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赵曦 《华章》2013,(23)
2010年江苏卫视推出了新节目《非诚勿扰》,这种新型的“电视相亲”节目在真人秀中得到了极大的关注,而且还很好地结合社会中的热点和话题,这就很好地提升了真人秀节目的全新活力。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本文密切联系日趋兴旺的消费文化形势,研究了《非诚勿扰》中的娱乐狂欢和精彩不断的话题冲突。  相似文献   

2.
《非诚勿扰》与《我们约会吧》同为模仿《Take me out》的真人秀节目,但《非诚勿扰》显然取得了更高的收视率。通过比较《非诚勿扰》与《我们约会吧》在叙事结构和影像空间的差异,揭示出《非诚勿扰》的成功得益于其戏剧化的情节叙述和风格化的影像空间呈现,在情节方面使用主副情节线并行的叙述手法,并设置个性化的人物;在视觉影像方面突出了空间的疏离感、强调了空间的功能性与并置性,形成了《非诚勿扰》特征的影像风格,成为真人秀节目真实与虚拟标准的最好体现和独步一时的艺坛冠冕。  相似文献   

3.
通过多模态话语分析,对《非诚勿扰》相亲节目2010年3月14日第10期进行分析,特别是对男嘉宾富二代刘云超挑战极具争议拜金女马诺一节进行分析。主要从节目对话内容进行语步分析。《非诚勿扰》整部作品的电视类型是相亲节目,同时具有相亲功能性和娱乐性,风格是犀利、幽默风趣。《非诚勿扰》凸现了当代男女双放方择偶意识形态的碰撞。  相似文献   

4.
王石 《小读者》2013,(7):28-28
我在哈佛遇到一个曾在万科工作过的留学生。有一天,他找我说想上《非诚勿扰》。我很吃惊:“《非诚勿扰》是找对象的一个节目,你一个哈佛的博士生上那节目想干什么?”他说他博士快毕业了,要找对象了。我说:“那哪是找对象的呀,那是一个娱乐节目,你到那儿能找到对象吗?”他举出几条理由说服了我。他说,第一,毕业之后他准备回国创业。上《非诚勿扰》一期节目是20分钟,以节目的收视率和广告费用折算,20分钟就是两百万。  相似文献   

5.
《非诚勿扰》是一档大型婚恋交友节目,自开播以来,节目收视率一路飙升,获得众多的电视观众粉丝.那么,《非诚勿扰》栏目何以能获得这么大的成功?本文试从该栏目对电视受众心理的准确揣摩,对心理效应的成功运用的角度来分析其成功原因.  相似文献   

6.
2010年初以来,以全新形式亮相的电视交友类节目重出江湖,称得上荧屏一大看点:无论是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还是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极为相似的节目形式却同样吸引了众多的观众,自它们开播以来便屡创收视新高。其中《非诚勿扰》刚扩版为一周两期,就“不负众望”,其收视率蹿到了2.61%。电视交友节目往往因为形式新颖、内容极富个性色彩而深受观众的喜爱,但同时,电视交友节目的热播背后所面临的问题,也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电视交友节目的发展及其节目《非诚勿扰》热播的原因,透过浮华的表面,探究背后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所探究的问题总结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7.
<正>一次偶然的机会,浏览了江苏卫视由孟非主持的节目《非诚勿扰》,欲罢不能,欲止不住。于是,每周末必守着江苏卫视,准时看完《非诚勿扰》才肯罢休。"光头佬"孟非的主持之道,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每次观看总是捧腹大笑、情不自禁甚至旁若无人。《非诚勿扰》自开播以来,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深受广大观众喜欢,这与孟非高明的主持之道不无关联。反观思想品德课堂和思想品德教师,为什么不能赢得学生的好感和钟  相似文献   

8.
2010年,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电视相亲类节目在众多节目之中脱颖而出,独领风骚。本文以《本诚勿扰》为研究对象,对其内容和参与人物进行分析,试图能够寻找出其能够风靡一时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严明 《学子》2014,(1):108-109
2010年,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电视相亲类节目在众多节目之中脱颖而出,独领风骚。本文以《本诚勿扰》为研究对象,对其内容和参与人物进行分析,试图能够寻找出其能够风靡一时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片名:非诚勿扰2导演:冯小刚主演:葛优舒淇孙红雷姚晨还未走出《非诚勿扰》迷人的北海道农村,冯小刚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旅行遐想。让我们一起走进《非诚勿扰2》的主要  相似文献   

