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环节,大学生环境素养的提升对于我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现环境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通,是我国走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高校应高度重视,改善环境教育的软硬条件,实现环境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通.  相似文献   

2.
<正>经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中国贝迩项目办公室审定,我校被确定为2012—2013学年中国贝迩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创新项目试点高校。贝迩项目(BELL:Businesss,Environmentt,Learning and Leadership)是由世界资源研究所发起,美国著名大学商学院参与并得到众多跨国公司支持的国际环境教育项目。贝迩项目旨在将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引入高校  相似文献   

3.
论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国内外学者看法各异。归纳起来,主要有五种:第一,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是等同的;第二,可持续发展教育是环境教育的一部分;第三,环境教育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一部分;第四,可持续发展教育与环境教育互不包含,但有共同的部分;第五,可持续发展教育是环境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高级阶段。根据相关文献分析,我们认为,环境教育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一部分,两者关系是互动的,环境教育需要面向可持续发展重新定向,可持续发展教育有着环境教育无法实现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2009年7月28日至31日,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工作会议暨2009学术年会在锡林浩特市举行,自治区的12所高校、部分中小学及各盟市环保局的代表参加了会议,这些单位和部门都参与了经中国环境意识项目工作委员会批准、由内蒙古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主持的“内蒙古高校环境教育能力提升及区域节能减排教育基地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5.
教育生态学与大学教育生态化的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教育生态学以生态系统的整体、系统、平衡观来重新分析和构建教育的理论框架,已成为21世纪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理念。大学教育生态化包括教育内部环境、内外部环境的生态化和教育目标,途径的生态化;实现大学教育生态化,必须遵循整体性、系统性、控制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高校的环境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论述了高校开展环境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目前我国高校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环境教育的主要策略和模式。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要教育理念,从提出到成熟经历了三十多年历程,该理念在中国的传播可以概括为环境教育、环境人口与发展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和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四个阶段。中国在推动该理念的过程中,构建了一个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模式,各主体如高校、科研院所机构、各级政府部门、以公立为主的学校、社会机构等通过各种机制参与其中,推动了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政策和实践的不断创新和深化。而以上模式也为构建教育强国之路提供了参考,未来需要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与生态文明教育的共融共生、全机构治理模式的协同治理和数字化变革。  相似文献   

8.
高校环境教育促进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社会构建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从理论深入与实践探讨两方面,结合当代大学生环境意识现状,就高校环境教育在构建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与现实意义进行论述与思考。当前我国的高校环境教育应定位于培养及造就具有和谐存在价值观与可持续发展观全新视野的创新性人才。高校环境教育应当与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并将环境教育渗透到高校的日常教学环节,强化环境知识与技能的普及;努力开辟公益性的环境实践第二课堂,引导学生成为“绿色人才”;实现传统型办学向“绿色大学”的办学目标转变,并成为将环境教育理论、第二课堂实践及学生行为过程柔性转化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高等院校加强环境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进行环境教育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环境教育的现状以及高校加强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并就高等院校如何加强环境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与实践,特别是以生态伦理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观,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为高校大学生道德素质发展提供了良好思路和行为规范。基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文章进而提出围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人的可持续发展。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占据道德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同时要保证和推进文化素质教育的发展;还要激发学生不断发展和完善人生,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