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延和 《出版科学》2009,17(4):67-67
我国著名编辑出版家、中国编辑学会顾问阙道隆先生,于2009年6月11日中午12时,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阙道隆先生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总编辑、编审,  相似文献   

2.
编辑学理论纲要(上)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1996年以来,中国编辑学会一直积极推动编辑学理论框架的研究。1997年9月,在宁夏银川市召开的全国编辑学理论座谈会上,出版界和教育界的有关专家学者提出了各自的理论框架,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若干基本问题上形成了共识。会后阙道隆同志写了《(编辑学理论纲要)构想》一文,刊发于《出版科学》1999年第l期。2000年初,中国编辑学会又先后召开两次座谈会对普通编辑学的建立和编辑学理论框架进行了讨论。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阙道隆同志认真采纳各方面的建议,研究多种媒体编辑活动的共性,对《构想》进行修改补充,写戍此文。全文根据近二十年来编辑学理论研究的成果.精练简要地论述了编辑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学科地位、学科体系,‘以及编辑理论的内容和框架,阐明了编辑活动、编辑规律、编辑价值等基本范畴,探讨了编辑与读者、作者、传媒及社会的关系,是迄今为止对编辑学理论研究的较为全面系统的阶段性总结。  相似文献   

3.
程绍沛 《出版科学》2009,17(5):95-96
阙道隆同志精于编辑,成绩卓著;致力于编辑学研究,卓然成家.但他一生为人低调、待人谦和,从来不愿麻烦别人.2008年3月是老阙80岁生日,出版社领导和业界同仁提出为他开一个编辑思想研讨会,他极力坚辞.  相似文献   

4.
新年寄语     
《中国编辑》2006,(1):10-15
2005年1 2月23日,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召开了《中国编辑》2006年工作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编辑学会会长刘果,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桂晓风,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司长余昌祥,中国编辑学会常务副会长邵益文,中国编辑学会秘书长程绍沛,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于国华,中国青年出版社原副总编阙道隆,清华大学出版社原总编蔡鸿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原副总编王德有,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电子工业出版社副社长李新社,人民出版社总编室主任陈鹏鸣,  相似文献   

5.
由阙道隆同志主编的《实用编辑学》已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由二十多位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多年的编辑出版工作者编写。此书大部分章节论述的是图书编辑工作,另有一章讲刊物的编辑工作。本书可作为学校、各出版单  相似文献   

6.
沉痛悼念著名编辑家阙道隆去世,分析和评价阙道隆在编辑学理论建设上的成就,主要记述<编辑学理论纲要>产生的背景和经过,<纲要>的丰富内容和对编辑理论研究的贡献,以及阙道隆的学术品质、治学方法和科研精神.  相似文献   

7.
白首犹恋旧征衣———忆朱语今●阙道隆朱语今同志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做过多种工作,他的业绩和贡献是多方面的。不过,我最熟悉、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朱语今同志在编辑工作方面的思想和业绩。他在编辑工作岗位上度过的时间最长,付出的精力也最多。1939年,他调...  相似文献   

8.
《编辑学理论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出版科学》分两期发表之前,我有幸读到中国编辑学会寄来的全并参加座谈会,为阙道隆同志的这篇力作终于修改定稿、能随即提供在编辑出版领域从事实际工作、理论研究和教学的人员参考使用而感到无比高兴。  相似文献   

9.
喻纬 《出版科学》2002,(1):16-17,15
阙道隆先生在<编辑学理论纲要>(<出版科学>2001年第3、4期)中指出,编辑学的学科体系"由编辑业务、编辑史和编辑理论三部分组成"."编辑业务、编辑史是血肉,编辑理论是灵魂,共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在谈到编辑学的研究方法时,阙先生指出,它"有三个层次,即指导方法、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编辑学属于应用科学","应用科学常用的社会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普查)、个案研究法、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等,对编辑学研究有重要作用".我十分赞同阙先生的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10.
此文是应约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30周年社庆写的回忆录,受刘杲同志《我的出版观》的启示,定名为《百科塑我编辑观——从〈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出炉前后说开去》。文成后送刘杲同志一阅,意在聊博一笑,不想刘杲同志偏爱,推荐给《中国编辑》。原文篇幅较大,根据编辑部的建议我做了压缩,文中省略号处即为被压缩之处。全文分四个部分:探究编辑灵魂所在,解读编辑深层内涵,体验编辑邻接关系,追寻编辑最高境界。该文将分两期刊毕。  相似文献   