11.
"江苏卫视步步高vivo智能手机非诚勿扰精彩继续……"这句话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经典台词.人们总能在《非诚勿扰》中看到乐嘉开的玩笑,以及他对男嘉宾的调侃,节目中总是能擦出这样快乐的火花.《非诚勿扰》这个相亲服务类节目已经在世界各地传播开来,甚至连外国人也"飞过来"参加《非诚勿扰》.总之,这个节目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火. 每期的《非诚勿扰》总是娱乐十足,富有趣味性.乐嘉,说话幽默风趣,又带着一些攻击性、讽刺性;而孟非语气平和,时不时会冒出经典的几句话,常常扮演"和事佬"这样的角色;黄菡老师温婉知性,能给观众许多富有哲思的话语,不过,在两位老师的感染下,黄菡老师也常常吐出一些幽默话语.我记得有一期黄菡老师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在一般情况下是女人,乐嘉在一般情况下不是女人."一句话雷倒众人,而我就在电视机前笑得前仰后合,太雷人了!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严格的标准对《非诚勿扰》主持人插话进行了判定,采用定量统计的方法分析了插话的原因、方式以及结果,认为《非诚勿扰》主持人插话具有鲜明的权势和性别差异,并从文化、社会、传播等角度对特点成因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3.
一次偶然的机会,浏览了江苏卫视由孟非主持的节目《非诚勿扰》,欲罢不能,欲止不住。于是,每周末必守着江苏卫视,准时看完《非诚勿扰》才肯罢休。“光头佬”孟非的主持之道,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每次观看总是捧腹大笑、情不自禁甚至旁若无人。《非诚勿扰》自开播以来,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深受广大观众喜欢,这与孟非高明的主持之道不无关联。反观思想品德课堂和思想品德教师,为什么不能赢得学生的好感和钟情,反而一直受到指责和批评呢?孟非的主持之道或许对思想品德教学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黄菡离开"非诚勿扰"了,网络上流传着《缘来非诚勿扰》的录制片段。"黄菡老师陪这个节目走了6年,这是黄菡老师录制的最后一期。最后要说两句。"孟非说,"对于‘非诚勿扰’这6年,我和我所有的同事要说的一个词就是感谢。对于你离开‘非诚勿扰’之后,我们所有的话就是祝福。"随后,孟非把时间交给  相似文献   

15.
以韩礼德功能语法的会话模式理论以及情景语境理论作为分析框架,试以国内典型的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第252期会话作为分析语料,旨在探讨此类节目中会话参与者在交际活动中呈现的会话模式,借以浅析电视相亲节目掀起收视狂潮的原因。研究表明,在所分析的《非诚勿扰》语料中,存在四种主要的会话模式:提问-回答型合作会话模式、陈述-认可型合作会话模式、陈述-反驳对抗型会话模式及提问-拒答对抗型会话模式。  相似文献   

16.
随着"剩男剩女"队伍的壮大,荧屏上掀起一股电视相亲热。通过分析国内如《非诚勿扰》之类的电视相亲节目的后现代主义特征,探究此类节目成功的原因,并对这一现象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7.
江苏卫视推出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曾一度掀起了国内相亲节目的收视狂潮。这样的婚恋相亲节目在美国也是非常流行的,例如《单身汉》、《单身女郎》、《恋爱达人》等。这些婚恋交友类节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在中西方社会中美女性的思想状态、价值体系以及社会地位等等。  相似文献   

18.
江苏卫视2010年开播的《非诚勿扰》相亲节目在国内掀起了一阵电视婚恋浪潮。这些节目的流行与当下所处的后现代文化语境不无关系。中国当下的电视相亲节目的审美取向浸染着后现代之风。文章主要从大众化的审美追求、反美学的审美判断、快餐化的审美体验三个方面,揭示后现代语境下的电视相亲节目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9.
《初中生》2012,(3):63-64
正微话题:打开电视,如今婚恋节目充斥荧屏。各大卫视推出的相亲节目如《我们约会吧》、《幸福来敲门》、《非诚勿扰》、《爱情连连看》等等,变换着人物和形式吸引大家的眼球,让人误以为进入了全民恋爱的时代。甚至在中学校园,男生女生之间也玩起了男  相似文献   

20.
媒体不仅是传播的物质载体,而且构成了巨大的文化场。电视节目作为媒体的一部分,显然也承载着文化场作用,而以《非诚勿扰》为首的相亲节目自开播以来,收视率节节攀升,各大电视台也开始效仿,类似于麦当劳奇观、体育文化奇观那样,形成了一种电视相亲节目奇观。本文结合媒体奇观,从电视节目的场景建构、收视、造星奇观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