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俗话说:“贴心的朋友能灵犀相通”。提起《编辑之友》,我就有一种感觉,一种难以言表的亲切、友爱和默契的感觉。在众多出版业务或学术刊物中,我似乎特别喜欢《编辑之友》,喜欢读它的文章,也喜欢给它写文章。局收发室的同志,因我常常来问《编辑之友》到了没有,久而久之,形成条件反射,《编辑之友》一到,就首先给了我……  相似文献   

2.
音像     
梁晓雪《Floral Times》 没有最潮的节奏,没有火爆的人气,梁晓雪的歌,就这样不声不响的“溜进”了大家的耳膜,并瞬间被它吸引,他的歌给人带来一种淡淡的、温暖的感觉,  相似文献   

3.
苏辉学 《军事记者》2013,(11):72-72
《军事记者》已伴我度过了9个春秋.它给了我写作动力和创作源泉.帮我实现了“报道变铅字”的梦想。没有《军事记者》的启迪,我不会在新闻路上坚持走下去;没有《军事记者》编辑们的耐心指导,我不会在《解放军报》《军事记者》《空军报》等报刊上稿。  相似文献   

4.
导言 “样板戏”这个概念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是很陌生的,但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它对于人们却是如雷贯耳.在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电话的那个时代,它可以说是全体人民文化生活的象征. 样板戏是“文化大革命”中一个特殊的词语,是江青等人把当时一批文艺作品视为开无产阶级文艺新纪元的封号.“样板戏“一词源于《人民日报》1967年5月31日的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而被确定为样板戏的文艺作品只有8部,它们是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乐《沙家浜》.后来陆续出现的京剧《平原作战》、《龙江颂》等9部作品,不在“样板戏”之列,而被称为“样板作品”.所有的“革命样板戏”也都被拍成了电影,很多时候看电影也就是看样板戏.  相似文献   

5.
孔祥军 《今传媒》2003,(4):49-50
当此“非典”疫情仍在“闹心”的特殊时期,“当‘非典’遭遇‘高温’……”上海《新闻晚报》就这样在一版显著位置、以醒目的标题形式把这个悬念掷给了你,你当作何反应? 读下去!这是我的第一反应。它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何止没失望;它满足了我作为一个普通读者对高温下可能的“非奥”变异的好奇心,它提示我这事儿连医学专家  相似文献   

6.
《天堂的缺憾——〈平凡的世界〉刍议》(发表在《中国图书评论》1990年第4期上,以下简称“缺憾”)一开头,作者自云“平素读书,只凭感觉”,接着便凭着自己只读过两遍的“感觉”,从艺术真善美角度对《平凡的世界》进行一番分析,结论是:它的艺术天堂里缺乏“真”,从而宣告了对它的否定。读过这篇评论,本人觉得作者的“感觉”没有上升到理性高度,给人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一、孙少平:青年知识农民的悲剧角色? “缺憾”认为,孙少平“最初的追求也不过是离开双水村而已”、“他并不知道该追求点什么”,是一个“迷惘”的悲剧角色。本人认为,  相似文献   

7.
它是一张“文人论政”的报纸 在旧中国,《大公报》一贯标榜自己“不党、不私、不盲、不卖”,是一张“文人论政”、“以文章报国”的民间报纸。因为它敢于痛骂执政的国民党政府,《中央日报》曾多次刊登文章责骂《大公报》和王芸生“其主义为民族失败主义,其方略为国家分裂主义”,“助长动乱,危害国家。”他们公然连续发表“一查王芸生”、“二查王芸生”、“三查王芸生”的社论,指责《大公报》为共产党“张目”,是新华社的“应声虫”。 有人说《大公报》曾给国民党帮过忙,那是指《大公报》也登过一些反共言论。早在1941年5月,王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发生了什么公元1992年1月4日,这一天与平日没有什么不同,除了它是一个周末,新年后的第一个周末。但正是后一点,使它与一件新闻界的新闻有了瓜葛。这一日,中国大陆众多有影响的报纸同时向世人推出了“周末版”,展示了新的一年报业发展的新特点。《经济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纷纷出版了“周末版”;《辽宁日报》、《陕西日报》创出“周末版”;《南方日报》、《福建日报》、《河南日报》、《大众日报》、《贵州日报》推出“周末扩大版”;《解放日报》则随报奉送四开八版的“周末彩报”;《四川日报》打出了“天府周末”,《吉林日报》则名之为“周末增刊”;《河北日报》为“周末刊”,《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亦由半个版扩大为一个整版,更名为“大地周末”;《中国消费者报》,《新闻出版报》等亦推出“周末版”。如果将这个日子向前推一日,还有《参考消息》的“周末增刊”,向后推一日则有《工人日报》、《安徽日报》、《江西日报》的星期刊……这是继1991年以来出现的第二次“周末版浪  相似文献   

9.
龙年春节刚过,潍坊市坊子区人武部就召开了新闻报道工作会议。总结去年工作,布置今年任务。会议结束时,政工科长刘成元意外地宣布马政委要给大家“送礼”,会场顿时热闹起来。只见马政委抱着一大探杂志走来:“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份小小的礼物,希望大家要学好它,用好它。”他一边说,一边把崭新的2000年第一期《新闻与成才》发到大家手中。“哇!真是太好了!”不少基层报道员喜出望外,他们一直希望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新闻与成才》,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订上或订阅不便,只能到处借阅。如今,马政委了却了他们的心愿,他们怎能不高兴呢?…  相似文献   

