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我们学校举行了徐玉卿教学实践研讨会,研讨徐玉卿从教四十年的“育人”与“教书”两方面的教育实践。徐玉卿老师有一篇《我奋斗的四十年》的文章,写得很朴实,讲了自己在苏州十中讲坛上“育人”与“教书”两方面的探索和甘苦,言如其人。  相似文献   

2.
"认识"任勇,对任勇有"印象",完全缘自于读他的书,读他的文章。从早几年读的《任勇与数学学习指导》《数学教学艺术与学习指导》到最近读的《任勇:研究让教育更精彩》《任勇:追求数学教育的真谛》《任勇的中学数学教学主张》《年轻教师必听的讲座》,前前后后读了十多本。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认  相似文献   

3.
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提出不同的标准,但育人有方,教学有法的老师肯定是好老师。魏东老师把“态度、习惯、方法”作为自己的育人之法,并在教育教学块“实验田”中辛勤耕耘了二十余年。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三有”:  相似文献   

4.
研究,让教育更精彩;研究,也让任勇的人生更精彩。 任勇说自己是在不经意间走上教育研究之路的,其实不然,从他的第一篇论文发表到第一本书出版,就为他日后的教育研究奠定基石。任勇清晰地记得,1984年,他撰写的一篇文章在一次地区级的学术会议上交流,时任福建省普教室的林铭荪主任看见他那么年轻,又写了一篇充满激情的文章,笑着对他说:“年轻人,你写得很有特色,从现在开始进行教育科研,将来一定大有出息。  相似文献   

5.
阅读《寻梦十年——乡村特级教师傅登顺语文教改观》,只觉如春风扑面,又如醍醐灌顶。傅登顺老师以不加粉饰却饱含智慧的语言,为我们总结了他多年奋战在教学一线的宝贵经验,勾勒了一幅动人的教育图景,每篇文章的标题和内容无不折射出一个热心改革的实践家、一个创新的教育者崭新的育人理念和丰富的教学智慧,读来平实而亲切,如友人促膝谈心,细嚼则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全书共分为四个篇章:理念篇、阅读篇、习作篇和作业篇。其中,理念篇有23篇文章,阅读篇20  相似文献   

6.
《教育文汇》自创刊以来,曾刊发过赵文汉老师好几篇文章。我印象最深的有《我的教师观》《中学教师科研能力缘何堪忧》两篇;这几年,翻阅其他一些教育报刊也经常看到他的文章。文汉是语文教师,他的课余之作都来自他的实践与思考,全是一些语文教改的热点、焦点问题,没有一篇应景文章,更看不到一点“功利性”成分。记得有一年《中国教育报》头版报眼上,  相似文献   

7.
老子的思想是博大、深邃的。《老子》关于教育的论述也是发人深省的。其中“不言之教”可以理解为一种隐性教育思想。他的这一思想体系可以包括“道法自然”的教育规律;“起于累土”的教学原则;“无弃人”的师生关系;“以身观身”的自我检测。这四方面对于我们在教育中按规律办事、教学循序渐进、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关注细节,及时引导,从而更好地发挥隐性教育思想的育人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关于培养“合格公民”的育人观,像一条红线贯串于他语才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他从年轻时代起,就十分注重培养新人,后来无论从事编辑工作还是出版工作,都始终不忘育人,担任教育界领导职务后,更是大力提倡,大声疾呼要端正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他在如何进行语的读写教学和养成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等方面都有诸多精辟的论述,叶圣陶的育人观对当今的语教学和语改革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胡老师,您好!您曾做过我刊的封面人物,还记得吗?胡明道(以下简称胡):记得,当然记得,那是在1993年第4期,我的自述文章题目为《“着迷”与“着迷”以后》。记者:对,就是这篇文章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听说您的原创性科研课题“学长式教学”还与这篇文章有关系哩!胡:“学长”这个概念的确与这篇文章有关。“学长式教学”理念中包含着我的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课堂观以及教学观。在四年的探索中,它走过了遭质疑(“老师”怎么能成为“学习者”?)→被支持→受欢迎(理念新,操作性强)→被吸纳的过程。在贵刊的大力推介…  相似文献   

10.
笔有幸倾听了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的《我的战友邱少云》,王老师以他全新的教学理念、精湛的教学艺术、深厚的教学功底给所有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对笔来说,更是受到了一种心灵的震撼。王老师说:“有了人,才有‘’;为了人,才有‘’。因此语是人的教育。”是的,王老师的课正是一堂让“人”字大写的语课。  相似文献   

