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教育》2014,(10):11-12
<正>近年,随着高校大学生人数增加,大学生心理问题凸显,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能够提供的心理咨询服务有限,心理健康教育覆盖面较窄,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覆盖到每一个学生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难题。河南师范大学不断探索创新,将工作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学院优势,积极探索学院二级心理辅导工作站建设,充分发动心理委员、宿舍长、学生社团等同辈团体力量,助推大学生健康成长。一、创新机制,积极构建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平台1.开展辅导员心理咨询师认证培训,为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专业支撑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在校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也愈发显得尤为重要。在危机干预四级网络架构的基础上,构建了"四级二线三基点"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立体工作体系,强化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危机干预"三个基础服务功能,建立起了高校内部各个心理危机干预单元。  相似文献   

3.
构建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已成为当前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本文以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指出新形势下建立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的意义,并对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工作机制、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及考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沿袭了传统消极心理教育模式,重点关注预防和矫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忽视了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和积极心理潜能的开发,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也制约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因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转换视角,应该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从"消极"走向"积极",从而达到增进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高校的青年女教师年轻蓬勃、科研能力强,而且具有女性独有的优势,在理论教学方面和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其教育、教学水平的发挥,加强高校青年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扶助机制建设,构建以自身完善和外界扶助的心理健康二元教育体系,搭设以高校青年女教师为核心,以学校、家庭、社会环境为基础的"三位一体"的平台,逐步完善其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十分必要和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传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侧重于关注学生心理的消极方面,不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及潜能的开发,所以,为了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把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念引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构建高校心理教育模式可以说是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体系、模式的一种积极探索与途径。  相似文献   

7.
基于循证实践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向,创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范式。循证实践从理论与实践、证据与决策、个体与社会等维度,引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范式创新;从突破拿来主义困境、构建本土心理健康理论框架、实现理论与实践融合等层面,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创新;从构建本土心理健康数据库、建立本土心理健康教育模型、强化科学实践依据、打造专业高效工作队伍等方面,实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创新。  相似文献   

8.
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当代大学生心理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建立高效的心理咨询机构、加强校园网建设、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构建大学生心理自助与互助教育机制等推进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以创建"五个一"为抓手,理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2011年,晋中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了"抓好两项建设,实现三个关注的总体目标",即抓好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和心理健尿辅导室建设,实现关注全体,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关注问题学生,开展心理辅导与转介。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面临了严峻的学习与就业压力,而大学生缺乏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为此高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现阶段,高校学生心理教育工作面临心理健康理论研究不充分、目标定位较为模糊、整合理论不完善、工作模式固定,缺乏灵活性四个方面的挑战,为了提高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效果,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需要从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心理教育理论基础、更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维以及构建形式多样的心理教育工作模式三个方面进行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高校应健全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打造“一高四型”专业队伍、深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和评价体系,不断提升心理育人能力,着力构建中国特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2.
孟婷婷 《文教资料》2008,(7):182-183
大学生心理问题程度日益加重、表现形式多样化等趋势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如何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做到实处,是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需.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浙江工业大学软件学院构建了以心理健康课程、朋辈辅导员队伍、特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机制为主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使心理健康教育向规范化、制度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整合与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整合高校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构建以课堂教学、心理教育活动、心理咨询、危机干预"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金字塔”型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认识的逐步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日趋紧迫,在我国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紧缺的情况下,在各高校中开展了"金字塔"模式的朋辈心理辅导,即从专业心理咨询师、班级心理辅导员、寝室长到班级团体心理辅导,逐级开展。本文阐述了朋辈心理辅导"金字塔"型实施模式及其优越性,以期为高校中的朋辈心理辅导工作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生心理预警机制构建之意义与实现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大学生心理预警机制,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当前全国多数高校有针对地建立和启动了大学生心理预警机制。在分析大学生心理预警机制构建的现实意义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构建心理测评、心理档案以及心理预助的“三位一体”模式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宏 《教育与职业》2008,1(6):122-123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策略主要体现为:以"生"为本,开展以教育发展性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地位;加强价值引导,重视思想道德素质的心理促进;主动出击,构建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网络。  相似文献   

17.
刘颖  邹辉 《林区教学》2010,(10):19-20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聚焦于专业知识层面,而且关注于心理素质方面的健康程度。高校理应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致力于在现实图景下解决在校大学生的实际心理问题。结合建设"三型校园"这一积极的理念,旨在明确心理辅导在大学校园建设中的价值与意义,以期探析校园建设进程中心理辅导的重要地位,从而为改良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完善高校全面化教育职能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的调查,可以剖析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教育缺位的根源。构建政府、企业、个人三位一体的农民工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构建完善的制度保障,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二是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建立以组织保障机制、心理知识普及机制、心理预警和干预机制、心理疏导机制为内容的工作机制;三是新生代农民工发挥自身主体作用,消除认知误区,加强学习,提高个人素质。  相似文献   

19.
郑楠  王艳辉 《文教资料》2010,(22):197-198
心理健康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校园的和谐稳定,是新时期高校应该常抓不懈的基础工作。新时期高校心理辅导员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担负着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任务。高校心理辅导员要建立健全工作体系和机制,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与学生建立和谐的朋友式关系,创新地通过多种教育形式,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不断开创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部分,心理育人对新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然而,当前不少高校仍面临尚未形成心理育人合力、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单一、心理育人成效不明显等困难。高校要采取将心理育人摆在突出位置、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新格局、加强课程建设、丰富心理育人活动、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和咨询队伍建设等策略,努力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