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征赞歌     
这是一首血与火的战斗之歌,一首永恒的生命之歌,它高亢激昂、催人奋进。让我们一起来歌唱吧!这首歌的名字,叫做长征。一、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首诗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红军突破渭水封锁线,占领甘肃省通渭城之后写成的。这首诗不仅以精炼的笔触高度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而且饱含革命激情,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  相似文献   

2.
《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写的一首气势磅礴的诗。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这首诗,我采用分层教学,具体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3.
滕卫平 《云南教育》2002,(28):35-36
《长征》是毛泽东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它用简练的语言,描述了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歌颂了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教学这首诗,可以紧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多线开展,了解长征过程中的重点事件,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抓一点,悟全篇这首律诗共四联,后三联是围绕第一联展开的。教学时,可把第一联作为切入点,对全诗作整体感悟。1.观影汇报,形象感知。由于全诗包含的历史事件较多,学生单从文字上很难进入诗描绘的意境,这就阻碍了学生对课文思想的理解。因此…  相似文献   

4.
正《七律·长征》(以下简称《长征》)是毛泽东主席在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翻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的时候写就的。全诗气势磅礴,充满了战胜无数艰难险阻之后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但是学习过程中,由于大多数学生对于长征的历史背景并不熟悉,要想更为深刻体会这首诗的磅礴气势和历史意义,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这首诗创作时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5.
张俊萍 《快乐阅读》2011,(12):108-109
《长征》是毛泽东在长征胜利之后所写的一首诗。它讲述了红军历经艰难险阻,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表现了红军革命的英雄主义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教学本课,要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红军的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贵、高昂气质。  相似文献   

6.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共四联,生动地概述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乐观无畏的英雄气概。由于时代相隔,学生对长征及其背景比较陌生。  相似文献   

7.
毛主席写的《长征》(五年制第九册16课)是一首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在这首伟大的诗篇里,真实地记下了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光辉历程,歌颂了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这首诗,我采用了电教手段,充分利用幻灯图片、录音、音乐等形式,让诗情画意交融一体。在形象的历史画卷中,学生们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一)课前预习,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培养自学能力。为了让学生能更明晰地感知课文,领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我组织他们搜集了许多红军长征的有关资料,学习长征中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进行了充分的课前预习。教学一开始我就用录音介绍时代背景及长  相似文献   

8.
师:(播放《长征》主题歌)熟悉这段历史吗?(长征。)回忆一下我们曾学过的毛泽东写的一首描写长征的诗,还记得吗?生:《七律·长征》。师:通过学习,你了解到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生:赞扬了红军英勇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师:我们一齐来背诵一下,行吗?(师生齐背诵。)【重视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趣。】师:同学们背诵得真有感情,看着这画面,听着这诗句,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激动人心的峥嵘岁月。毛主席用诗词记录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那一段辉煌而壮丽的历史。这节课我们通过欣赏长征时期毛泽东的…  相似文献   

9.
《长征》是一首情景统一(交融),艺术高超的革命史诗。作者毛泽东同志以区区五十六个字,高度、凝炼地概括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历史壮举——长征。诗人寓情于景,情景统一,以轻松、豪迈的笔凋再现了硝烟弥漫,气势磅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诗的字里行间,充分凸显了毛泽东同志叱吒风云卓绝超群的功力!  相似文献   

10.
《长征》这首诗是革命浪漫主义的典范 ,它将诗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发挥到了极至 ,而且从内容到形式统一完美 ,堪称艺术精品。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 ,我特意创设多种情境 ,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一、歌曲渲染情境   歌曲能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把听者带到特定的意境中。语文教学恰当地用歌曲渲染情境 ,可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提高教学效果。《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共 6句 ,后 4句是全诗的重点 ,它具体描写了前 2句“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迈气概 ,为了…  相似文献   

11.
杜甫的《兵车行》和白居易的《新丰折臂翁》都是流传千古的通过描写从军的农民形象,揭示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好大喜功,以此反映农民疾苦的名篇。但两首诗中从军农民形象的取材、矛头的指向以及艺术表现手法却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12.
一、背景积累,打学习基石这首七律诗,对五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我坚信"磨刀不误砍柴功",我要求学生围绕以上学习目标,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整理相关资料,进行学习汇报和学习总结,在学前对《七律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毛泽东诗词特点已有了比较深入的了  相似文献   

13.
王艳凤 《山东教育》2011,(11):18-20
《七律·长征》是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是革命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地表现了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艺术风采和作为伟人的高昂气概。教学此诗可将教学重点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一、揭题,整体感知1.同学们,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2.关于长征的故事,同学们已有不少了解。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长征诗——《七律·长征》。解释“七律”(七言八句,颔联、颈联对仗工整)。3.介绍写作背景。作者毛泽东,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已到达陕北,长征已经胜利在望。回顾一年来,红军战士走过的路程,毛主席诗兴大发,满怀豪情地挥笔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并亲自向红军战士朗读了这首诗。(出示,范读)二、初读,了解时代背景1.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逶迤磅…  相似文献   

15.
付祎 《语文天地》2013,(11):41-42
《沁园春·长沙》是人教版必修一教材里的一篇课文,毛泽东以广阔的题材和丰厚的思想彰显了革命的壮丽图景。这首词的表现手法出神入化,遵循格律却不受格律的束缚,借用典故却不受典故拘束,对意境、虚实以及庄重和谐等的艺术处理无不展现了毛泽东的诗歌创作才华,总体来讲,这首词是毛泽东高超的艺  相似文献   

16.
《凤凰台》是杜甫陇右诗中从秦州至同谷所写的第一组诗中的最后一首,以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刻画了一位一片赤心、忠君报国、有抱负、始终念念不忘民生疾苦的自我形象,形成了这首诗独特的审美特征,深刻体现了杜甫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17.
一、背景积累,打学习基石 这首七律诗,对五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我坚信"磨刀不误砍柴功",我要求学生围绕以上学习目标,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整理相关资料,进行学习汇报和学习总结,在学前对《七律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毛泽东诗词特点已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彭德怀指挥红军击败了跟随的敌军骑兵,毛泽东写了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1947年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和沙家店大捷,毛泽东根据陕北战场的情势改写重书了这首诗。这首诗有两种版本,没有作者手迹。一种见于《彭德怀自述》;另一种首见1947年8月1日的《战友报》。两种版本具有同等价值,应当并存。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设计理念:本课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在教学中,我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张梅 《考试周刊》2012,(67):47-47
一、教材分析《七律·长征》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首诗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全诗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记载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既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又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