日本武术家松田隆智的声音。他一住进宾馆就打来电话,要求我引荐他会见在京为人民体育出版社点校《纪效新书》的马明达。松田隆智今年四十六岁,精通汉文,阅读过数百种中国武术史料,撰写了一部《中国武术史略》,在中日两国武术界影响颇大。他不仅是中国武术史的研究家,而且还身体力行,练过多种中国拳术。而他对八极拳的兴趣却远在其它拳种之上。他认为八极拳刚猛遒劲,实战性强,适用性大,此前即来过中国,向八极拳重要伟人之一—陕西省体委副主任、西安体院副教授马贤达学过八极拳。松田此番中国之行目的之一,即是飞赴西安向马贤达正式行拜师之礼。因此难怪他得知飞马贤达之弟马明达在京就思慕如渴,急欲一见。  相似文献   

16.
八极拳史话     
八极拳是清初沧县孟村镇人,吴钟(字弘升,1712-1802年)所传。吴系云游道人癞魁元之徒,于乾隆年间在河北沧县城南孟村镇设坊,方使八极拳广为流传,故有“孟村八极”之说。八极拳在河北沧县孟村传习,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30年代沧县人氏李书文(字同臣,人称神枪李)之徒周馨武、霍展阁及其侄霍庆云等人,将八极拳传到吉林省。八极拳早年间有人称作“巴子拳”、“八极拳”等。近代称“八极拳”者居多,乃取八方极远之意也。八极拳非常注意攻防技术的练习,在习法上讲究,挨、膀、挤、靠,不招不架,见招打招。八极拳的步型以弓步、马步为主。步法多以…  相似文献   

17.
韩振博 《武当》2005,(8):55-56
1929年农历正月12日,河北省山海关古城内太傅庙(明朝大将徐达家庙)旁,著名中医张镇坤家第7个孩子降于世间,婴儿是个男孩,父亲为儿子取名叫张荣时。这一天慧不贵日,龙不盘梁,天无祥云,地无紫气,一切平平常常。但就是他,后来成长为当代中国著名武术家,少北武术理论和实践的奠基人,一代武林宗师。  相似文献   

18.
八极拳功法修炼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清海 《武当》2007,(12):32-33
本文所议八极拳功法系列,乃原南京国术馆教练魏鸿恩老先生所传,亦为八极拳人之秘笈。八极拳,原名为"巴子拳"(见金一明著《五当拳术秘诀》,一七《拳术总论》)。所谓"巴子"一词,在巴语中乃老虎之意。即"虎拳"【愚生刚至秦皇岛时,尚有称八极拳为虎拳者。据传,清代有一大内张姓八极拳高手(张四成)即为川人;另外从八极拳基础"金刚八势"之"虎跳"步形看来,也酷似巴人(土家人)集体舞中领舞者之步伐。】  相似文献   

19.
武华彦  王晓宇 《精武》2004,(7):12-14
八极拳六大开(顶、抱、单、提、挎、缠)又称六开。六开是八极拳基本理论和高级技法的核心,因为言简意赅、藏形匿影,所以要旨很难领悟,技法不易窥破。为了帮助八极拳爱好者探奥索隐,笔者提供一组六开技法并做简要分析,请习练者悉心揣摩,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20.
刘连洋 《精武》2006,(8):5-7
一、山东太祖四大家1.山东莱州传承的太祖门武术莱州的太祖门武术由盛力先前辈传出,相传盛力先在营口一带得遇少林僧人传授少林门武艺精华,后在济南出任镖师,在青岛国术馆某练习所(拳房)任职,为“青岛三十六友”之一,后返乡莱州桥村传徒技艺,为莱州著名武术家。盛力先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