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特点与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联合办学的预就业过程教育,将教育与就业相揉合,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模式和就业方式。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三位一体的工程教育与三方共赢的产学研合作运营模式三方面阐述了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与突破口。实践表明,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缩短就业适应期,促进高校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为学生就业铺设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2.
银领学院是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产物,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双重创新,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阶段性成果。银领学院作为学校下属的二级学院,实行校务委员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长由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兼任,副院长主要由银行领导和学院中层干部组成,银领学院在办学上,以订单培养为始点、以开放式办学为特征、以双师团队为依托、以工学结合为载体、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优质银领为目标,实现了学院行业、校友、集团共生态的办学模式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无缝对接。银领学院经过两年的实际运行,在深度融入行业、服务金融企业,全面强化职业和加强学生实践能力训练等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促进了学生“优质就业”。  相似文献   

3.
推进工学结合,勤工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施行"工学结合"人才模式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开展学校与企业联合、实施学生工学结合.不断深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效地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校企合作办学实践积累的基础上,阐述了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基础"的"岗前训练、顶岗实践,就业"三位一体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以国家示范建设专业为契机,紧紧围绕国际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与酒店行业合作共建能力标准,创新和实践了3+2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在办学模式、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运行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许多有意义的尝试,成为与酒店行业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新典范。  相似文献   

6.
论职业技能鉴定与职业教育的接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职业院校教学改革要围绕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路,就必须走"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道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职业技能鉴定的接轨就避免不了地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7.
"三位一体"校企合作顶岗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并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顶岗实践教学模式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借鉴与比较国内外校企合作办学的成功经验,提出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基础"的"岗前训练、顶岗实践、就业"三位一体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探讨区域行业典型企业组成共同体,创建专业训练基地,并与职业院校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组织形式;分析在该模式下双师结构团队建设、教学做合一教学方式转变、实训教材建设、行业企业资源共享、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就业等方面优势.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三位一体"学生就业基地的探索与实践,将学校、教师、学生和企业进行了有机整合,充分调动了各方资源并在分工协作中协调发展,使得教育资源得到有效配置,是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中可行的操作方式.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表明, "三位一体"学生就业基地模式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就业, "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得到了成功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办出特色,培养学生创新和创业素质,提高创业与就业能力的一条新路。"三位一体"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创业教学为基础,以创业模拟活动为载体,以创业实践活动为平台。可以通过建立创业教育平台、改革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营造创业文化、建立保障体系等措施实践畜牧兽医专业"三位一体"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实行素质教育既是中国教育的既定政策,又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致力于就业导向背景下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把就业导向和素质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了就业导向背景下素质本位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办学机制的转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了学院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才培养特色是高校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地方应用型大学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从自身实际出发,以地方社会经济人才需求为向导,不断凝练办学理念,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地方应用型大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借助优质教育资源引领、推动成员学校可持续发展,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集团化办学也正遭遇深层挑战。为提炼经验、消弥困境,援引集团行动理论,分析集团化办学的内涵实质和学理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集团化办学的实践逻辑。在龙头学校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下,成员学校主要通过"引领型路径"和"再生型路径"成长,前者体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强辐射,后者体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弱辐射。该逻辑或许能为新时代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更广更深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长江职业学院是湖北省第一所全日制民办高校,其办学理念是弥补人才断档,坚持平民教育,倡导“根雕教育艺术”和“舟车教育艺术”;其教育模式是:研究国情,创立“连体-立交-联合”模式;研究生情,创立“四全-两发-三突出”模式;研究教情,创立“因材施教-五注重-三结合”模式;研究校情,创立“精干-灵活-高效”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地方高校计算机类人才“H型”培养模式构建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育部等部委的办学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地方高校近几年计算机类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应用四个专业人才培养的"H型模式",并进行了人才培养"H型模式"总体的构建,并探讨其保障体系,既考虑了各个专业学生培养的基础性和专业性,也考虑了未来的发展,旨在培养具有较厚基础、较宽口径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专业应用能力型的人才,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加强本科教育的前提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而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又与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的转变密切相连。因此,高等学校应确立内涵型办学模式,形成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以切实加强本科教育。  相似文献   

16.
校企"双主体"育人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其中职业院校和企业作为育人的两个主体,是处于平等地位的两个实体。在当前形势下,政策引导、利益驱动、本质使然、发展需求等条件的引导下,根据校企"双主体"育人的目标性、灵活性、规范性和终身性的特点,在高职《营销与策划》专业中的人才培养模式、目标、课程开发、人才评价等方面,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实践探索,在办学体制机制、教学设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软件蓝领”——高职软件人才培养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件人才的匮乏成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高职院校作为打造“软件蓝领”人才的主要基地。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着定位不准、培养模式教条化、教学内容落后等问题。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非技术能力和技术能力两方面提出高素质初级软件人才的标准,并对照标准,从教学方法、办学机制、办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高职软件人才培养探索。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迅速发展,探索国际化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培养人才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基于阿特巴赫高等教育国际化思想,分析爱恩国际学院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与境外合作方在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模式、教学管理等方面交流与合作等情况,得出结论认为,爱恩国际学院形成了具有其自身特色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考评体系,以期给予国际化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培养人才的教学改革以点滴启示。  相似文献   

19.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的根本落脚点在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实现这一愿景,我们需要在阐明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的价值逻辑基础上,厘清知识生产模式变革下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内外部共在影响关系。然而,目前高职学校人才培养理念存在惯性思维与片面价值取向、职业教育内外关系离散与冲突、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断变化等问题,阻碍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进程。高水平高职学校需要将“三主体联动”和“四要素融通”内嵌于“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中,重塑人才培养目标助力育人理念革新,依托专业建设加速人才培养提质进程,以产教融合为抓手推进人才培养一体化。  相似文献   

20.
中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中法两国教育体系在培养模式、教学组织形式、学制、办学规模、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差异性,可以看出法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经验对我国研究生教育有参考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构建三位一体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导向性;优化办学结构和办学模式;增强课程设置的指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