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公民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存在形式,是在现代法治社会下逐步形成的民众意识和民本思想,它表现为人们对于"公民"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法律等活动主体的一种心理认同与理性自觉.在现代中国社会,公民意识的培育已然是时代赋予大学教育的重要使命.大学要充分发挥教育引导功能,营造公民意识的良好氛围,要鼓励大学的公民社会组织的建立,倡导和参与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2.
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是当今中国政府体制改革的核心。在公民社会理论视域下,公民社会理论与服务型政府理论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和发达的社会组织需求方面存在着诸多的理论契合点,即培养公民意识、构建社会本位价值理念和培养发达的社会组织。因此,社会组织、公民参与意识、契约精神是公民社会理论视域下中国服务型政府构建的现实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在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公民社会发展和公民社会组织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成为一个重要变量。汶川地震中出现的以互联网为交流空间和手段的公民自组织现象,表明中国公民社会发展得益于互联网的优势,同时也引发了对于中国公民社会组织未来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目的就是要发扬民主,支持人民当家作主,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和途径亦日益明确。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成功转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各领域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公民社会逐步兴起。在此背景下,公民社会的核心问题即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越显紧迫和重要。以公民社会理论为视角,通过对公民社会内涵和特征及其与民主政治之间关系的分析,探究培育中国公民社会的路径,对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公民社会的概念 中国内地学者对公民社会的理解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采用二分法,第二阶段主要是采用三分法。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社会开始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变迁.在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开始出现一些民间团体、公益性组织,这些组织机构普遍带有公民自治色彩,这表明一个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新的社会领域的萌芽正在产生.这种新生的社会系统可以称为公民社会.它呈现为一个各种利益并存、各方独立性与个性共生的多元化差异领域,并与现代政府、现代企业共同构成新的社会结构整体.成熟的、符合中国特色的公民社会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战略性的作用.而建构公民社会的关键在于改造权力至上、自上而下、高低有别、金字塔式的传统社会层级结构,建立"三维制衡"的新型社会结构,提高公民的民主素质,形成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7.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公民”一词在社会生活中逐渐代替了“人民”一词。中国每个社会成员内心怎么完成由“人民”转化为“公民”,怎样使社会成员内化理解“公民”的内涵,然后外化为合格“公民”的行为,那就需要树立全社会成员的公民规则意识。讨论“公民规则意识”的内涵、现阶段中国公民规则意识的现状、以及现阶段中国公民规则意识的成因、在当今现实下培养中国公民规则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是一个人身心品质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公民诞生的标志。一个人有着渊博的知识,掌握着最前沿的科技,却不能尊重他人生命、不理解为什么要对社会负责,那他不能算是公民,他只能是爱因斯坦所说的"只懂技术的狗"。一个人平凡地活着,却能意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并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以他人的痛为痛,以他人的忧为忧,那他就是一个伟大的公民。像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很多普通人放下工作,奔赴灾区,成为默默无闻的志愿者。因为他们,有人甚至把2008年称作"中国公民元年"。危难唤醒了我们身上的社会责任感,它是公民社会中一种最基本的人文关怀,也是每个公民对社会和他人所必须担当的一种使命。当然,社会责任感从来不是只存在于危难时刻,更多时候,它渗透在日常社会生活和国家治理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并非与生俱来。培养它,基础教育能够做些什么?本期我们特别策划"公民在成长"的话题,献给那些正在为公民诞生而努力的人们。  相似文献   

9.
为公民社会培养人--公民社会与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的产生及发展有其历史延续性。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我们更应关照其现代性及本土性特征。尤其在中国建设现代公民社会的进程中,教育应对其作出合理回应,从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式方面作出恰当选择,为中国公民社会的健康发展培养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10.
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矛盾的日益凸显和社会期望的提升,使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然而在现实中它的推行却出现了困境。在社会三元结构视角下,地方政府基于GDP的压力易与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达成同谋,而我国公民社会发育不成熟,很难形成三方的有效制衡。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要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监管,使地方政府自身运作规范;并充分理解和重视企业在我国社会中的角色和处境,企业应具有企业公民的意识;并着力培育和发展公民社会中的非政府组织。通过政府、企业、社会三方的互动合作,促进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11.
一方面,社会建设离不开公民社会的参与;另一方面,社会建设活动也促进了公民社会的成长。在公民社会理念的推动下进行社会建设,必须培育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信任增量重建,促进社会建设中社会资本的积聚;重视公民参与,增强公众对社会建设的认同度;加强公民责任,注重法治与规则的建构。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后,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权力逐渐从经济、社会领域收缩,国家与个人、家庭之间出现真空地带,市民社会开始孕育.文章在分析我国市民社会背景的基础上,探讨了在中国历史和现实条件下我国以社区建设为主要标志的市民社会建构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并在市民社会框架上提出了政府参与社区建设的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市民社会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西方社会。从古典时期至近现代的市民社会理论发展脉络可以看出,市民社会理论发展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人文要素,这些要素是构造社会自主交往和自治机制,孕育民主法治体制的核心价值。因此,市民社会的现实发展和理论创新对于推进中国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的经济体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设以及文化创新性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扬弃黑格尔的“国家高于市民社会”理论,提出“市民社会决定国家”思想,确立了市民社会的基础地位与国家为市民社会服务的立场,展示了国家权力逐渐回归社会的方向。这一思想对于我国树立科学的社会——国家观,构建一个与国家适度分离而又良性互动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代公民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正逐渐步入公民社会,公民道德建设正成为当前我国社会道德建设的重心。面对当前由于时代价值的多元化及社会转型期新旧道德原则转换所导致的社会道德混乱、道德滑坡现象,急需建立起一套适合这种共处生存方式的普适性的道德体系和准则。遵守社会公德,既是现代公民必须履行的道德义务,更是公民基本道德素质的体现。文章探讨了加强公德建设的若干途径,加速我国公民社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目标。公民社会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动力和社会基础。保持一个活跃的、强大的公民社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公民社会正在兴起,但还面临许多发展困境,需要从多个方面加以培育。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媒体视野中的中国公民社会,本研究运用实证方法收集了电视和印刷媒体有关中国公民社会的报导,逐一录入并建立CICUS数据库,进而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各大媒体对中国公民社会予以广泛关注,其报道总体上持中立态度.在媒体视野中,中国公民社会的结构维度具有明显的优势,影响维度次之,环境维度不够理想,而价值维度明显处于劣势.  相似文献   

18.
市民社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必然结果,市场经济的内在本性要求市民社会应该从政治国家中分离出来。市场经济为市民社会的产生提供了前提与基础,市场经济是市民社会的基本建制,是其根本性动力。同时新社会阶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市民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提供了现实性动力。在当代研究市民社会理论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和谐社会构建以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