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做为一个女记者,我始终没忘记讴歌辛勤耕作的女教师们。然而,我的目光所及是她们身边的鲜花和掌声;笔下所写是她们所获得的荣誉和奖励。今天,我将目光远放,才发现,在教师角色的背后、生活中的她们有着怎样的酸甜苦辣,心中埋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做为一个女教师,既为人妻,又为人母,她们除了讲课、带班,上敬父母,下育子女。她们一样要跟男教师比班级纪律的好坏、考试成绩的优劣,也一样去参加能让人脱掉一层皮的职称评定。学历不够的,在看中文凭的今天,还得花费精力、时间去挣得一纸文凭。“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身必须是一桶水”,她们还要不断的加油、充电、科研,更不消说上级和学校不断的检查、观摩、评比…… 据统计,我区中小学教师总数为 224062人,其中女教师为 118415人,占教师总数的 52.8%,在城市的小学中,几乎是女教师的天下。如果将基础教育喻为大厦,那么这些数以万计的、在精神的原野上默默耕作的女教师们,就是大厦最坚实的基础。 这一组人物中,与我或师长、或同学、或学生、或采访对象,而她们中的每一位,在自己的岗位上都小有成就。我将她们讲台下的喜怒哀乐呈现给每一位读者,是想在新世纪第一个教师节里,表达我对她们的深深敬意。  相似文献   

2.
实施乡村地区教师精准培训近年来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乡村地区女教师群体数量和占比越来越大,乡村女教师已经成为我国乡村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特殊作用。调查显示,乡村女教师能够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成为影响她们扎根基层、扎根农村、潜心教学的“心痛”。研究采用实证方式,选取中部脱贫地区A省D县抽样调查了346名乡村女教师,了解她们接受教育培训的实际状况、个人意愿和现实处境等,分析她们参加教育培训的影响因素与存在困难、相互间的关联关系和影响程度等,探索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并呼吁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对乡村女教师培训给予更多支持和关注,以期为保障乡村教育的稳定、健康、优质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和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3.
文力 《初中生》2012,(23):9
该画取自“外国漫画”(其实是以“外国漫画”为搜索词于网络搜索所得)。 最先注意它,是因为它使我想到了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可仔细地,再看,再想,觉得它画得虽简单,寓意却深远。画家极力将蜡烛演变为人形,而且是一个女人形体。他绝非调侃,而是想演示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女人,从幼到老或由生而死的全过程。是蜡烛,就要点火发光;是人生,就要历经坎坷、饱受磨难。短短几十年,且从出生起,人生就烙上了躲藏不过的宿命烙印。它使我们想到了我们的姐姐、母亲、奶奶,她们为生计为家人付出得太多,何尝不正如一支正熊熊燃烧着自己且越烧越旺的蜡烛呢?  相似文献   

4.
小编热评     
《广西教育》2013,(20):25-25
对教师的衣着不应管得过细 春天到,爱美的女性,纷纷换上了黑丝袜。许多女老师也不例外,当她们身着性感的黑丝袜,走在校园内,总能吸引许多眼球。但汉阳楚才中学的女教师却没有机会展现“丝袜美腿”了。近日,该校出台“师规”:要求女教师在校内不能穿着暴露,不穿黑丝袜,不喷浓烈的香水。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女教师在高校教师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在获得越来越重要的社会承认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大学女教师也同样面临着多重角色的冲突,在教师、妻子、母亲之间变换着角色,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相当一部分高校女教师已处在“亚健康”状态,她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程度不容乐观。充分认识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促使高校女教师保持心理健康、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力为高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6.
目前女性在我国教育事业已能顶“大半边天”。在许多人眼中,教师是最适合女性的职业之一:工作体面稳定,受人尊重,又能相夫教子。但走近女教师的世界,我们发现,女教师大多承受着来自工作、家庭的双重压力.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身心之累。尽管如此,她们仍热爱着小小讲台,累并快乐着。  相似文献   

7.
杨皖 《教育文汇》2012,(2):15-16
我在农村中学任教多年,也许是女教师,和女生的交往比较密切,感情也较为深厚,自然对她们身边发生的事关注得多一些。我教过的两位女生在上大学前夕,不约而同地对我说过同样一句话:“杨老师,没有您的关心,就没有我的今天。”听了她们的话,我除了欣慰,更多的是感慨。我想先说说她们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做好学生工作的领班人——记哈尔滨医科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的五位女教师本刊记者□张鹰人生不是一支短暂的蜡烛,而是由我们暂时擎举的火炬,我们一定要将它燃烧得二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题记哈尔滨医科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由清一色的女教师组成,她们在党委领...  相似文献   

