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中国人又称为唐人,因为唐代国力强大,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黄金时代。唐代文化发达,诗歌的成就特别高。说到中国文学,必然会提及李白、杜甫这些唐代诗人。《唐诗三百首》数百年来是中国文学重要的选本,可能是读者最多的选本。然而,在二十世纪,却有多个反古典诗歌——以唐诗为主——的浪潮。第一个出现于1919即五四运动那一年。胡适提倡新诗,在该年发表的《谈新诗》一文中说:近年的新诗运动可算得上是一种“诗体的大解放”。因为有了这一层诗体的解放,所以丰富的材料、精密的观察、高深的理想、复杂的感情,方才能跑到诗里去。五七言八句的律诗…  相似文献   

2.
焦仕刚 《文化学刊》2011,(6):155-157
在新兴媒介冲击下,新世纪中国新诗面临着发展困境: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让新诗庸俗化,诗人追名逐利,诗歌伦理规则的无序和道德精神的荒芜,新诗异化与新生成为新世纪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中国社会"官本位"的环境,使新诗创作主体出现了权力化、明星化、官员化的变化;诗歌应有的自律意识也变得脆弱。新诗的新生方向必然是:拥抱现实,回归平民化立场;重建新诗伦理秩序和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3.
胡适与意象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 问题史文学研究中比较文学研究侦探式的眼光使胡适文学革命与美国意象派的某些可疑的纠葛被过分地凸显出来。美国学者方志彤在《从意象主义到惠特曼主义的中国新诗:新诗试验的失败》提出,引发了文学革命风暴的胡适的“八不主义”受到了美国意象派诗歌运动中三篇有关的宣言与论文的影响:一、庞德的《意象主义者的几个“不”》(AFewDon’t);二、洛威尔的《意象派宣言》(ImagistCredo);三、洛威尔的《现代诗的新面貌》(NewMannerinModernPoerty)。“总而言之,(胡适的)八项主张是受到了意象主义的启示,这是不容轻易否认的事实。庞德是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诗国之一。诗在中国,不仅曾被置于崇高的地位,被尊为经典,而且也确实几度灿烂辉煌。《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就是我国诗史上艺术群山中的几个绝妙高峰。本世纪五四运动前夕,新诗破土而出,近八十年来,它虽有不尽如人意之处,然而,也涌现了不少优秀的诗人,留下了传世之作;特别是这十几年,无论是大陆、台湾、香港或域外华文诗歌,都进入一个新的繁荣期。  相似文献   

5.
鲁迅所语“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这句话,一是鲁迅在说自己发现了中国历史上存在着一部实有的食人史,另一种理解是鲁迅“所悟”,既指发现了实有的食人史,又指发现了“仁义道德吃人”的历史。吃人史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人肉被当做商品的商业性吃人;一类是人肉被当做食粮和美食的非商业性吃人。  相似文献   

6.
孙侃  David 《文化交流》2006,(4):9-11
自古以来,浙江这片土地总与文学结缘。有人说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浙江就占去了一半。是的,鲁迅、茅盾、郁达夫、夏衍、徐志摩、丰子恺、艾青、柔石……这些文学大家,都在浙江这片土地出生。作为所有艺术门类基础的文学,浙江曾拥有如此繁盛的局面,至今仍让人惊叹。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与昔日的繁盛和人们的期待相比,眼下的成果似乎存在着一些距离,尤其是在风云卷舒、热火朝天的时代中,在最需要“力量型”“冲击力”作品之时,人们总不免涌上一丝淡淡的遗憾:什么时候浙江作家重新登上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制高点?或许,开始着手一年一度的“浙江省青…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划时代地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新理念,既为我国乡村发展描绘了美好的蓝图,也为农村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是今后一段时期统领我国农村发展的总纲领。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新要求,对如何发展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新方向。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引领,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振兴乡村文  相似文献   

8.
孙侃 《文化交流》2004,(6):37-39
中等偏矮的身高,并不精致的络腮胡,微秃的头顶,稍显结巴的说话腔调……即便拥有着一双极其敏锐的眼睛,倘若走在路上,这个中年男人仍然属于易被忽略的角色。然而,这是一个当代浙江诗坛颇具影响的人物,他就是著名诗人柯平。2004年3月首届“中国艾青诗歌节”上,柯平被评为中国当代诗歌创作领域最优秀的6位诗人之一,荣获“茶花杯”诗歌奖。今年8月,柯平的新书《阴阳脸》成为最近畅销书榜首。柯平理应获奖。1956年出生在浙北文化古城湖州的柯平,自幼就对语言文字尤其是诗歌特别敏感。高中毕业后,出于对古典文学的倾心与喜爱,待业在家的他没有急于…  相似文献   