11.
三年前,我和其他老师一样,积极投入到学校立项“加强学法指导,提高教学效益”的课题研究中来,在学法指导理论学习过程中,我认真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书中那些朴实无华的语言,句句隐含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策略,给我的教改研究之路指明了方向。老先生的一句话:让学生“为学而学”不如让其“为教而学”成了我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2.
笔者有幸倾听了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的《我的战友邱少云》,王老师以他全新的教学理念、精湛的教学艺术、深厚的教学功底给所有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对笔者来说,更是受到了一种心灵的震撼。王老师说:“有了人,才有‘文’;为了人,才有‘文’。因此语文是人的教育。”是的,王老师的课正是一堂让“人”字大写的语文课。一、淡化分析,引导学生逐层的感悟语文本体观认为:语文课应引导学生“到课文中走一个来回,要充分有效地读书,要抠词抠句”。王老师的课正是这样,他从学生阅读心理出发,根据教材本身特点设计教法,环节不多,却“针针见血”:1.通…  相似文献   

13.
石皇冠老师把他担任小学低年级班主任时的一些体会和感想写成论文,承他不弃,寄我先睹。初读一过,即激动不已,直觉告诉我,他的这篇小文章实际上涉及到一个大课题——教育生理学。教师的知识结构,传统的说法,三大部分:一般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学科)的理论知识,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又分为三部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材与教法。实际上,在教育教学理论中,还应该增加一门课程:教育生理学。在我读石老师的文章时“,教育生理学”这个词语还是我自己杜撰的,到网上查询,还真发现有这么一门课程,一门学问。香港的杜祖贻就是研究它的,一些教…  相似文献   

14.
师范院校学生创新教育理念的培养,有其自身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特殊性;面对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师范院校教育教学的现状,师范院校学生必须具有创新教育理念,诸如全新的育人观、发展观、教学观,才能适应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才能胜任日后的育人工作。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认真结合学校领导提出的“功在课前,利在课堂,重在方法,旨在育人”教育理念,在这个主导思想的指导下和在教研组长与其他同事从外面学习给我们带来的新教育理念之后,我们备课组的每一位老师又加紧了学习,切实提高自身素质,俗话说的好:“打铁还得自身硬”,我们每位教师在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我就高中高效课堂分层组织教学谈谈在平时在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6.
本栏目编发的是一组“理论+实践+评论”(即“三合一”)的综合稿。第一篇,陶老师通过三个教例,从理论上阐述了自己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即“活与实”、“激与创”。第二篇,陶老师以“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思路为例,进一步阐明在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实践。第三篇是金老师对陶老师的教学观、教学实践的点评,强调了强化学生主体意识,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并参与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三合一”综合稿为首次编发,但愿能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7.
要全面认识我国传统儒学“八目”育人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服务于现代育人工程,就很有必要对邓小平“四有”育人观与传统儒学“八目”育人观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探索传统儒学“八目”育人观与邓小平“四有”育人观之间的民族文化联系,加深对邓小平“四有”育人观的民族文化内涵的理解。对邓小平“四有”育人观与传统文化相承接、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进行透析和诠释。实现胡锦涛总书记“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的理论高度,为高校加强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提供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8.
要全面认识我国传统儒学“八目”育人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服务于现代育人工程,就很有必要对邓小平“四有”育人观与传统儒学“八目”育人观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探索传统儒学“八目”育人观与邓小平“四有”育人观之间的民族文化联系,加深对邓小平“四有”育人观的民族文化内涵的理解。对邓小平“四有”育人观与传统文化相承接、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进行透析和诠释。实现胡锦涛总书记“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的理论高度,为高校加强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提供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学科育人理念,深挖教材中的育人要素,在语篇教学中融合劳动教育,可以实现语言学习与劳动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以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5Helping our parents一课Story time为例,探讨在英语语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即通过巧设真问题、创设真情境、链接真生活,引导学生在语篇学习中强化对家庭责任分工的意识,在实践运用中提升语言表达和思辨能力,在生活中积极参与家庭劳动,落实学科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1):F0003-F0003
天津扶轮中学语文组自2003年起承担了中央教科所“十五”重点课题“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的子课题“学生作文个性化与语文教学”的实验。在总课题组和天津市教研室、天津市中语会的关怀下,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参与实验的老师坚持理念先行、师生结合、实事求是、稳步推进的教改原则,使得全校语文教学在作文个性化教育理念中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的教学观、课程观、学生观,学生的学习心态、作文意识和精神面貌都出现了崭新气象。子课题组连续三年被中央教科所课程教学研究部评选为“先进集体”,康臣校长等被评为先进个人。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