9.
课程与女教师的日常教育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日常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必须研究导致教师以他/她自己的方式实践日常教育和“消费”教育理论和政策的原因,女教师作为教师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着自身生活世界与公共教育话语的剥离.学校管理的控制特征使她们倾向于“防御性教学”。为了更好地进行自我理解并为教育理论研究积累素材,可以采用自传的研究方法,来构筑课程与女教师日常教育实践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女性教师面临的压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女性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已能顶“大半边天”。在许多人眼中,教师是最适合女性的职业之一:工作体面稳定,受人尊重,又能相夫教子。但走近女教师的世界,我们发现,女教师大多承受着来自社会、职业、生理的三重压力,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身心之累。绝大多数女教师一身兼任多个社会角色,是老师,还是母亲、妻子、女儿。辽宁省青少年研究会秘书长孙浩哲说:女教师与男教师一样有奉献精神,但她们更苦、更累、更难,压力更大,在家庭责任、社会责任与职业责任面前往往面临更多更大的矛盾。当今社会由于竞争的激烈,人们的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罹患各种…  相似文献   

11.
韦清 《山东教育》2008,(9):64-64
“教师是春蚕,是蜡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诸如此类的赞誉虽然不太确切,但至少说明教师的奉献精神是值得赞叹的。然而,教师不能仅停留在春蚕、蜡烛的层面,而应更多地学习现代教育理念,做新型的教师,创设平等、尊重、民主、合作的教育氛围,帮助每一个孩子更好地成长。  相似文献   

12.
忘年之交两园丁———记鹰潭师范学校两位女生物教师○何奇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也好,学也好,都离不开一个“真”字。为了这个“真”,从教的老师,比学生付出得更多更多……共树真人江西省鹰潭师范学校生物组有一老一少两位女教师...  相似文献   

13.
人们一说到教师这种职业,常常用李商隐的两句古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然而,教师们自己却说:我们不愿意被当作“蜡烛”!在一次学术会议上,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特级教师黄玉峰就认为,与其让教师当“蜡烛”,还不如让教师当“电灯”。蜡烛的光是微弱的,电灯的光则更加亮  相似文献   

14.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是教师的最大乐趣和神圣职责,而要把学生教成于国家社会有用的英才,则不仅需要教师具备甘当“蜡烛”的献身精神,具备深厚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较高的师德修养,方可有望完成这一崇高使命。  相似文献   

15.
鲁丽香 《师道》2014,(4):6-7
我愿做一个有情味的女教师。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悲哀地发现,我们的教育似乎走味了。放眼看看身边,在学校里成绩好的老师几乎六成是女教师.而在这六成女教师中,几乎又有六成女教师俨然就是当今流行语“女汉子”的最佳诠释——她们随时随地都可能对学生进行着见效较快的“军事化”教育:  相似文献   

16.
教师形象之变迁—从教师的隐喻性陈述谈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炜 《教书育人》2001,(23):32-34
按照著名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的见解,人们往往使用三类语言讨论教育问题,即定义性陈述,口号性陈述与隐喻性陈述。对于学校教育活动积极参与者的教师,人们同样以隐喻的方式给予了他们极大的关注。“教师是蜡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园丁”“教师是导航者”等等,都是其中较为著名和典型的陈述。这些隐喻性陈述背后隐藏着怎样深刻的含义,本文尝试着对此作一番剖析。一、古代社会教师形象隐喻———蜡烛论蜡烛论这个隐喻由来已久,古人有诗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是那无私奉献,甘于牺牲的蜡烛,燃…  相似文献   

17.
图片新闻     
曹华红 《江西教育》2004,(10):19-19
人们常常用“母爱”来比喻和赞扬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泰和县特殊教育学校,就有很多这样的特教女教师。  相似文献   

18.
朱凯 《青年教师》2004,(10):39-39
孩提时,常常听到人们说老师是“蜡烛”,燃尽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老师是“园丁”.用自己的双手,培育了祖国的花朵。长大后,我真的被教师的精神所深深感动了,他们在三尺讲台上,用爱心呵护着一个个脆弱的心灵,用人格感化着一个个迷惘的灵魂。于是梦境中,我也想成为熊熊燃烧的蜡烛和辛勤耕耘的园丁。  相似文献   

19.
有的人在谈到教师工作辛苦,赞扬教师具有自我牺牲精神时,用蜡烛作比:“教师好比蜡烛,照亮了别人,熄灭了自已。”我想来想去,总觉得这个比喻不够贴切。诚然,任何比喻都不可能恰到好处,而用这句话来比喻教师工作的全部意义,则是歪曲了教师的形象,更是不准确的。如果把教师比作蜡烛的话,我觉得这支蜡烛不仅能照亮别人,也能照亮自已。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了解学生的需要,同时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女教师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女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著,然而她们的心理压力也日趋增大,心理失衡者增多。关注她们的心理健康,以取得她们心理倾向、行为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平衡和协调,对于维持社会的稳定、建立和谐社会意义重大。本研究采用SCL-90和情感量表对中小学女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统计结果发现: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历层次及不同户口所在地组,均存在心理健康水平差异;其中“工作压力大”位居本次调查“最烦恼问题”的之首;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