9.
“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祖国西南边陲的昆明市素有“春城”之美誉,被称为世界大花园里的一朵奇葩,其迷人的自然风光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闻名遐迩。在这片神奇迷人的土地上,活跃着一支以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为己任的部队,他们在烈火赤焰中铸就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用生命和鲜血捍卫春城的绿色,  相似文献   

10.
与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乡村经济发展模式不同,本世纪初的乡村经济具有明显的土地城市化特征。这些城郊农村依托地理优势通过土地资本化和乡村企业化,走出了一条就地就近城镇化之路。吉林市建华村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村庄。建华村最具特点的是在乡村企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强调房产确权和集体股份化。建华村的实践,提出了一个反思农村集体土地制度、集体主义组织模式的新课题,那就是集体主义制度与个体权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有可能完成一次制度上的互补与结合。  相似文献   

11.
于坚的"事件系列"诗歌是其诗歌作品中极具叙事色彩且最能体现其新诗叙事特征的一组诗歌。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以叙事学理论的叙事角度为理论基础,从人称、聚焦和"跳角"三方面分别对这组诗歌进行文本细读,分析这组诗歌拥有的其他诗歌所不具备的审美特性,以期对于坚诗歌在叙事方面的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突破传统古典主义诗歌的格律、韵脚、平仄等的束缚后,中国现代新诗从表现形式上体现出了"平民"的特点。在现代新诗的发展和流变中,诗人始终真挚抒写人的心理体验,但每一个时期的每一个流派所表达情感的方式是不同的。本文主要从早期白话诗、新月诗派、现代诗派、"七月派"和"九叶派"具体分析了现代新诗的情感底蕴。  相似文献   

13.
在新的发展阶段,乡村振兴是民族复兴的必备条件,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推手。依托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独有的地域特色,发展“旅游+”新业态是传统村落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手段。河南作为农业大省,乡村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大力推动乡村传统文化与其他产业的合作,借助数字经济开发文旅产业新业态,创新文旅产品,加强游客深度体验,可有效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刚刚为中国资本力量对世界的影响而备受鼓舞时,这两天就经历着惊心动魄的股市大跌,而且这次大跌是和美国次债危机形成的“波长”震荡走向图表搅在一起了,但大家又普遍不愿相信中国资本会被这样牵着走。中国自身是一个大的自需市场,而且在资本市场运作上,中国政府也越来越成熟,水皮是个乐观主义者,他在今年初的“水皮杂谈”中,对中国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博弈充满信心,对奥运后的中国充满信心,更重要的是他的几次“灵验”的预言,令人对他的分析连连称是。水皮在与编辑部的连线中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两位美国人,从陕北高原到首都北郊,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直至今天的改革开放时期,几经搬迁,始终不离农村,心甘情愿当“牛倌”,而且一当就是50年。他们在中国农村这块辽阔的沃土上默默地耕耘,为中国的农业、畜牧业现代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是美国人,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进了异国它乡这块土地上,他们这种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不能不引起人们无限的敬意。我们恭祝两位老人身体健康,并致深深的美好祝愿。  相似文献   

16.
三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的《再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2 0 0 0年第一期 ,此前我已于1999年 10月在香港一次会议上讲过这篇文章的内容。在那次会上有的学者提出 ,用“创建中国解释学”的提法不大合适 ,应改为“重建中国解释学”。意思是说 ,中国原来就有“解释学”,不过后来被  相似文献   

17.
由当代技术革命的飞跃发展引起的媒介革命导致了一个新的文化时代的来临,新诗和媒介载体实现了全新的互动关系。新诗在网络、手机等新型媒介的助推下,新诗实现了诗歌精神与民众零距离接触,高雅诗歌实现了日常生活化,迎来了多元、立体的发展。新诗因为新的媒介开始走向一个新的蜕变之路,一是全新的媒介方式促成诗歌创作主体的变化。二是最根本的变化,就是以新媒介为支撑的图像化时代促使全新的诗歌创作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农民过去常常把进城视为一件大事。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站在乡村这块土地上,自己也能够变成“城市居民”。据统计,目前仅苏州、无锡、常州3个市的乡镇就有430个。80年代,这里碧溪镇曾创造了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经验。如今,随着乡镇企业的  相似文献   

19.
《兰亭诗》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东晋文人的山水自然观。自然山水被当作“道”的外在表现和体悟“道”的工具 ,被当作精神寄托之所在和隐逸的终极归宿 ,被当作独立的审美对象 ,这在一定程度上浓缩了中国文人自然观的阶段性演进过程 ;而《兰亭诗》作为这种山水自然观影响下的产物 ,越来越多地把山水作为诗歌表现的主体 ,从而展示了东晋诗歌从玄言诗向山水诗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已经连续19次将"三农"问题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忽视与不可回避的基本问题之一.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立足于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实际情况,分析村庄发展中规划编制、土地利用、产业发展、文化保护、公共服务设施等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的三大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