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虞俦次韵唱和姜特立《糟蟹呈虞察院》的二首诗作,被姜特立编入诗集《梅山续稿》之中。虞俦的二十四卷本《尊白堂集》已久佚,今传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六卷本《尊白堂集》及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均不存上述二诗。不过,二诗却因被姜特立编入《梅山续稿》而保存流传下来。  相似文献   

2.
温飞卿集,《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握兰集》三卷,《全筌集》十卷,《诗集》五卷,《汉南真稿》十卷。”观此,则其诗集仅五卷。明人曾益和、清人顾予咸即据宋传本对其诗作了注释校补,康熙间顾嗣立又重校刊行,勒为诗集七卷、别集一卷,又采诸英华等为集外诗一卷,合为九卷。《全唐诗》编温集亦为九卷,收诗335首,与顾氏校注本卷帙次序合,可是其中有14首与盛、中、晚唐十一家重出互见,某些篇章在宋代已经歧异,前人虽间有辨误,但多存有疑问,今以《全唐诗》中之重出篇章,兼考唐诗诸总集及历代流传情况,求证以飞卿及诸家之行事,略作甄辨。  相似文献   

3.
揆叙,字恺功,号惟实居士.满洲正黄旗人.为明珠次子,性德之弟.生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较性德小19岁.揆叙少有诗才.学诗于清初著名诗人查慎行(号初白,字夏重,有《敬业堂诗集》,《补注东坡编年诗》等).《敬业堂诗集》第十七卷《闻恺功有塞外之行,邀余重宿郊园,赋此志别》诗云:“忆子从我游,翩翩富词章.十三露头角,已在成人行.”康熙三十五年,揆叙授翰林院侍读.历官翰林院掌院,都察院左都御史.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卒,年44.谥文端.有二子,一名永缓,官荫生;另一名永福.雍正初年,因恺功涉及生前曾拥立太子胤祀事而被夺去溢号.也因此,揆叙虽身为高官,然除国史馆本传而外,再未见有关于他的传、状、碑、志等,生平资料较少.揆叙著有《益戒堂集》十六卷、《鸡肋集》一卷、《隙光亭杂识》六卷、《后识》六卷;辑《历朝闺雅》十二卷.均为罕传本,较难得见.惟铁保纂《熙朝雅颂集》载其古近体诗共69首(古体诗16首,近体诗53首,流传较广).与揆叙同时代的徐倬在《修吉堂文稿》中有恺功诗序,内称:“夏重(查慎行)又为余言恺功虽居乌衣朱桁,而意致洒闲,常若在灞桥风雪中.诗得力于浣花(杜甫)、昌黎(韩愈)、眉山(苏武).”徐倬评揆叙诗“如九皋之鹤,唳彻于天,而霜青露白也,如紫府仙人,雪月交光,而独立于瑶台之上也.至其兴寄  相似文献   

4.
奇人傅青主     
梁羽生小说《七剑下天山》中,傅青主(傅山)是个重要人物。据小说里的描述,他“不但医术精妙,天下无匹,而且长于武功,在无极剑法上有精深造诣。除此之外,他还是书画名家,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奇士”。傅青主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名人,梁衡先生的散文《晋祠》里面也提到山西晋祠难老泉亭上悬挂的匾额乃是“清代著名学者傅山写的”,中学课本选入这篇文章,注释说:傅山,明末清初思想家。字青主,山西阳曲(今太原)人。精通经史诸子,兼工诗文书画,又精医学。著有《霜红龛集》等。傅山是个奇人,梁羽生的小说中视他为神医国手和书画名家,然而这些实在还远不…  相似文献   

5.
宋许景衡《横塘集》原有30卷,明中叶以后散佚。清乾隆间编《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辑出20卷,缺佚颇多,仅从《东瓯诗集》收入佚诗1首。《全宋诗》、《四库辑本别集拾遗》辑得一些佚作。今从《东瓯诗集》与《东瓯续集》辑得诗4首,从《四库全书》辑得文3篇,从《永嘉集·内编》辑得文1篇。  相似文献   

6.
傅山与薛瑄     
在山西省万荣县平原村(原属河津县)薛夫子(薛瑄)祠堂,有傅山亲笔手书对联一付: 果知复性一言,虽四民二氏,俱许入祠谒夫子。 不辨读书二录,即两榜三元,亦虚在世称士人。 又傅山《霜红龛集》卷二十七《杂记》有一段说: 近代薛文清《语录》最好,若能领略得一句两句,便不是从前不痛不痒人矣。 从上面一付对联和这段《杂记》看来,傅山对薛瑄(薛文清)推崇备至了。 傅山(1607~1684):字青主,号朱衣道人,山西阳曲(今太原市)人。是明、清之际的重要启蒙思想家之一,其思想是反理学的。著有《霜红龛集》。  相似文献   