11.
从传播看编辑基本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编辑学会于4月中旬在天津举办研讨会,再次就编辑规律等学术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聆听了不少新鲜意见,感到对它的认识渐渐清晰起来。 阙道隆先生在完成《编辑学理论纲要》(《出版科学》2001年第3、4期)之后,集中思考研究编辑基本规律并发表新成果《试论编辑基本规律》(《出版科学》2002年第3期),提出“在文化创造和传播过程中编辑与社会相互作用规律(包括社会制约和编辑能动作用),是编辑活动的基本规律”。在社会传播环境下表述编辑活动基本规律,这比笼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在临近岁尾的这一期里,我们继续推出了关于“编辑工作的改革”讨论专栏,并期待着编辑诸公的反应。在商品经济大发展的今天,经济效益的问题日益为书刊出版部门、为编辑所重视,这本是理所当然之事,但是,经商赚钱的思想亦有走过头的地方,这对出版事业的健康发展无疑是个冲击。在《编辑价值断想》一文中,阙道隆同志由此而阐发议论,指出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由中国编辑学会举办的刘杲同志编辑思想研讨会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中宣部出版局巡视员郭义强,新闻出版署原署长宋木文、于友先出席会议并讲话。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中国编辑学会会长桂晓风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14.
璧有瑕,请为君示——对《编辑学理论纲要》的推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的一期《中国编辑学会简报》(总78)重点推荐了阙道隆先生的大作《编辑学理论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这是探索编辑学理论框架的一个重要研究成果,将对整个编辑学理论研究活动产生新的推动。” 《纲要》内容丰富,信息量大,集中了阙先生相当一段时间的思想成果。尤其是对编辑学基本理论体系的架构和编辑学基本概念、编辑活动基本规律的归纳,博  相似文献   

15.
断简遣文别有情──访编辑名家阙道隆周翼虎“人生的环境和机遇比个人选择更起作用。”中国青年出版社总编辑阙道隆先生回首他走过的漫长的编辑生涯,感慨地说。阙先生原籍湖南省桃源县人.此县距桃花源只有十里地,风景如画,民风简朴。上了6年私塾后又接受了新式教育....  相似文献   

16.
2009年6月11日12时,著名编辑学家,中国编辑学会顾问,中国编辑学会第一、二届副会长,中国青年出版社原总编辑阙道隆同志,因肺部纤维化,抢救无效,停止了呼吸.我们相知相交50余年亦师亦友的老同志与世长辞,不觉心中黯然,失落之感油然而生.回想往事,热泪横流,难以自制.  相似文献   

17.
2004年5月21~22日,中国编辑学会图书编辑学专业委员会2004年图书编辑学术研讨会暨《科技图书编辑手册》首发式,在北京西山杏林山庄举行。会议由图书编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林瑞耕主持,中国编辑学会常务副会长邵益文同志到会并作重要讲话。会议邀请人民邮电出版社党委副书记兼副社长徐修存同志作了《关  相似文献   

18.
正程绍沛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就从事编辑工作,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副总编辑,2000年退休后,先后任中国编辑学会副秘书长、秘书长、副会长,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0年5月8日至9日,第14届国际出版学术会在南京召开,我因论文入选与会,有幸认识了先生,当时他忙于会务,还是热情接待了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学子。隔了一年,2011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刘杲同志编辑  相似文献   

19.
祝愿与期望     
1999年第1期刊物刚才收到,内容很丰富。刘杲同志对编辑学的高见,对阙道隆同志所写《<编辑学理论纲要>构想》、林穗芳同志所写《撰写和完善<编辑学理论纲要>需要探讨的一些问题》、逸士同志所写《从电子出版物的编辑活动想起》等佳作的评论,高屋建瓴,言简意赅,读后大开茅塞。编辑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应该受到广泛重视,报刊、图书编辑也应参加讨论、研究,把自己的经验、实践提高到理论高度加以总结。《出版科学》提供宝贵篇幅,是  相似文献   

20.
2011年10月24日,由中国编辑学会举办的"刘杲同志编辑思想研讨会"在京召开。刘杲同志于1956年开始从事出版工作,曾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党组副书记兼国家版权局副局长。在担任领导职务期间和长期的研究工作中,他对出版业管理的诸多方面,如法律法规、市场管理、各类题材出版物的出版、人才培养、外事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曾以政协委员的身份积极为出版业建言献策,强调推进编辑出版学学科建设和理论创新。其主要著作有《刘杲出版文集》、《刘杲出版论集》、《出版笔记》、《我们是中国编辑》等。来自新闻出版总署、中宣部出版局和全国各地出版单位的领导、资深编辑家、出版人及高等院校编辑出版专业的教授等,在研讨会上纷纷发言,表达了自己对刘杲同志编辑思想的认知、感悟及对他的敬重之情。本刊将陆续选登此次研讨会的部分发言和论文,为广大编辑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