10.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评《人之镜》周祝红《人之镜》给我找回了失落多年的读书感觉──“饥渴”,我是在饥渴中一气将它读完的。它牵引我做了许久以来,我不敢做、不愿做、也没有能力做的事:反思自己,蓦然回首,心路历程如阳光下的雪峰,清彻透明,才明白自己...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以《中国大百科全书》为基础,经增补、改编、浓缩而成的一部综合性百科全书,它作为国家“八五”期间重点出版工程,无论在编纂、印制、出版以至装帧、插图等方面都是精益求精的,堪称是部高层次、高品位的精品书。它进入了许许多多普通家庭,成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因此,出版后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但是,当我兴致勃勃地翻阅这部大书之后,不免给人留下深深的遗憾,那就是本书的“索引”在编排上存在一个不应该的缺漏,给人查检翻阅带来极大不便。 索引,顾名思义是指引读者查找书中的论述字词或主题内容的一种工具,为读者提供检索查阅之便,尤其是在词典字典和百科类工具书中不可或缺的“引路指南”。  相似文献   

12.
任青 《青年记者》2005,(9):27-28
“要说最感动的一件事情,还是第一次接到客户打电话来询问广告价目。那天晚上兴奋得没有睡着觉。一个简单的电话,让我激动得彻夜未眠。它实际是在给我一个信号,《汽车族》要进入一个转折的时期了。”  相似文献   

13.
岁末年初,书市上有本书很火:《主编死了》.书名很吸引人. 它给人的期待不亚于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弗兰克·施尔玛赫的《网络至死》和叶夫根尼·莫罗佐夫的《技术至死》.作者们试图用一种“耸人听闻”的标题效果,来唤醒公众对“娱乐工业主义”、“互联网中心主义”或“技术至上主义”的反思与批判.在《主编死了》一书中,作者陈序则对“网络冲击传统新闻业”的空前危机表现出了一名传统媒体人的无力和身为知识精英的忧虑.  相似文献   

14.
诗集《烙印》,是臧克家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臧克家常说:“没有卞之琳的《三秋草》和他的无私帮助,就没有我的《烙印》。”1933年春,卞之琳自费印行了处女诗集《三秋草》,给臧克家寄了一本,热情鼓励他也编一本诗集。臧克家很感动,选编好  相似文献   

15.
何子皿 《大观周刊》2011,(29):116-116,120
《淮南子》以道家思想为主,同时借鉴、吸收了儒家的部分观点。在文质关系问题上,它的确强调了“质”的首要地位,但它并没有摈弃“文”,相反,对“文”也相当重视。首先从先秦各家文质观出发,详细探讨它对“文”与“质”的理解和使用,《淮南子》是“以质为本”、“先质后文”、“文不可缺”、“文质统一”。  相似文献   

16.
电视是遭受批评最多的大众传媒。英国《泰晤士报》曾有文章抨击道:“如果马克思还在世的话,他一定会认为腐蚀人们的鸦片是电视而不是宗教。”《中国电视报》上有人撰文:《远离电视》……为什么电视会让人恨它到如此地步?这一切都来自于电视在传播过程中出现的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它虽然连结了世界,将地球缩小为一个“村”,却淡漠了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日益减少,甚至成为拆散家庭的分离器;它给了人类信息,却没有给人类以信息结构,使人们乐于接受而疏于思考;它的高投入使它为金钱而迎合一般受众文化品味而制作低劣产品…  相似文献   

17.
坦率地说,去年底邮订《新闻知识》时,我对它的质量是颇有些怀疑的。看罢1989年第一期《新闻知识》,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初次见面,便爱不释手了,它给我的印象是:“新”、“近”、“活”三  相似文献   

18.
报纸把关人     
1998年第10期《新闻三昧》的封面人物,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工人日报》检量组组长顾志武。你想认识他吗?请看——没有记者采访那么风光,也没有编辑岗位那么诱人。报纸检查工作的重要性人所共知,但它的责任与辛劳又让许多人望而却步。然而,《工人日报》检查组组长顾志武却乐此不疲。1964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如今同班同学中当部长、报刊老总、副老总的不乏其人,他却在报纸检查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0年。一查根问据,纠错堵漏,干报纸检查的人给自己的工作取了一个很别致的名字——捕捉“漏网之鱼”。《工人日报》的人把顾志武称为捕“鱼”能手,因为谁都能说几段老顾捕“鱼”的故事。有篇稿子提到“纳质膨润土”,老顾看了以后摇摇头说:“‘纳’字不对,应当写成‘钠’,是一种矿物”。同事们一查,他说得果然对。  相似文献   

19.
《出版参考》2005,(6):43-43
“圣经”一语,在大部分欧洲语言中的名称,都来自希腊语“书”一词,汉口文译者译成了(《圣经》,给这部书增添了神圣、奥秘、凛然不可侵犯的色彩。(《圣经》是一部宗教法典。它分(《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两部分。(《旧约》共有三十九卷,原是犹太教教义的神学经典,后来基督教兴起,被其全部承受过去,称为(《旧约》,  相似文献   

20.
《今传媒》1996,(2)
关于“话说陕西人”专栏的信维祖同志:《陕西日报》“秦岭”副刊的“话说陕西人”专栏,我断断续续看过一些,但没有连续读下来。今天,仔细读了送来的复印报页,特别是看了《秦人也能超人》、《重振秦人雄风》、《陕北的明天更辉煌》、《给故土切切脉》、《创造不等于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