7.
列出画史上"元四家"之一的倪瓒诗文集的7个主要版本.明天顺荆溪蹇刻七卷本《倪云林先生诗集》,为倪云林诗文集之祖本;清康熙城书室刻十二卷本《清閟阁全集》,为倪云林诗文集最完善之本.而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中《云林画谱》为倪瓒所作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8.
粤诗总集是研究岭南诗歌的重要资料,根据《四库全书》系列丛书及《中国古籍总目》等目录书的著录,考证出现存最早的粤诗总集为明代谈恺《广中五先生诗》二卷,为嘉靖三十六年(1557)刻本。此后重刻数次,大致还有十种左右版本,如明嘉靖乙丑(1565)陈暹《广中五先生诗选》二卷附汪广洋诗五卷,明嘉靖隆庆间刊俞宪《盛明百家诗》后编《广中四杰集》,明崇祯丁丑(1637)葛征奇《南园五先生集》二卷、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李琯朗《南园五先生集》二卷、清乾隆戊辰(1748)一篑山房本、《四库全书》收清抄本《广州四先生诗》四卷、清嘉庆间刊罗学鹏《广东文献》初集卷之九至十四《南园前五子集》、清同治九年(1870)南海陈氏樵山草堂刻本《南园前五先生诗》五卷《南园后五先生诗》二十五卷附刻南园花信诗一卷及现代整理本1990年梁守中、郑力民点校《南园前五先生诗、南园后五先生诗》,可见其影响之大。广中五先生即南园五子,开岭南诗派风气之先,自此之后,粤诗总集便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了。  相似文献   

9.
苏轼到湖州,据《苏东坡集》(七集)诗文所载,参以其他资料,算起来,不下五次.第一次,在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熙宁四年十一月,苏武通判杭州.次年十二月,受转运司差遣,赴湖相度堤岸利害.这在《将之湖州戏赠莘老》、《画鱼歌》、《吴中田妇叹》、《和邵同年戏赠票收秀才三首》、《游道场山何山》、《赠孙莘老七绝》等诗及《墨妙亭记》中均有所反映.据王宗稷《东坡先生年谱》(以下简称《年谱》)记载,在赴湖后,“是岁又作送杜子方诗,及腊月游孤山访惠思二僧有诗”.从行文来看,似乎苏轼于“腊月”即返杭.但在《苏东坡集·前集》卷四和王十朋撰《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  相似文献   

10.
厉鹗《宋诗纪事》卷四十五胡宪名下系有《答朱元晦》七绝一首,诗云:“幽人偏爱青山好,为是青山青不老。山中出云雨太虚,一洗尘埃山更好。”这其实是胡宏的作品,见于胡宏《五峰集》卷一,诗题原为《朱元晦寄诗刘贡夫有风籍溪先生之意词甚妙而意未员周因作三绝》,三绝中的第二绝之所以会被误置于  相似文献   

11.
友人刘君德隆知我爱诗,亦喜其先祖刘鹗之《铁云诗存》,又以未见于《铁云诗存》之刘鹗庚子诗二首示我。连日吟读,探其大概。试析成文。刘鹗的这两首诗刊录在日本报界人士西村天囚的《硕园先生诗集》内。这是两首七律,作于1900年(即庚子年),系与西村天囚等中日友人在酒宴上的唱和之作。刘鹗等人的作品均以附诗的形式被收录在《硕园先生诗集》第二卷17页至19页之间,与西村天囚本人的几首诗排在一起,形成《沪上小诗》一组,均系汉文。诗人们面对庚子事变,或愤慨、或忧虑、或昂越、或低沉,“将杯酒洗愁肠”,政治观点大致相近。据我所知,这组诗在国内尚未  相似文献   

12.
晚唐诗人李群玉,字文山,湖南澧州人。元辛文房称其清才旷逸,诗笔遒丽,名盛当时。《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李群玉诗集》三卷,后集五卷,宋临安府棚前陈宅书籍铺刊本卷同,见四部丛刊初编一六七缩印本(以下简称书棚本)。至明末,毛晋汲古阁刻《唐人八家诗》,内有《李文山诗》三卷,分体编排,已非宋椠旧貌。清初季振宜辑全唐诗时,即据汲古阁本,康熙扬州唐诗局以季氏稿本为底本,编其诗三卷,共二百六十三首,其中作品又分别见于唐人十五个作家集中,达二十首之多,真伪混淆,历时已久。今依《全唐诗》李群玉卷,辅以书棚本、汲古阁本,并旁参它书,略作甄辨。  相似文献   

13.
旧本陶集卷三有《还旧居》诗一首,开篇云:“畴昔家上京,六载去还归.”历代注家与年谱编撰者对此解说歧义纷出,成为陶渊明研究中的一大疑难.当代研陶学者杨勇先生尝作《陶渊明<还旧居>诗考释》,李华先生又作《陶渊明<还旧居>诗系年》,均试图解此千古悬案.奉读之余,疑犹未释,一因此不揣譾陋,谨以区区私见,撰此小文,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4.
敦煌残卷P.2555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唐代文学抄卷,此卷原藏法国巴黎图书馆,首经王重民和舒学先生整理,发表于1977年12月出版的《文史资料丛刊》第1辑。但这个整理本仅收"供名氏诗五十九首"和"马云奇诗十三首"共72首诗作,并以为这72首诗即残卷之全部。故后来高嵩先生著《敦煌唐人诗集残卷考释》(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年),便以这个整理本为底本进行考释。1983年,柴剑虹先生首次披露了P.2555残卷全貌,此卷除王先生校录的72首诗作外,尚有116首诗和2篇散文作品。这全部190首诗文作品,只有16首诗…  相似文献   

15.
《精选陆放翁诗集》为现今可考的陆游早期重要诗歌选本,在元明两代的陆诗接受活动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该选本是由罗椅《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前集》十卷、刘辰翁《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后集》八卷以及《别集》一卷在坊间流传中逐渐合并而成。国内现存的《精选陆放翁诗集》版本都是由罗椅《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前集》、刘辰翁《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后集》及刘景寅《别集》三集合刊的本子,这些本子卷帙数量相同,收诗情况一致,应属于一个版本系统。国外有和刻本,其版本情况与国内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二、无名氏诗误入作家诗集 前述诸例,殆属作家诗误入无名氏集,即在采辑无名氏诗时,因失于鉴别,往往误收作家诗入无名氏集中。反之,在采辑作家佚诗时,又往往出现误收无名氏诗的现象,即常常将无名氏诗误收进作家诗集内。此例亦不少见,尤以从《文苑英华》、《乐府诗集》以及其他类编诗的总集本或选集本中辑佚作家诗时,或有兼收后题缺名者为常见。 《全唐诗》卷七八七无名氏集三载《秋日悬清光》,又重见《全唐诗》卷一二七王维集中,题作《赋得秋日悬清光》。检《文苑英华》卷一八一“省试”卷载此诗,题下缺  相似文献   

17.
北宋元?诗人郭祥正存诗约1400余首,收辑在其诗集《青山集》的诸多版本中,《青山集》在长期流传中,其版本众多,所收诗文在内容、数量上也不尽相同。其次,《续集》或七卷或五卷,为《青山集》最大疑点,经考辨乃为宋人孔平仲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朱引玉 《学语文》2004,(3):15-15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千百年来流传不衰 ,诗是这样写的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关于这首诗 ,自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以后 ,至清代冯浩《玉溪生年谱》、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均谓此诗乃唐宣宗大中二年李商隐留滞巴蜀时寄怀其妻王氏之作。按冯浩考证 ,商隐此年在桂州郑亚幕府 ,郑因遭政敌诬陷 ,贬为循州刺史。商隐未去循州 ,由水路经长沙回长安 ,归途中他曾“徘徊江汉 ,往来巴蜀” ,《夜雨寄北》就是写在归途中经过巴蜀时。解放以后 ,汪汝…  相似文献   

19.
查慎行(1650—1727)字悔余,号初白,原名嗣连,字夏重,海宁人,有《敬业堂诗集》四十八卷,《诗续集》六卷。 (一) 查慎行年纪很小时就开始学诗,因为父亲比较开通,并不强制他,他却整天埋头于举子业、攻八股文,因此慎行很早就有诗名。现存慎行诗集,编自康熙十八年(他二十九岁时的作品开始),此后几十年,一直未有间断。只有康熙五十四年,在长子去世时,他哀伤过度,三个月无诗。可见他创作是多么勤奋了。现存诗篇尚有五千一百余首,数量在清初首屈一指,也是历代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  相似文献   

20.
林古度年表     
林古度交游甚广,与明末清初诗人多有倡酬。遗诗近万首,清康熙间王士祯选刻《林茂之诗选》,仅存一百多题二百多首。《年表》据《林茂之文集》、《林茂之诗选》及笔者多年搜集的林古度佚诗、佚文和古度诸友著作,逐年排比其事迹。详考详拙撰《林古度年谱》(未刊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